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策略

2021-09-30仲金花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思维发展数学思维引导

仲金花

[摘  要] 在教学中,部分教师重视运用“题海战术”“解题技巧”发展学生的思维,而忽视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这种忽视造成学生简单机械地模仿,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引导,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发展学生思维。

[关键词] 数学思维;思维发展;引导

数学的学习应富有探索性,通過探索发现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从而完善个体的认知结构,发展个体的数学思维能力。笔者从教学过程出发,探究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教学策略。

一、借助问题,生长思维

在小学教学中,要深化学生的思维,问题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给思维提供方向,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生长思维。

案例1  有趣的规律探究

师:写出下列题目的计算结果。

①12×11=  ②25×11=  ③18×11=(教师在黑板上展示题目,很快学生有了答案)

生1:①12×11=121;②25×11=275;③18×11=198。

师:那你们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呢?(问题提出后,学生开始仔细观察寻找规律了)

生2:其中一个乘数都为11,结果是将另一乘数拉开,中间加入两个数字之和。例如,12中间加入3,25中间加入7。(学生都点头表示赞成)

师:那看看这几个乘法是不是也符合上述规律?①84×11=  ②65×11=  ③38×11=(教师让学生继续通过两位数乘法得出结论)

生3:①84×11=924;②65×11=715;③38×11=418。(答案给出后,有些学生困惑了,眼尖的学生已经找到了规律)

生4:老师,这个也符合上面的规律,因为中间两个数字的和大于10,需要进位,所以前面的数字加了1。

师:很棒。这么复杂都被你们看出来了。那想一想,如果乘以22可以吗?(教师给出问题后,学生就开始举例进行验证了)

生4:老师,22不可以这样算。

师:那现在想一想,为什么两位数乘以11可以这样算呢?(问题提出后,学生开始通过具体的计算过程寻找奥秘)

本题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通过计算结果去观察,给出的第一组题目较简单,学生很容易发现规律。在第一组结论的基础上,教师又给出了第二组题目,让学生考虑进位问题。教师又继续追问,若“11”变为“22”是否可以呢?为什么可以这样算?用问题将学生思维集中在核心问题上,从而通过深度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让思维逐渐向上生长。

二、借助过程,启发思维

要让学生学好数学,就不能忽视思考的过程。过程是学生思维的最直接的表现,学习过程中有不足也有闪光点,不仅要加以引导,使闪光点逐步放大,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信心和喜悦。

案例2  两步连乘

师:如图1,请问如果买4袋乒乓球需要多少钱呢?

生1:2×4×5=40(元)。(学生不假思索地给出自己的思路)

师:那2×4代表什么呢?(问题提出后,因2×4无实际意义而无法回答)

师:看来我们生1提前使用了乘法的交换律。现在大家思考一下,如果分步计算,我们应该如何计算呢?

生2:可以先算出4袋一共有多少个,然后乘以2。

师:很好,那还有其他的思路吗?

生3:可以先计算每袋多少元,然后乘以4袋。

师:很好。那根据分步运算,大家可以列出综合算式吗?

生(齐):可以。

从结果上来看,生1是对的,但进一步深挖,发现2×4并没有实际意义。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应进行引导而不是放任不管,否则,在遇到干扰数字时,学生很容易出现错误,因此要引导学生注重解题的过程。当第一个解题思路给出后,教师没有放弃引导,而是让学生进行继续思考,从而找到了第二种解题思路。小学阶段正是思维发展的阶段,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抓住机会让学生去思考,以开阔学生的思维。

三、借助迁移,活化思维

案例3  如图2,已知正方形的面积为12cm2,求圆的面积?

生1:老师,可以根据正方形面积得到正方形的边长,边长就是圆的半径。

师(追问):那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呢?

生1:这个好像没有学过,一般我们学习的正方形面积都为4,16,25,这个是不是面积给错了呢?

师:那么你回忆一下圆的面积,再联想一下正方形面积,看看是否一定要求出边长呢?(教师看学生已经入了坑,及时进行引导)

生2:哦!我知道了,圆半径的平方正好为正方形的面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恍然大悟)

师:很好!那么你们想不想再接受一下挑战?

生(齐):想!

变式1:如图3。图3中正方形的面积依然是12cm2,那么圆的面积为多少?

变式2:如图4,如果圆的面积为25cm2,那么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变式3:如图5,已知梯形的高为10cm,∠1=45°,梯形的面积是多少?

变式1是在原题上的拓展,原题正方形的边就是圆的半径,直接可以得出,而图3中左图正方形的半径变为了直径,考查学生r2到(2r)2的变化,图3中右图又加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逐渐深入。变式2,通过圆的面积反过来求正方形面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让思维向不同方向进行扩展。变式3,跳出圆与正方形,而是通过梯形面积检验学生知识迁移的效果。通过变式对知识进行迁移,让思维拾级而上、螺旋上升,提升学生数学思想和数学应用能力。

四、借助语言,优化思维

语言是思维最完美的表达,通过语言表达的锻炼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还可以达到优化学生思维的目的。

案例4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師:水果店一共有25箱苹果,每箱为34千克,请问一共有多少千克苹果?

生:34×25。

师:请同学们用竖式进行计算。(题目给出后,学生很快在算式本上列出了竖式)

师:大家的竖式和结果都没有问题,那么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写出竖式每步的意义。

生1:第一行表示5箱苹果重170千克,第二行表示20箱苹果重680千克,第三行表示25箱苹果重850千克。

师:很好,现在请同学们将竖式计算过程来表述一下。

生2:第一步,计算34×5,得170;第二步,计算34×20,得680;第三步,计算170+680,得850。

在竖式计算时,绝大多数学生会根据步骤模仿得到答案,而对每步的意义理解不是特别清晰。因此,教师用具有实际意义的题目进行引导,从生活出发,让学生轻松地理解了计算过程,尤其是680的得出,这是竖式计算的关键步骤。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通过语言的表述,相信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每步计算的意义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五、借助反思,升华思维

反思是教学的关键步骤之一,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加以重视。教师通过反思,再现教学过程,寻找教学设计的缺陷,从而提升教学水平;学生通过反思,不仅可以更好地发现自身不足,达到查缺补漏的目的,还可以升华思维。虽然小学生的反思会比较浅显,但也不应放弃反思习惯的培养。

案例5  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

问题设计:例题讲解后,给出了一个这样的拓展题目,求图6共有几个长方体。

设计目的:利用一题多解,体会两步连乘,培养观察、分析图形的能力。

遇到困难: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缺乏,无法找到图形中隐藏的条件,无法读懂图形,造成题目无法解答。

教学梳理:方法1,引导学生分层看,从上往下看,第一层为3×4,一共有3层,因此得出3×4×3。方法2,引导学生按列看,从右往左看,右边为3×3,一共4列,3×3×4。方法3,引导学生按排看,从前往后看,第一排为3×4,一共3排,3×4×3。

题目的反思:题目的设计新颖,通过对题目进行梳理让学生读懂了隐藏在图形中的条件,不仅通过一题多解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为日后学习长方体的知识做好铺垫。

教学反思: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进行及时的梳理,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将之前对图形的初步认识有效地迁移至两步连乘的实际应用中。

学生反思:要在生活中多观察,静心思考,一步步地排除困难。

通过反思,让师生从教学的参与者,变为教学的旁观者,这样可以更加清晰地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思维得到升华。

总之,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是一个长期过程,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不能急于求成又不能踌躇不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猜你喜欢

思维发展数学思维引导
在读说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发展
初中英语阅读活动的分析与重构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探究小学品德课与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结合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