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妇产科学” 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2022-07-13赵越徐芹许丽

大学·课外阅读 2022年6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探索实践

赵越 徐芹 许丽

摘  要:课程思政的建设实施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渠道,文章基于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现状,在妇产科学教学中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开展“一条主线、双点覆盖、四个工程”的课程思政路径探索与实践,并从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医学职业精神培育认可度评价实施效果。专业教师将课程思政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有利于培养德技并修的人民健康守护者,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关键词:妇产科学;课程思政;路径;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8-0089-04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1]。2020年,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作为培养人民健康守护者的摇篮,应回归初心,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医学专业教育中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尊重患者,善于沟通,提升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提升依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2]。

一、妇产科学 课程思政建设现状

妇产科学是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研究女性特有的生理、病理及生育调控的一门临床学科,包含产科学和妇科学兩部分,蕴含丰富的生命哲理、伦理道德、健康价值等医学人文及思想政治元素。近年来,关于“课程思政”的建设研究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热点话题,各医学院校对妇产科学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开辟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新局面。然而,面对当下课程思政建设的热潮,进一步冷静分析高职高专医学院校课程思政的育人现状,还存在些许问题:第一,存在较为普遍的重专业、轻人文的现象,医学专业课教师对思政教育理论重视不够、储备不足,在教学中侧重医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传授,往往忽略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与塑造[3];第二,未重视发挥学生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存在单向灌输的“填鸭式教育”,未能有效打破学生关于以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假大空、授课方法枯燥无味、考核方法死板单一”的固有看法[4];第三,课程思政的路径仍然狭隘,当前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集中在“第一课堂”即日常课堂教学中,忽略了校园文化活动及校外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的思政育人作用。因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新“妇产科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多维路径,改变医学院校重专业、轻人文的现象是当下课程思政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妇产科学 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552名19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校内学生271人为试验组,校外医教协同学生281人为对照组。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依托专业课教师、学生组成团队,在校内试验组妇产科学教学中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实施上好妇产科学课程思政课、开展“孕产妇体验”活动、组织妇产科专项技能竞赛、拓展第二课堂阵地的课程思政实践,覆盖“线上与线下”“课上与课后”,即师生共建“一条主线、双点覆盖、四个工程”的课程思政路径;对照组按传统教学模式教学。

(三)研究内容

1. 上好妇产科学课程思政课

由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妇产科学专业教师3人、校内5个班级每班2人建立师生团队,以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专业使用的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茅清、李丽琼主编)教材为载体,通过集体备课、学生座谈、头脑风暴等方法深度挖掘各章节中的隐性思政内容(表1),编绘妇产科学课程思政教案,加强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方法科学的艺术的教育[5]。

为在教学中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目的,需探索应用多种教学方法:①“案例式教学(CBL)”法,例如在异位妊娠疾病时引入患者把阴道流血误认为月经从而延误诊治休克死亡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在疾病诊治过程中的鉴别诊断,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努力学习的精神;②“团队学习(TBL)”法,在妇科炎症病例分析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开展头脑风暴共同讨论该病例的诊断依据、治疗步骤,培养学生综合判断、分析推理思维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③角色扮演法,在正常分娩教学中设计微型情景剧,让学生分别扮演医生、护士、患者、家属等角色,在剧情演绎中获得不同角色的情感共鸣和道德感知。

除线下课堂教学外,利用“互联网+”线上教学平台开展思政教育,在学校使用的“智慧树”教学平台同步推送课程相关的妇产科纪录片,例如在妊娠生理内容中推送《子宫日记》纪录片,通过4D动态立体画面让学生生动形象地了解子宫内新生命创造至出生的神奇孕育历程;在产科疾病推送《生门》纪录片,以纪实的手法记录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产科80多名孕妇在孕育、诞生新生命过程中的诊治经过,直面人性百态与生死抉择;在妇科学中推送《明明白白我的性》纪录片,开展性教育,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性爱观,以健康、负责的态度面对性、爱情、婚姻和家庭。

2. 开展“孕产妇体验”活动

女性孕育、诞生新生命的过程中,在雌孕激素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孕产妇的生理及心理会发生一系列的改变,部分女性在孕期会出现妊娠剧吐、下肢水肿、夜寐难安的情况,在分娩时因宫缩阵痛痛苦不堪,在产后会出现情绪低落症状等。为帮助同学体验孕妇角色,在校内实践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试穿“高级着装式孕妇模型”,通过改变模型腹部气囊大小及增减重量,体验十月怀胎的历程,感知孕育新生命的不易;在校外实践中,参与楚雄州妇幼保健院“分娩体验”活动,亲历分娩1—10级痛感,感知第一产程宫口开全的艰辛;开展正常分娩见习教学,组织学生观摩顺产及剖宫产助产接生操作,感知新生命诞生的喜悦及母亲的伟大。

