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级管理中师生和谐关系的有效构建

2021-09-10陈财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构建策略师生关系班级管理

摘 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构和谐班级的基础,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催化剂,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本文首先从师生关系的表现出发,对班级管理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其次结合班级管理工作实践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生;班级管理;师生关系;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6-0095-02

引  言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它不仅是一种教育关系、社会关系,还是一种心理关系和伦理关系。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够与学生建立亲密的关系,并在道德层面与学生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还能从人格上与学生保持平等关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使其主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民主型的师生关系成为一种理想的师生关系,但是目前影响师生关系有效构建的因素还有很多,而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对此进行探究。

一、强调情感教育,优化教育关系

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是最直观的一种关系,良好的教育关系能够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敬佩等积极情感,进而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来面对教师的安排和要求,主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1]。

在教育关系构建中,教师应渗透情感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情绪发展,并利用人性化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驱动学生主动拉近与教师的关系。例如,在德育工作中,教师在讲解师生关系时,不能一味地灌输观念,可结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渗透尊师重道的理念。教师可在课堂上讲述唐太宗教育儿子尊师重道的故事: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明君,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唐朝盛世。李世民非常重视子女教育,并反复告诫子女应尊重师长。一次,太子的老师李纲因患脚疾,不能行走,唐太宗知道后竟特许李纲坐轿进宫讲学,并诏令皇太子亲自迎接老师。唐太宗请礼部尚书王圭当他第四个儿子魏王的老师,在听到有人反映魏王对老师不尊敬后,唐太宗十分生气,当着王圭的面严厉地训斥了魏王,并要求魏王见到老师应该像见到自己一样尊重。自此以后,魏王对王圭十分恭敬。通过分享這些历史故事,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爱听故事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流传上千年的传统美德,促使学生反思,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行,进而为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奠定情感基础。

二、加强班集体建设,构建社会关系

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和谐、充满凝聚力的班集体能够对每个人产生积极的影响,以促进彼此关系的和谐发展。教师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建设者,在班级管理实践中,教师应坚持依靠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的基本原则,将学生纳入管理工作主体中,让学生与班集体建立浓厚的情感联系,并在良好的班级环境中健康成长。

具体来讲,教师可以把握班级管理的以下要点来构建师生关系:第一,建立民主管理制度,明确班级管理规范。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与行为习惯培养需要制度的约束。教师应明确学生为管理的主体,渗透民主管理思想,形成班委会,让学生制订班级管理规范、日常行为规范等,以促使学生主动遵守规则。第二,明确学生管理的责任划分。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利用班委会,确定学生干部参与管理的职责范围,合理分配学习、卫生、纪律、文体等各种班级管理工作,完善学生参与管理的渠道,提高班级管理工作效率。第三,树立学生榜样。教师应定期组织班级评比活动,评比思想道德标兵,树立学习典型,利用同龄人之间的引领,激发学生提升自我的动力。第四,主动关心特殊学生,如学困生、贫困生、留守学生等,利用班集体的力量支持学生,以解决学生的燃眉之急,让学生在相互帮助中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增强学生对班集体的责任感,同时优化师生关系。

三、注重心理发展,优化心理关系

在班级管理中,师生之间的心理交流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始终。学生对师生关系的认知,以及对教师的情感态度直接影响着师生心理关系的构建。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并通过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师生关系的平等性,并加强与教师的情感联系[2]。

例如,教师可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思考、感悟从而获得心理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在活动中,教师首先引入游戏,让学生在班集体的活跃氛围中调动自身的参与积极性;其次,教师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使其体验不同的师生关系;再次,学生在教师的安排下,有序地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不同情境中师生的做法,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又次,学生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分享自己学习、生活中和教师之间不愉快的经历,并说明自己在这一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最后,小组讨论如何化解与教师之间的矛盾,从心理层面认知师生之间保持平等的重要性,并从情感层面放下对教师的抵触,主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此外,教师还应利用心理学专业知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定期评估,以判断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健康,判断学生心理偏差的程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培养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引导学生根据环境的变化来调整自己,逐渐走出心理困境。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师生关系受挫时保持主动性,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为师生之间保持良好的心理关系奠定基础。

四、重视共同发展,优化伦理关系

在现代教育改革中,师生共同构成一个教育共同体,同时也是一个伦理实体,师生之间构建互尊、平等、交融、协作的关系,能够让彼此共生、共同发展。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首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理念。现代教育研究对人的发展观念逐渐进行拓展,并从多元智能的角度去分析评价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同时我国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反复强调。因此,教师应积极学习、深入研究课题,从思想层面转变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将学生放置在教育管理中心的位置,并基于此建立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得到综合发展,为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奠定基础。其次,教师应坚持和谐理念。和谐强调的是整体环境内部各个因素之间的融洽,以及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协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和谐关系的构建需要其他因素的有效配合,如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班集体的关系、学生与学校的关系、学校与家长的关系等。教师应从“和谐”的角度调整各要素的交流,从整体上构建和谐关系,进而促进师生之间和谐共处。最后,教师应坚持民主管理理念。简单来讲,就是人人参与。在小学阶段,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渗透民主观念,与学生在人格上保持平等,在与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中,构建教育共同体,从而促进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

结  语

总之,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从教育关系、社会关系、心理关系和伦理关系四个方面进行建设。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应加强班集体的建设,加强对学生的情感道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发育,重视双方的共同发展,进而从认识到实践层面做出全面的调整,这样才能提高班级管理效果,让师生关系趋于和谐。

[参考文献]

田仲良.小学教师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对策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132.

马海强.浅谈小学教师管理工作中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科技资讯,2020,18(08):95-96.

作者简介:陈财(1976.2-),男,甘肃武威人, 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猜你喜欢

构建策略师生关系班级管理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如何关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