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阅读活动的分析与重构

2017-01-07邱美春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思维发展阅读教学

邱美春

摘 要阅读教学读前、读中、读后三阶段教学模式和略读、寻读、细读等阅读策略的运用成为阅读教学的模板,然而只有形式没有内涵,使一线课堂的阅读教学日益僵化。本文通过扫描教学片断,分析存在的不足,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进行了重构,使单一的、浅层的、散乱的阅读活动转向关联性、深层性、综合性。

关键词阅读教学 深层理解 思维发展

阅读是学习者获得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目前,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采用读前(Pre-reading)、读中(While-reading)和读后(Post-reading)的PWP阅读教学模式。在我区一次三校联合教研活动上,三位老师同题授课译林版《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 5 Reading:Music without boundaries的第一课时。读前、读中、读后环节都全,略读、寻读和细读策略都有,一线老师也为自己能够跟上阅读教学的模式而欣喜,笔者却认为形式只是一个方面,内涵才是真正的实质,过于模式化会使得阅读教学趋于僵化。阅读活动要在做好学生需求分析、确定适当教学目标、深入多元解读文本的基础上,逐层展开,逐步推进。本文以公开课的教学片断为例,分析其存在的不足,拟重构教学活动。

一、读前准备,激活图式,形成阅读期待

【片断1】Pre-reading:Watch a short video about the music for the Beijing Olympics and get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an Dun and his music.教师用PPT依次呈现北京奥运会标识、北京奥运会颁奖现场的视频、演奏颁奖音乐的图片等,边问学生问题边呈现生词:medal、present、winner、instrument、bell、composer。生词呈现完后,教师说:Lets know more about Tan Dun,由此导入阅读环节。

【分析】读前活动就是为阅读作准备,可称为阅读准备。阅读准备活动要贴近学生生活,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解决部分单词的障碍问题,让学生为阅读课文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

本片断通过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颁奖视频,创设了情境,带出了词汇,激活了学生的内容图式,建立了学生的语言图式,由此,引入了本节课的主题——著名作曲家谭盾。然而,文本中无论谭盾这个人物还是其音乐作品,学生并不十分熟悉。若能够引导学生读取插图信息和根据标题预测内容,不失为一个过渡的好方法。

【重构】

在【片断1】环节后,延长导入环节。

T:(呈现插图)Who is Tan Dun? He is Tan Dun.

T: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S:He is holding an Oscar.)

T:Is he excited in the picture?(S:Yes,he is.)

T:What did he win the Oscar for?(S:He won it for his music in a film.)

T:Today,the title of the article is Music without boundaries.Can you predict what the article is about?

学生围绕标题,可能作出如下预测:

It is about whose music is without boundaries.

It is about what boundaries his music is without.

It is about why his music is without boundaries.

文中的插图是谭盾手握“小金人”,这是不可错失的资源,教师不能视而不见。而预测是一项重要的阅读技能,利用标题进行预测,可以形成信息差,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激情与欲望,形成阅读期待。带着预测阅读能使阅读更具趣味,目的性更强,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二、读中理解,循序渐进,获取深层信息

文本是信息的综合体,对目标文本的掌握不能寄希望于展开一次阅读活动就能全面把握所有信息,而要借助多样性、层次性和渐进性逐层推进。

1.略读——获取大意,突出整体性

【片断2】Skimming:Read the article quickly and get the main idea about it.

教师导入新课后,设计略读环节,问:As a composer,what is Tan Dun best known for?学生读一遍课文,在文中找到答案(略)。

【分析】从活动看,教师对Skimming的理解有失偏颇。略读是以较快的速度抓住文章梗概的阅读方法,“As a composer,what is Tan Dun best known for?”这个问句不足以体现文章的主旨大意。略读环节旨在培养学生抓住文本主题和框架结构的能力,让学生对全文形成初步的整体理解,使学生快速地进入文本阅读。要获取文章大意,可采取提问、填空、匹配、自主归纳等形式查找段落主题句或关键词。

【重构】What is it about in each paragraph? Skim the article,and match the paragraph with its main idea or keyword.

Para1 a. Tan Duns achievements

Para2 b. Tan Duns music Water

Para3 c. Tan Duns childhood

Para4 d. Tan Duns musical style

Para5 e. Tan Duns education

Para6 f. Tan Duns award music

(答案略)通过这个配对使学生对语篇有个大致理解,而且学生了解了篇章中信息的分布,便于他们在寻读环节中对细节的查找和定位。

2.寻读——抓住线索,突出层次性

【片断3】Scan the article and complete the notes.

【分析】Scanning是寻找细节的阅读方法,首先要确定与所找内容相关的关键词,然后扫读材料,遇到关键词时放慢速度,仔细阅读关键词前后的信息,确定要找的内容。定位具体信息在于增强对文本的理解,获取更多的细节内容,然后把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建构起来。

表1是教材中的配套练习,它是关于Tan Duns profile,涵盖了谭盾的出生年份、出生地、兴趣爱好、工作、教育、成就及音乐方面的基本信息。但笔者认为这个表格对本文的主体内容—谭盾的音乐不够突出,为使学生有个更清晰的概念,可以再作调整。

【重构】Who is Tan Dun? Scan the article,and finish Tan Duns profile.

