APP下载

守正 思辨 灵动 高远

2021-10-17谢超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灵动思辨

谢超

摘 要 全国卷高考作文的命题强调“青春接棒,强国有我”的责任担当与家国情怀,体现高考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和为国选材的根本任务。2021年全国新高考I卷作文题“体育之效与强弱之辩”紧扣当下时政热点,体现守正的命题基调;思维链条相扣纵深,立意角度多元共生,具备思辨的命题倾向;形态呈现不拘一格,素养考查灵活生动,彰显灵动的命题特质;内涵格调意蕴深远,号角吹响催人奋进,倡导高远的命题风格。

关键词 体育之效;强弱之辩;守正;思辨;灵动;高远

一、守正:把握时政脉搏,塑造时代新人

全国卷高考作文的命题风格一般是通过主旋律情境的创设来引导青年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强调“青春接棒,强国有我”的责任担当与家国情怀,从而体现高考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和为国选材的根本任务。对于考生而言,高考作文不仅是一道应试的作文题,更是一道人生的作文题。2021年全国新高考I卷作文题“体育之效与强弱之辩”紧扣当下时政热点,体现守正的命题基调。具体来说,该作文题的命制契合了近年一系列的时事背景:

关键词一“体育之效”契合以下时事背景——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考察调研时对孩子们说:“现在孩子普遍眼镜化,这是我的隐忧。还有身体的健康程度,由于体育锻炼少,有所下降。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我说的‘野蛮其体魄就是强身健体。”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20〕36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通知(国办发〔2019〕40号)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体发〔2020〕1号)“十四五”期间,教育部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助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针对有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2021年1月28日,教育部表示,将要求各省、校加大《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落实力度,加大力度提高体育教师素质能力,适度改进体育教师教学方法、形式,更多注重学生“阳刚之气”培养,继续通过多种渠道新增体育教师。

关键词二“强弱之辩”契合以下时事背景——

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在这百年奋斗征程中,我们伟大的党带领着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光辉成就: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登陆火星的航天功业、5G高铁的领先科技……国家由积贫积弱迈向富强民主,从饱受欺凌跨入自强崛起。历史和现实足以证明,中华民族必将迎来全面复兴的伟大胜利。

“体育之效”素材的选取,旨在引导社会重视体育,关注青少年身体健康,重在帮助考生思考体育之于“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重要价值。“强弱之辩”素材的选取,意在指引青年学生传承革命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挺起精神脊梁,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将“体育之效”与“强弱之辩”结合起來,重在强调“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关乎人民幸福,关乎民族未来。”“发展体育事业不仅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还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青年一代要从体育精神中汲取心智力量,强不自傲,弱不自卑,自强不息,勇往直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总之,该作文题秉持守正之道,选材紧贴时事,主题弘扬正气,体现旨在塑造健全人格之青年的育人目标。

二、思辨:思维链条相扣纵深,立意角度多元共生

本次全国新高考I卷作文题,在材料的语词表达上环环相扣,从而在审题上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纵深性思维。材料大体上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

这句话一是交代了引用材料的来源和时代背景。《新青年》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民主与科学。十月革命后,《新青年》成为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阵地。1917年的旧中国,国内政治局势动荡,当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有志进步青年积极寻求救国图强之路,在《新青年》中论及的“体育之效”正是他们探寻强国之路的突破口。二是指出了“体育之效”的具体内容,“耳聪目明”,强调变化之大,以此说明体育运动是有大效果的。

第二部分: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

这部分的表述最能体现命题思维的逻辑思辨性,也是核心立意的纵深展示,蕴含了唯物辩证法的哲思。语词表达方面环环相扣,在整体对比的框架下,先假设“如果”,再让步“即使”,最后因果“最终也许会”“久而久之也会”。思维逻辑方面层层递进,由原先“体育之效”的由头(“外壳”)进入到论题的实质(“内核”),即“强弱之辩”。当然,“体育之效”与“强弱之辩”之间也是紧密关联的,两者不能割裂。弱者要想成为强者,就要坚持“锻炼”。此处的“锻炼”,应当包含三个层次:一是要“炼心”,即渴望自身变得强大,坚信可以做到背水一战、触底反弹、成功逆袭,而不是怨天尤人,或是自甘堕落、得过且过;二是要“炼身”,即练得一身好腰板,秀出一身好肌肉,正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三是要“炼智”,即智慧地把握好用强用弱之间的边界,时而“韬光养晦、以退为进、以柔弱胜刚强”,时而“强势反击、战狼强袭、一招制敌”。更为关键的是,这“三炼”离不开持之以恒,需要一个“勤”字,需要一个“耐”字,因为由弱转强不是一蹴而就的,锻炼之效也不是立竿见影的。只有“勤自锻炼”,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才会“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

