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党员诚信教育方式方法研究

2022-07-13贾晓叶

大学·课外阅读 2022年6期
关键词:诚信教育大学生党员

贾晓叶

摘  要: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视域下的诚信教育是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外部环境和教育主体的双重挑战,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需要创新。加强对大学生党员诚信教育的关键在于从内容、时间、空间三个维度把握其整体性;内容维度是指把组织建设与诚信教育结合起来,在党建工作主阵地中加强诚信教育;时间维度是设定大学生党员诚信教育体系的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空间维度是构建健康的高校诚信教育生态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诚信教育;诚信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1;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8-0001-04

诚信是人的道德修养和行为准则的高度统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将诚信作为个人层面的内容。根据研究范围和对象的不同,诚信的内涵各异。将大学生党员作为诚信建设主体,须首先定义大学生党员诚信的内涵和范畴,发现大学生党员诚信教育的工作规律,对诚信观和诚信实践进行合理引导和科学管理,创新高校党建视域下大学生党员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

一、大学生党员诚信的内涵及范畴

(一)时代内涵:国家诚信、社会诚信、公民诚信是当代诚信体系的组成部分

诚信,是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基本要求。在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领域中,诚信是立身处世之本。《论语》中有“民无信不立”,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形成了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诚信观。

诚信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关系到国家、社会和民族和个人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围绕诚信主题做过很多重要论述,从战略高度为新时代诚信文化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首先,诚信问题关乎民族和国家的形象。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提出:“人与人交往在于言而有信,国与国相处讲究诚信为本”,深刻而鲜明地指出了诚信在人际关系、国际关系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次,社会的发展对诚信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现代社会是诚信需求日益增长的社会,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制经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迫切要求在全社会营造诚信环境,完善诚信制度。再次,诚信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国家对公民素质的要求。公民的诚信素养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辅相成,有道德素养的公民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建构者、践行者和成就者。

诚信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核心内容,又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道德品质,加强诚信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国家、民族和社会进步的需求。高校肩负着“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任务,如何加强诚信教育是高校面对国家、民族和社会必须要回答的时代之问。

(二)身份内涵:对党忠诚、取信于民、严守纪律是大学生党员诚信的具体表现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新时代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个人安身立命的基本规范和行为准则,更是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的美德。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讲话指出:“领导干部要把深入改进作风与加强党性修养结合起来,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襟怀坦白、言行一致,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对党忠诚老实,对群众忠诚老实,做到台上台下一种表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界、越轨”。这一重要论述,为党员干部弘扬守诚信的传统美德提供了遵循,为党员干部,同时也为大学生党员守诚信赋予了新的内涵。

一要对党忠诚。对党忠诚是共产党员的基本政治品格,旗帜鲜明讲政治是对党忠诚的最直接、最鲜明、最有效的体现,是大学生党员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养。作为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大学生党员的政治要求、道德要求、品格要求和行为要求都要高于和严于普通大学生,但首要的是政治诚信,政治诚信是大学生党员诚信内涵的内核。二要取信于民。从大学生党员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就是要帮助同学、服务社会,通过自身素质能力的提高和发挥示范作用,配合学校做好同伴教育,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展现大学生党员的风采风貌。三要严守党纪。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追求“慎独”的高境界》中说道:“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手中往往掌握一定的权力,不仅要主动接受组织、制度的监督,而且还要不断加强自律,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尤其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大学生党员要严守党的纪律,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这也是守诚信的内涵之一。

二、大学生党员诚信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思想挑战:西方不良价值观的持续渗透

冷战结束之后,西方国家认识到了意识形态在国家竞争中是一种重要的力量。网络时代后,通過扶植网上意见领袖、微博大V、网络公知等,他们输入渗透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和物质主义等不良价值观多年来大行其道,导致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遭到破坏、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下降、民族英雄和革命英雄受到侮辱、大众道德感下降。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政治判断力较为薄弱,易受社会思潮的影响。就大学生申请入党而言,一方面,想表现积极,争取入党;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容易受不良思想影响,对共产主义信仰并不坚定,入党动机有偏差,政治立场时有动摇,最严重会导致政治失信,成为政治上的“两面人”。严防“两面人”的出现,就必须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政治诚信教育,充分发挥诚信的认识功能,全力应对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

