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教师师德失范现状及其心理成因探析

2021-04-12张宇魏青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张宇 魏青

【摘 要】为了解中小学教师师德失范行为的现状,本研究采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失范行为调查问卷(学生版)》,随机抽取某市400名中小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对个别教师进行访谈。结果发现,中小学存在着一些师德失范的行为,教师的职业压力、职业倦怠、身体不适和人际关系问题等是造成教师师德失范的最主要心理成因。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师德失范;心理成因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06-0001-03

一、绪论

师德失范就是教师职业道德失范,就目前的文献资料而言,对师德失范并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由于早些年心理学并不发达,大多数学者对师德失范的研究都停留在社会价值观、道德观念或教师管理制度的层面,如杜瑞的《由教师师德失范引发的思考》[1]。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证明,心理健康与各行业良性运转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学者分析了70601名中小学教师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上的得分随年代变化而变化的大体趋势以及相关因素,发现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逐年缓慢下降,不同中小学教师群体间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逐年增大[2]。朱皖力强调在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中教师心理健康建设占有重要地位[3]。在相关研究文献中,有学者提出“师德,是社会赋予教师的一份职业要求,它必须通过教师内化才能完成”[4]。本研究将教师师德不再局限于道德理论的范畴,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一方面呈现中小学教师失范行为的现状;另一方面,认为教师师德失范行为来源于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探讨教师师德失范行为与教师个体心理之间的联系,以为各学校从心理学角度重新认识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减少教师师德失范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大部分教师而言,师德失范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直接调查教师,所得到的结果很有可能缺乏真实性。因此,本研究选择学生为调查对象,间接了解教师的行为。本次调查有效问卷347份,包括小学178份(51%),中学169份(49%)。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赵皓辰编制的《高中教师职业道德失范行为调查问卷(学生版)》为基础[5],改编为适用于中小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失范行为调查问卷(學生版)》。该问卷包括24道选择题,单项得分越高代表教师在该行为上的失范程度越深。本次调查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9。

采用自编问卷对有教师失范行为的教师进行访谈,探讨心理成因。

(三)统计方法

对有效问卷的数据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中小学教师师德失范行为的总体情况

1.中小学教师单项师德失范行为情况

从表1可知,失范程度较高的依次为:挤占其他学科时间;动员学生参加自办补课班;不喜欢成绩差的学生;体罚、打骂学生。将每个单项行为与中位数

2.5做差异性分析,不喜欢成绩差的学生、动员学生参加自办补习课班、挤占其他学习时间这三项的得分显著高于2.5,说明教师师德失范行为仍普遍存在。

2.中小学教师失范行为情况

按照原作者对24个问题的划分,将调查问卷上的24个行为表现归属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

8个维度,分为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严谨治学、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8个方面,得分越高,失范程度越深。同时对受访中小学教师在这8个维度的得分进行比较,结果见表2。在总分上,初中教师失范行为总分显著高于小学教师(t=8.67,P<0.05),表明教授年级更高的教师的师德失范行为程度更高。在单个维度上,中学教师在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廉洁从教行为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小学教师。

(二)失范行为心理成因分析

以调查结果为基础,结合已有的文献资料、访谈中教师本身的观点和所提及的案例,从教师心理的角度对教师师德失范进行分析,大多是由于教师职业压力、职业倦怠、身体不适和人际关系问题影响到教师的个体心理健康,以致出现一些失范行为。

在职业压力方面,受访者A表示,自己面临很大的压力,工作上要照顾到自己这么多的学生,还要不断地学习,传授知识,就怕一不小心跟不上社会的脚步。如有一次因为自己有非常重要的私事,错过了学校组织的外出学习的机会。那段时间,在工作中自己总是觉得和别人相比,自己被落下了一大截,有好多东西需要学习。然而每天的工作又很忙,没有什么空闲时间,所以那些天一直很焦虑,班级管理少了,上课接打电话,还经常发脾气。研究发现,近些年,中小学教师自我感受到的压力水平普遍偏高,这导致中小学教师比起其他人群,心理健康水平还要低

