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问学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2021-09-15孙秋燕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小学数学

孙秋燕

[摘  要] 建构“问学课堂”,有助于驱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立场上,以“问”导“学”、以“问”启“学”、以“问”延“学”,从而促进、助推、深化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问学课堂”的建构,能让学生的“学”更有效,能让学生的“学”更精彩。

[关键词] 问学课堂;自主学习;小学数学

所谓“问学课堂”,是以“学”为核心、以“问”为特征的数学课堂。在“问学课堂”上,“问”驱动“学”,“学”生成“问”,“问”与“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问中学”,在“学中问”。建构“问学课堂”,有助于驱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问学课堂”有助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作为教师,要站在学生立场上,以“问”导“学”、以“问”启“学”、以“问”延“学”,让“问”与“学”互惠共生。

一、以“问”导“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问学课堂”的建构从学生的“问”开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问”的权利,揣摩学生“问”的意图,发掘学生“问”的资源,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作为教师,在精心设计导学案时要留有一定的“问学空间”“设计空白”。通过导学案中的间隙、空白,引发学生提问,从而以“问”导“学”。通过问学,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走向更深处、更广处、更新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问”为发端,开启学生的数学深度思维,催生学生的数学深度探究。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哪里引导学生“发问”呢?一般来说,教师可以在“新知疑难处发问”,可以在“认知模糊处发问”,可以在“知识联结处发问”,可以在“思维发散处发问”,等等。

比如教学《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互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在探究新知时,笔者鼓励学生自主提问。由于笔者赋予学生提问的权利,打造了学生提问的平台,因而引发了学生积极的提问。比如有学生问,将分数化成百分数,一定要先将分数化成小数,再将小数化成百分数吗?有学生问,将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时候应该怎样?有学生问,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是什么意思?有学生问,百分数和分数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我们学习了分数之后还要学习百分数?等等。围绕着问题,学生展开深度交流、研讨,促进了学生对分数、小数和百分数互化的深度探索。比如学生会自主地总结,哪些分数要先化成小数再化成百分数,哪些分数可以直接化成百分数;比如学生会研究将分数化成百分数,先化成小数时要用约等于符号,再化成百分数时需要用直等于符号;比如学生认识了百分数和分母是100的分数的关系;比如学生认识了分数和百分数的区别,等等。正是借助于学生的积极问学,才让学生对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互化过程中的注意点有了深度的把握。

“问题”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引擎,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课程资源。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作为教师,要敢于退位让问,从而通过学生的“问学”,以学定教、变教为学,从而让自身的数学教学更贴合学生。“问学课堂”的探索、建构,让教学真正转向学生素养的发展。“问学课堂”的建构,能为提升学生学习力筑牢根基。

二、以“问”启“学”:助推学生自主学习

“学”从“问”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有效的“问”,就没有有效的“学”。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这样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在数学教学中,以学生的“问”为驱动,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充分彰显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问学课堂”弱化教师的“教”,而强化学生的“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学、分享互学、优化练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关注学生“学了什么”转向学生“问了什么”。

比如教学《分数除以整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除法、分数乘法,具有一定的探究经验,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笔者不急于表态,而是让学生自主探究。不同的学生基于对问题的不同理解以及各自认知方式的差异,在探索“(4/5)÷2”这样的算式时,形成了多样化的算法。比如有学生将分数除以整数转化成小数除以整数;有学生采用画图的方式,直观地探索答案;有学生认为,(4/5)÷2,也就是将4/5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2/5,列式就是(4/5)÷2=(4÷2)/5=2/5;有学生认为,将4/5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就是4/5的1/2,等等。在學生产生了多样化的算法之后,笔者引导学生交流、研讨,对各种各样的算法进行评价,提出了各自的优缺点。学生彼此之间展开积极的互动、互问,从而建构、形成了一个多向的“问学课堂”。比如这样的两个小组,针对各自的算法,针锋相对地提出了批评,指出了局限性。“将分数除以整数转化成小数除以整数,如果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怎么办?”“将分数除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除以整数的商作分子,分母不变。如果分数的分子除以整数得不到整数怎么办?”“画图是否太麻烦了?”通过彼此的质疑、问学,学生对分数除以整数的算法的多样性与最优化获得了深度的理解。同时,学生也深刻地认识到,在本单元的起始节学习“倒数”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很多时候,学生的“问”只是一种直观的感觉,也可能是一种直观的洞察。作为教师,要站在学科课程的高度,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启发、引导。在学生出现迷惑时要给予点拨,在学生出现思维障碍时要给予启发。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绑架学生的数学思维,而应当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在点拨、启发中澄明、敞亮。

三、以“问”延“学”:深化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逐层递进、不断深化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应当“先问后学”“循问而学”,从而让“问”“学”相互促进、相互提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思维总是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的“问”与“学”积极互动,从而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尽情绽放。要不断诱发学生提问,给学生的问注入动力,让学生的问向数学知识更深处、向学生思维纵深处迈进。

以“问”延“学”,能深化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要加强学生对问学的元认知监控,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问的品质,提升学生问的效能,让学生的问更具创造性。

比如教学《圆的周长》(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在通过各种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并且计算了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商之后,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相同的圆,测量出的周长却不同?为什么不同的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商各不相同,却总是在三点几附近?有没有一种精准的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商是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商是循环小数还是不循环小数?等等。正是借助于学生的问学,让学生对测量圆的周长的实验过程进行反思、改进;也正是借助于学生的问学,让学生想到了用大数据(即将同一个小组成员的圆的周长、直径的测量数据求和)来计算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商,从而让商更趋于精准;同时,借助于学生的问学,学生更加认同了刘徽的“割圆术”。以“问”延“学”,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深远。

“问学课堂”改变了学生的认知方式、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提问,从而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建构“问学课堂”,要从学生的“学”出发,设定教学目标,预设教学路径,引导学生精准突破教学重难点,从而让学生的“学”更有效。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小学数学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