(二)外部挑战:诚信教育良好外部环境有待营造

大学生诚信教育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既包括主体之间的知识、能力、经验、教训的传递,也需要社会、学校、家庭提供的文化、制度、物质的熏陶和支持[1]。教育环境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生态系统的外部条件,诚实守信的社会、学校、家庭和网络环境对于大学生党员诚信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调整为中高速,尤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后,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部分大学生为剑走偏锋,出现找人代写论文、网上抄袭等行为,造成学术不诚信,求职简历造假或签约后毁约而造成就业不诚信,可视作社会环境压力下的大学生失信。就学校管理层面而言,高校有待建立健全信用档案制度、诚信评价机制、奖罚机制、监督机制等诚信教育制度[2],如高校基层党组织更注重规范党员发展的程序,而忽略了党员发展和培养过程中对党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对党员的诚信教育更多是点到为止,没有系统的管理体制机制。就家庭教育而言,家长侧重提供充足的物质生活以及为孩子成长铺路,而忽视在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家庭诚信教育的缺失导致的失信行为有:出具虚假贫困证明申请助学贷款、家长为孩子入党托关系求情等等,为大学生成长作出了不良示范。

(三)主体挑战:大学生党员诚信素养有待提升

大学生党员在学习、生活和工作方面起着示范作用,示范作用的弱化会影响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大学生党员失信行为主要表现在:一是入党材料撰写上的不诚信,在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等入党材料中,入党积极分子要么未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和现实表现如实向党组织汇报,要么直接从网络上抄袭范文,这是对培养考察这一组织程序的公然违背,是典型失信行为;二是部分大学生在被发展成为党员之前,表现积极,肯吃苦,能奉献,只为争取早日入党,而在发展成为党员之后,各方面表现均不突出,即前期的积极表现目的性强,一旦目的达到之后,则忘记了入党的初心和党的宗旨。究其问题产生的根源,首先是思想基础不牢,思想上没有真正入党,行动的方向必然偏移。其次是重发展轻教育,高校党组织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学生党员的发展程度方面,而忽视了入党后的管理教育,同时缺乏监督机制,导致学生党员入党前后表现不一,产生失信行为。

三、大学生党员诚信教育路径优化的三个维度

(一)内容维度:在党建工作主阵地中加强诚信教育

1. 组织生活中融入诚信教育

组织生活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支部凝聚力和提升党员先进性的重要途径。在基层组织生活中融入诚信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党员的诚信意识和诚信观念。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三会一课”或主题党日活动,深入挖掘红色革命文化资源,积极提炼和展示红色文化和革命思想中的诚信元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着十分丰富的诚信思想,这些思想至今还给予我们新的启示,对党的诚信思想及当代价值进行挖掘,对加强我国思想道德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3]。历史上,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一贯高度重视诚信思想,在继承和发扬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的基础上,还根据时代的特点赋予诚信思想新的内涵:“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邓小平一贯倡导“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严三实”,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将党的历史和思想史中的诚信思想提炼出来,在基层组织生活中加强诚信教育,对于大学生党员诚信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2. 充分利用高校内外的诚信资源

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名人资源开展诚信教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很多党员为民族解放事业、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高校改革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高校要进行充分提炼并宣传到位,通过榜样教育引导大学生党员真正把老实做人、做老实人当作人生信条。高校有丰厚的校园文化底蕴和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利用校内资源打造高校诚信教育实体阵地,增强育人功能,结合校史馆开辟诚信教育基地,将校史上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进行集中宣传。高校也可与地方政府共建,整合利用名人故居等人文资源,打造诚信教育主题馆,创建文化地标。“大学校训中的诚信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资源和新举措,将大学校训诚信文化纳入教育实践,来实现校训中诚信文化教育功能的最大化,达到诚信文化育人的目标”[4]。高校还要大力挖掘大学校训中的诚信文化的育人功能。