一点[6]。

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易焦虑,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自然会有意无意地将情绪表现出来,影响到教师的行为。许多长期处于压力下的教师,会产生一种态度、行为和情感的衰竭状态,也就是教师职业倦怠[7]。在这一方面,我国教师的职业倦怠十分严重。受访者B称,自己已经在教师这一岗位上十几年了,越来越感觉到最初的热情在消散,自己快要厌倦这样的生活了,在工作中有时会出现敷衍的情况。如学生作业交上来,自己没有认真批改;懒得讲课的时候就布置几道题,让学生自习等。几位较年长的教师也都表示,年龄较大的教师中很多人都表现出身体不适的症状,患有一定程度的教师职业病,如慢性咽喉炎、颈椎、腰椎疾病等。身体的不适会导致教师不安、焦虑。看到在课堂上捣乱的学生就会烦躁;对那些成绩没提上去的学生觉得“眼不见心不烦”,忽视他们。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教师职业倦怠和身体不适这两个方面较之其他方面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更大[8]。教师长期处于消极的心理状态,在平时会出现更多的不当行为,更具攻击性。

最后,在人际关系方面,受访教师表示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有的时候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这样的情况在新入职的教师身上最常见,因为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对工作的不适应等诸多原因,这些教师忽略了与他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受访者C告诉了笔者一个他印象深刻的事例。他们学校以前有一位老师D,挺年轻的,课讲得也很好,可就是不爱和其他老师交流。学校开会的时候,领导夸得最多的就是他。时间一长,有些老师就颇有微词,有人在C老师面前抱怨过,说那个D老师就知道在领导面前挣表现,现在成了大红人,都不屑和他们这群“普通人”一起。后来D老师可能也听到一些风言风语,那段时间他上课时完全不在状态,班上的学生也经常挨他的骂。

C老师说D老师最后选择调离他们学校,之后就没怎么听到他的消息了。沒有沟通交流,对一件事物不够了解,会导致教师的认知出现偏差,对其他人的行为作出消极的判断,进而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行为。

四、应对策略与建议

“少年强则国强”,国家想要发展强大起来,必须改善教师师德失范问题。对一些学者提出的消除师德失范问题的核心在于制度的重建[9],笔者认为,是不可取的;教师的文化层次意味着他们能更好地接收知识和信息[10]。可以从学校、教师与家长、教师本人三个方面进行改善,首先,学校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问题,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以及心理关怀;其次,加强中小学教师对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学会对自身心理问题进行调适;最后,促进中小学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以及教师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熟悉度,避免产生认知偏差,间接避免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而改善师德失范问题。

【参考文献】

[1]杜瑞.由教师师德失范引发的思考[J].甘肃教育,2014(14).

[2]汪海彬,陈宁,陈峰.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横断历史研究[J].心理探索,2013(2).

[3]朱皖力.论师德教育中的教师心理健康[J].继续教育研究,2001(4).

[4]檀传宝.教师伦理学专题——教育伦理范畴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赵皓辰.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心理成因与应对策略[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6]斯日古楞,关其格.对师德教育中心理问题的探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19).

[7]王文增,刘晓明.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与应对策略[J].教育探索.2005(12).

[8]郑红渠,张庆林.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维度的初步构建[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4).

[9]申明.师德失范的制度原因及其重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4).

[10]鲁国闲.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之探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11).

【作者简介】

张宇(1987~),女,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学,教师心理健康,学校心理健康。

魏青(1964~),女,教授。研究方向:学校心理健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通讯作者】

魏青(1964~),女,教授,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研究方向:学校心理健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教师
新课改背景下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
中小学教师教学理念的几个基本问题
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相融合的措施探讨
电子白板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应用探讨
中小学教师职前培训面临的现状与解决对策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分析
基于混合学习原理的教师培训模式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