在实训课中教授婴儿洗澡、抚触、换尿布、喂养等育儿技能,让学生扮演新手爸妈照顾新生儿,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通过“孕产妇体验”系列活动,让学生感同身受地体验生命的孕育与诞生,从而获得孕产妇角色的情感共鸣和道德感知。

3. 组织妇产科专项临床技能竞赛

对接妇产科学教学大纲以及临床岗位实际,在实训课程中开设“产前检查”“分娩助产”“妇科检查”“计划生育”技能教学,注重正确、熟练掌握各项技能的目标的到达以及职业精神和道德、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学期末在每个班级推选一个团队(5人)参加妇产科专项临床技能竞赛,以情景模拟妇产科临床检查场景,重点考核学生职业素养、人文关怀以及技能灵活规范应用能力,以“产前检查”考核为例,模拟37+5W孕妇产检场景,参赛团队需先根据所学知识正确决定该孕妇检查项目(宫高腹围测量、四步触诊、胎心听诊、骨盆外测量),再完成操作考核,并在赛后进行总结与反思,纠错示范。

通过技能竞赛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融合统一,促进技能对岗、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6]。

4. 拓展第二课堂阵地

本研究与楚雄州好幼保健院合作在本授课学期中开展三次专项讲座。

第一讲主题为一个妇产科故事,讲述医院救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疑难病例,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

第二讲主题为逆行战“疫”,勇担重担,邀请医院“最美逆行者”讲述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经历,重温医学生誓言,培育学生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

第三讲主题为医学生依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培训。因云南边境线绵延,在瑞丽多次发生新冠肺炎疫情,邀请医院具有抗疫实战经验的医生给临床班级进行隔离衣和防护服正确穿脱、核酸采样等抗“疫”重点操作培训,规范学生的专业技能,作为抗“疫”后备军时刻准备着奔赴战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报效祖国的决心[7]。

(四)评价内容

在学期末课程结束后,本研究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统一进行妇产科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考核。在专业知识考核试卷中特别增加医学人文题目20分,在实践考核中特别细化医德医风(5分)、沟通交流(5分)、关爱孕产妇(5分)共15分的职业素养考核项目,同时以问卷方式从医学文化自信、医德医风、工匠精神、仁心仁术、大爱无疆5方面调查学生医学职业精神培育认可度。

(五)评价方法

利用SPSSAU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结果以([x] ±s)表示,采用z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 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专业知识、技能成绩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 2;医学职业精神培育认可度问卷中医学文化自信、医德医风、工匠精神、仁心仁术、大爱无疆5 个维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考核得分越高,说明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越好,见表3。

四、讨论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妇产科学隐性思政内容的挖掘,在教学中多以案例教学和讨论法的教学方式,增强师生互动,给予学生思考的机会和发表观点的话语权,多堂联动,拓展“第二课堂”课程思政阵地,开展以育人为目的的实践活动、网络课堂和教育讲座,可遵循医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从高职高专医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关注学生的价值观、情感态度和成长需要,以人性化的思政教育唤起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体系的愿望,并将其内化为价值行为的出发点。

本研究打破壁垒,与楚雄州妇幼保健院合作,注重教学团队的扩充建设,让医院优秀的妇产科医生参与教学过程,让学校“双师型”对口教师到医院观摩学习,增加临床经验和学习医学前沿知识,开展集体备课、案例研讨、科研交流等活动,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高校+医院”模式下,实现合作共赢,推动具有高技术、高素质、高能力和强大创新意识的“复合型”教师团队建设,使课程思政建设具备更强引导力。

参考文献:

[1] 高鑫,潘敏,贾维敏,等. 师生共建课程思政路径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4):45-46.

[2] 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J]. 新教育,2020(19):32.

[3] 孙晓琪,康伟民,杨国华.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课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路径探讨[J]. 吉林教育,2020(17):82-83.

[4] 陈冲,汪海涵. 我国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着力点研究———兼论美国 高校隐性政治教育的启示[J]. 当代教育科学,2019(09):88-92.

[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0(28):27-31.

[6]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 (2021-10-25). http://www.gov.cn/zhengce/2021-10/12/content_5642120.htm.

[7] 余皖婉,周曉. 课程思政融入外科学教学的路径探索[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5(08):52-54.

(责任编辑:莫唯然)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探索实践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