第三部分: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这部分高度体现了唯物辩证的价值观与方法论。“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因为一方面这个所谓的“强”只是因天生的机缘巧合而获得的,不是靠个人后天努力而力争得来的,故没有资格拿来炫耀;另一方面这个所谓的“强”或许只是暂时的,一旦你“滥用其强”,无度虚耗,终会亏损力竭,由盛转衰,最终沦为“至弱”,故没有必要以此张狂。所以,强者需要戒骄戒躁,保持清醒,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时刻精进努力。与此同时,“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因为“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弱者应当重拾信心,相信眼前的困难只是暂时的,亦或许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将眼前的压力转为前进的动力,艰苦奋斗,砥砺前行,实现弯道超车,跻身强者之列。

基于此,该作文题的立意角度应当是多元共生的。既可以从五育并举的时政背景中,谈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也可以从强者的角度来写,谈强者应当把握好先天优势,戒躁戒躁,居安思危,时刻精进勤勉,走出身边的“舒适区”。还可以从弱者的角度来写,面对眼前的困难,不能怨天尤人,更不能甘愿沉沦,选择“躺平”“破罐破摔”,而要谈改变弱势现状的办法,如何走出目前的“困境区”,如何实现逆袭,跻身强者之列。可以围绕个人的身体强弱来写,也可以围绕国家的实力强弱来写。

三、灵动:形態呈现不拘一格,素养考查灵活生动

本次全国新高考I卷作文题从命题形式上看,恰到好处地融合了江苏卷的命题风格,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创新。一是打破了固有的任务驱动型命题思维,合理借鉴了新材料作文的命题框架;二是打破了固有的“单核”关键词的立意模式,适度升级了“双核”关键词的立意样态;三是打破了固有的表述路径,灵活改进了素养考查的体式要求。

本次全国新高考I卷作文命题虽然淡化了应用文体格式的考查,但是对把握材料核心话题与理解材料丰富意蕴的能力层级提高了。首先,合理借鉴了新材料作文的命题框架之后,带来显著的变化就是语篇的表达方式更加灵活了,信息容量更加丰富了,内涵意蕴更加深刻了。其次,适度升级了“双核”关键词的立意样态之后,思维的触点不仅仅在“体育运动有利于耳聪目明”的浅层上“划水浮游”,而是沉潜至“个人奋发图强的逆袭乃至民族富国强兵的振兴”的深层里“潜水遨游”。再者,灵活改进了素养考查的体式要求之后,写作指令不再仅是就材料而论材料的泛泛而谈,而是通过“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的写作提示语,让接下来谈的“感悟与思考”更加灵动。另外,传统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或是新材料作文,对立意角度的要求一般表述为“自选角度”或“选好角度”,而本次全国新高考I卷作文题却是这样表述:“选准角度,确定立意”。从“自选”“选好”再到“选准”,虽只有一字之差,却更好地体现了命题的灵活机动。“选准角度”更强调考生需要在自己的认知与写作能力的范围之内,寻找到一个最贴近材料核心的,且最准确的立意角度。这样的写作要求不仅让表达的呈现形态不拘一格,更让核心素养的考查灵活生动。

四、高远:内涵格调意蕴深远,号角吹响催人奋进

细细读来,全国新高考I卷作文的命题者精心选取的这一段史料让人回味无穷。1915年,袁世凯政府与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了屈辱卖国的“二十一条”,旧中国局势更加动荡不安,国家内忧外患,风雨飘摇。面对民族危机的步步加重,又感于身边的一些同学朋友因体质孱弱且缺乏体育锻炼而不幸染病英年早逝,青年毛泽东越发深刻认识到锻炼强健的体魄,绝不仅是个人的身体健康问题,更关系到民族的兴亡与国家的未来。于是,1917年4月,当时刚满24岁的毛泽东在革命杂志《新青年》上发表了题为《体育之研究》的著名论文,号召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从自我强身健体、砥砺心智开始做起,逐步走上了拯救民族危亡,救国图强的光明大道。

这则史料的选择,一方面回应了建党百年的时代背景,让考生重温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学史明志、学史明理、学史悟道,更加深刻体会到我们当下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另一方面又告诫提醒我们,尤其是青年一代,虽然当下我们身处和平年代,新中国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和勤劳的中国人民的建设下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驶进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快车道,但是国际社会并不太平,恃强凌弱的野蛮行径依旧存在,单边主义霸权政治的歪风邪气依旧横行。对此,我们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并保持自我发展的良好势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响亮地发出中国声音,自信地提出中国方案。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明白,某些崇尚武力至上、恃强凌弱、霸权主义的所谓的“强者”也只不过是“纸老虎”,外强中干的“伪强者”罢了,终将会“多行不义必自毙”,最后只剩下一场闹剧,沦为笑柄。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催人奋进的号角已然吹响,我们当代青年应当时刻保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将个人的价值实现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紧紧联系在一起,奋进新时代,阔步新征程。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2019年度课题《部编本高中名著导读教学研究》(课题编号:1915A19J2)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通联:江苏盐城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灵动思辨
在阅读中点燃激情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让阅读对话更灵动
诗意的语文 灵动的课堂
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浸润“过程”味儿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让教材灵动而充满生命活力
返璞归真,让阅读教学走向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