(二)时间维度:构建大学生党员诚信教育体系

1. 近期目标:构建大学生党员诚信教育体系的组织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17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切实构建“组织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强调要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强化高校各类组织育人作用的发挥。高校院系党组织作为直接和大学生接触的基层党组织,要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突出政治思想的引领和价值引导功能,在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入党申请人中间做好马克思主义诚信观的宣传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制定组织规章、规范组织程序、丰富组织活动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规范诚信行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长远目标:构建大学生党员诚信教育体系的制度保障

长远来看,要构建符合党和国家部署與要求的大学生党员诚信教育体系。一是形成大学生党员诚信档案建立与保管制度。在现有学生党员发展档案制度的基础上,多维度考察大学生在入党过程中以及入党之后的诚信行为与表现,将政治诚信、学术诚信、考试诚信、就业诚信等纳入档案管理范围,使党员档案能综合客观地反映出大学生党员的思想状况和道德素质。二是形成大学生党员诚信资质评定制度。评定制度应当包括评定内容和标准、方式与方法、程序和步骤、评定结果的动用等方面,评定的组织与实施主体则为党员所在的党支部。此项制度可与党员民主评议制度结合,以达到在党内实行有效的民主监督,树立党组织的威信和共产党员良好形象的目的。

(三)空间维度:打造健康的高校诚信教育生态体系

1. 第一空间: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涵化诚信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是课程德育的主渠道。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中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灌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方法”。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加强诚信教育有着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优势,但要讲求方式方法,在思政课堂上,教师通过启发式教育、语言感染、感情传递和人格魅力等直观式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观。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任务和目标上有共同性、方向和功能上有一致性、内容和要求上有契合性[5]。加强诚信教育,要充分发挥二者各自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育人优势,形成协同效应,增强育人合力。在课程思政中强化诚信教育,既要把握方向,增强坚持诚信教育的自觉性,也要“精准滴灌”,将诚信教育融入受教育者的日常,使诚信教育有的放矢。

2. 第二空间:打造丰富多彩的高校校园诚信文化

高校要充分利用学生组织和社团等第二课堂,将其作为实施诚信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一是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文化资源,实现优秀诚信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符合国家发展的需求和时代进步的需要;二是寻找、发现革命文化中的诚信文化资源,尤其是从党的历史中提取讲诚信、守诚信的优秀事例,并在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中大力宣传,实现榜样效应;三是提炼社会主义文化中的诚信文化资源,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处于充满活力和具有挑战精神的青春期,呆板的说教往往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通过形式多样的诚信文化活动,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从而实现涵育和培养诚信文化的目的。

3. 网络空间:将网络拓展为诚信教育工作的新阵地

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要把握网络时代的特点,将网络空间拓展为诚信教育工作的新的阵地。一是将网络诚信的观念融入大学生的网络生活当中。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发布在网络上的言辞同样受到法律的约束和道德的审判,大学生党员要遵守网络诚信新的观念和新的行为规范,线上线下行为一致,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善于运用守信和失信的网络热点问题,做好思想引导。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敢于、善于对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判,正向引导大学生党员,坚定他们的政治立场,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三是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提升运用网络形式的能力。教师队伍要跟上“后浪”的步伐,运用大学生喜爱的网络语言和表情包等,宣传和发扬诚信观,增强诚信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静. 大学生诚信教育生态链的形成机理分析[J]. 江苏高教,2011(05):116.

[2] 李靖,等. 大学生诚信教育生态体系建设研究[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8:95-97.

[3] 刘小干,陈钢,邵龙宝. 井冈山时期诚信思想给我党的启示[J]. 理论探讨,2008(03):122-125.

[4] 余玉花,廖茂吉. 大学校训中的诚信文化及其教育探论[A]//艾四林,吴潜涛. 党的理论创新與思想政治教育——第六届全国思想政治教育高端论坛论文集萃[C].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39-348.

[5] 石书臣. 正确把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J]. 思想理论教育,2018(11):57-61.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诚信教育大学生党员
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的研究
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体平台下增强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实效性的研究
提高大学生党员组织生活实效性的方法探析
高校诚信教育及诚信体制建设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浅谈大学生诚信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紧密联系
高校党员志愿服务机制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