这样,要填写的内容没有过多增加,而信息更加完整,基本包括了文章中重要的具体细节,并体现了前后的层次性。

3.细读——分析归纳,突出综合性

【片断4】Careful reading

Read Para.1,put the proper words in the blanks.

Read Para.2,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Listen to Para.3,is it true or false?

Read Para.4,choose the correct answer.

Read Para.5 and 6,discuss in groups:What does Tan Dun mean by saying “My music is to dream without boundaries”?Give examples if necessary.

【分析】逐段阅读是日常教学中老师们惯用的方法,甚至是一些公开课、示范课的示例。然而这么多的活动集中在一个环节中,不免觉得眼花缭乱,在读一段做一个练习的过程中,学生活生生的阅读体验一次又一次地被打断。过分关注课文细节,将课文内容肢解太过琐碎,学生很难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理解。“课堂不是教学活动和任务杂乱无章的堆积,它需要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

“细读”,最早是作为一个文学批评的重要术语被提出来的,指的是“立足于文本,对作品语言、结构和细节进行细腻、深入、真切的感知、阐释和分析”。细读旨在深入理解标题与段落、句子、词汇之间的关系,理清文本的脉络,抓住文本的主旨,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本中蕴含的逻辑关系。本课正是进行“细读”的一个典型文本。它是一篇人物传记,以北京2008年奥运会颁奖音乐作为本篇开头,整篇文章段落之间相互联系,首尾呼应,逻辑性强。

【重构】Read the article,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Question 1: What does the writer think of Tan Dun and his music in the article?

学生通过找出文中有world-famous、best known、amazing、successfully等关键词的句子来揣摩作者对谭盾和他作品的态度。

Question 2&3:How did Tan Dun make the music Water?Why could he make such an amazing piece of music?

第五段落中音乐作品《水》和第二段落中谭盾的幼年经历有关,通过这个问题把两个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显示出来。

Question 4:Why was the award music at the Olympics Games written by Tan Dun instead of others?

这个问题涉及到第三段落中他接受的东西方教育,和第四、五段落中他的音乐成就和风格。

Question 5:Is Tan Duns music without boundaries?Give examples if necessary.

这个问题回到文中的主题,是对谭盾作品的再一次分析和综合。

本环节旨在通过教师的精心设问,引领学生对文本细节进行深层次解读。这些问题链,以信息梳理为基础,穿梭于文本内容和学生理解之间,层层铺垫,环环相扣,使阅读形成整体合力。

三、读后内化,初步运用,培养思维能力

【片断5】Post-reading:Suppose youre Tan Dun,and youre invited to class.The other students will ask questions about your life and your works.

【分析】读后活动不可或缺。由于《译林版》教材英语阅读文本较长,一般需要两个课时的教学。马黎认为,第一课时侧重读前和读中活动,第二课时侧重读后活动。笔者认为,两个课时应作为一个连贯的整体,在过渡衔接和有效整合方面作通盘考虑。从输入到输出,内化过程必不可少。所以第一课时的读后活动适宜设计复述课文、角色扮演等初步运用的活动,既要基于文章内容,又要给学生留出发挥的余地。

【重构】The article begins with Beijing 2008 Olympic Games award music.Do you agree with the writer?Why or why not?

How would you write a short passage about Tan Dun if you were writers,too?Work in groups of four,then present your passage.

这样的活动,类似于“任务”,有布置、有过程、有结果,比单纯的复述课文更有意义,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感,既借用文章中语言,又不拘泥于文章中语言,能提高学生思维观点的自我发散性和创新性。四人一组的小组活动提供了学生互帮互学、合作探究的机会,成果的展示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

阅读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阅读和理解文本,包括对语言知识的关注、文本信息的理解以及对文本的深层次挖掘与探究。既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又要设定有层次的阅读任务,这和“走过场”的阅读教学带给学生两种完全不同的阅读体验。葛炳芳认为,对文本深入而多元的解读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逻辑起点。如果教师能在解读教材方面投入更多的时间及精力,那么阅读课堂设计及其给学生带来的引导和帮助都会有较大的提升。教师在充分解读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基础和教学目标,设计一系列的阅读活动,并使之具有关联性、深层性和综合性,以此培养学生阅读技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参考文献

[1] 葛文山.优化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的切入口[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2(1).

[2] 马黎,王雯.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6“Outdoor fun!”Reading:Down the rabbit hole第一课时[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5(1).

[3] 张香平,徐国辉.基于阅读文本多维深度分析的学生思维能力培养[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5(11).

[4] 秦亮.在“文本细读”中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5(专刊).

[5] 葛炳芳.英语阅读教学的综合视野[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6] 许颖,王静静.一节阅读策略引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课[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6(2).【责任编辑 王 颖】

猜你喜欢

思维发展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研究
在读说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发展
重视听心算训练,促进思维发展
探究小学品德课与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