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阅读能力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2021-04-12余均珠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运用能力阅读能力兴趣

余均珠

【摘 要】小学阶段,以语文阅读教学为抓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本文首先就阅读能力的要素及作用进行阐述,进一步探究高效的基于阅读能力培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旨在促进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不断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兴趣;运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06-0210-02

学生生活阅历不足,在语文学习的字、词、句、课文中心思想、作文等各方面均受到一定制约,而阅读能够增加学生各方面经验的积累,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小学阅读训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学习活动,需要教师积极探寻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真正改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效,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阅读能力的要素及作用

(一)要素

阅读能力主要包含知识、能力和情志这三方面的要素。在语文阅读中,认知要素处于基础地位,学生需要具备认知文字和理解句子的能力,以更好地参与阅读,否则难以保证阅读质量,不利于提升阅读能力。语文阅读能力以能力要素为核心,需要教师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良好的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文章内容,提高自身阅读素养,进一步促进自身综合水平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要以情志要素为动力,教师要通过鼓励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其自主阅读。可以说,知识、能力和情志这三方面要素直接决定着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状况。

(二)作用

在学生成长中,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能力,这在口语表达和作文质量方面都有着鲜明的体现。若学生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就会喜爱阅读,乐于探究新的知识,进而逐步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足,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语文成绩,也会阻碍学生对其他学科知识的理解,甚至会对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产生制约。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采取多样朗读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

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侧重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引导学生朗读时注重语言节奏、语调的变化,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作者内心的情感,增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朗读认知,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受,采取多样的朗读方式,促使学生开启听觉通道,参与到阅读中,走入文本情境,体会文本所表达的思想与情感,积累语言材料,促进学生语言素养的提高[1]。

如在《老人与海鸥》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如通过齐读“十多年前,海鸥一来……啧啧……”等,在发出“啧啧”声音时,让学生感受到老人对海鸥的喜爱之情,强化学生对语言情感的理解。在单句朗读方面,通过“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不大一样”中的“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不大一样”等词汇,学生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海鸥对老人的思念及哀悼之情。也可从细节入手开展阅读,体会语言与动作的感染力。如在“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一段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很小心地放”“退开一步”“撮起嘴”“立刻”等词汇,感受到老人熟悉海鸥并且真正喜爱海鸥。

引导学生品味动作语言,根据一系列的细节描写,让学生仔细分析文章内容,明确语言和动作描写对文章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该保证朗读内容更加多样化,激发学生的阅读想象力,让学生对文章所潜藏的情感信息进行深刻感知,提高学生阅读时的情感表现力。

(二)立足语篇探寻语言规律,提升阅读品质

随着学生阅读经验的逐渐丰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的语言运用规律。如部分语言重复出现,几个短句相连,就是排比句,通过此种方式能够表达荡气回肠的情感;在肢体动作与外貌方面,语言运用细致化,从细节入手进行描写,能够使得文章更加细腻且饱含情感;诸多色彩语言的运用,能够形象化地表达作者的情感。要引导学生把握语言的规律,明确其在作品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懂得运用“明”和“暗”不同表达方式来体现主题,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阅读素养[2]。

如在《少年闰土》的教学中,教师可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准确把握文章的细节描写,掌握语言规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在文章开头,作者这样描写闰土:“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各种细节描写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闰土父母和闰土之间的亲情,感受到闰土无忧无虑的童年。如在文中,“我掃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角鸡、鹁鸪、蓝背……”这一段也是细节描写,将闰土丰富的捕鸟经验展现了出来,打造出立体化的闰土形象。为强化学生对于语言规律的掌握,促进学生阅读品质的提升,可从文本内容出发让学生体会色彩词。如“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这一句中有多处表达颜色的词,研究这些词,有助于学生感知作者的快乐。由此可知,色彩词富有感染力,能够渲染情感,奠定文本基调,便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思想。在阅读教学中,把握语言规律能让学生对所阅读的内容印象更深刻,阅读感悟更清晰。

(三)阅读与写作结合,重视语言运用能力强化

语文学习中,阅读是积累语言的过程,写作是运用语言的过程,写作是阅读的目的之一。在阅读教学中,若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科学,过于重视阅读内容的理解,对语言逻辑的教学不到位,则极易对学生语用意识造成影响,弱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的语言感染力不足。尽管学生通过阅读能够理解文章内容,但其难以顺利迁移主题与情感,自我内心感受也无法通过语言进行精准表达,不利于学生语用能力的强化。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强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刻理解,帮助学生不断积累语言素材;同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对文本的立意、构思、布局进行深入模仿,提高写作能力,帮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提升阅读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

如在《穷人》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对文本信息进行概括总结,开展概要写作,锻炼学生的语言理解运用能力。通过概要写作,学生能够把握文本的关键语言,明确文章中心思想,立足主旨和关键语言进行扩展,顺利写出概要作文。例文如:“屋外狂风怒吼,桑娜在屋内担心海上捕鱼的丈夫。她真想去看看灯塔是否亮着,能不能望见丈夫的小船。桑娜对可怜的邻居表示担心,她去敲打着邻居的门,狂风卷起桑娜的围巾,邻居久久没来开门。桑娜推开邻居的门,走进屋子,发现邻居已经死了,留下两个嗷嗷待哺的小孩。桑娜心生怜爱,抱走了小孩,回家后她十分忐忑,担心丈夫抱怨自己多管闲事,加重自家的负担。但在丈夫回家后,她委婉地表达了邻居的不幸,丈夫居然让她去抱回邻居的两个孩子,桑娜坦然地说,他们就在我们家。”通过这一段的描写,可以帮助学生依据文本的关键线索进行重点写作,对出海不安全的风险进行判断,明确桑娜的人物性格,以及家庭拮据的原因,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快速抓住文章重点,理清写作思路。总之,一定的拓展写作训练能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锻炼学生的语言逻辑性,增强学生的语言迁移能力。

总之,教师应对阅读教学常抓不懈,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教无定法,新课标下开展语文阅读教学,需侧重于立足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对阅读训练进行合理安排,引导学生探寻语言规律,促进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综合发展,这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也才能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李海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J].基础教

育论坛,2020(28).

[2]张凤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与策略[J].教育艺术,2020(8).

[3]李庆乾,李艳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陕

西教育(教学版),2020(Z2).

猜你喜欢

运用能力阅读能力兴趣
方言在幼儿民间游戏中的运用研究
利息理论课程的教学探讨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