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灵动交流 构建数学精彩课堂

2021-01-27李丽

求知导刊 2021年50期
关键词:演绎灵动

摘 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会出现师生、生生之间思维的碰撞。这些碰撞,对教学中的“师生交流学习”有很大的启发。因此,教师要确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完善教育教学行为,积极关注课堂交流,让学生能真正地在学习交流中获得启发,绽放出课堂的精彩。

关键词:灵动;演绎;个性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50-0038-03

作者简介:李丽(1971.11—),女,南京市东山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引 言

课堂互动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过程,而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经过分析可知,教学的概念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教与学是可分的,教和学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即传授知识、学习知识是两个不同性质的互动;二是教学研究将“教”作为主要内容,即使教学是互动的,但是教是教学的核心问题,而学的问题是学习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三是教学是教师引起、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包括呈示、对话、辅导等方式。教学可以说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师与学生通过课堂教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此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所以,师生之间的互动就是教学的本质所在,互动能使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学习,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对教的核心进行深入感悟。

一、小学数学互动交流课堂的基本特征

(一)课堂互动主体的多元化

课堂互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具有双向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时,注意力集中时间为15分钟左右,且这个过程是以具体形象思维朝着逻辑思维的方向发展。这一阶段学生对活动中的学习十分偏爱,加上数学学科比较特殊,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互动。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相互影响的,如果在课堂互动中没有教师,那么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就没有了意义;反之,如果在课堂互动中没有学生,那么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就没有了目标。所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显得十分重要[1]。

但是小学数学课堂不仅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还要注重生生之间的互动。因为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如果只是凭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就有可能无法有效地理解数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采用适当的合作式学习教学方法,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分工,实现学生之间良好的交流互动,以此实现两者的共同进步。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能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不仅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还要注重生生之间的互动。

(二)课堂互动目标的整体性

小学数学课堂交流互动的主要目标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知识,二是情感,三是意志,四是人格。其中知识是指以智启智。教师在课堂上是传授知识的人。由于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特点,学生接受数学知识能力与其自身感知有着密切联系。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感知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可以通过对材料操作及观察的感知,获取基本认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所学数学知识,以此全面地认识数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课堂互动来帮助学生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感知、理解与应用。情感是指人受到外界刺激而出现的喜怒哀乐等心理反应。在小学数学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丰富的情感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有效融入情感态度目标,能使学生的求知欲被有效调动起来,引导其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意志是指人自觉地对目的予以确定,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行动,由此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小学生的意志自觉性相对比较差,且小学生在学习中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减少其盲目性的行为。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讲解题目的过程中对学生意志进行培养,让学生通过思考来解决问题,培养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思维。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置行为、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点。所以,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更好地实现人格互动。

(三)课堂互动媒介的丰富性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可以采用互动媒介。在当前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一些现代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如投影仪。这些现代技术能够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生动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另外,当前有很多新兴教学模式不断出现,如智慧课堂、翻转课堂等。这些教学模式不仅能加强小学生与数学教师的互动交流,还能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有助于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2]。

二、如何构建数学精彩课堂

(一)平等对话—分享和谐的课堂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流、沟通、启发和补充的过程。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来说,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体现合作性的重要意义。教师不可居高临下,要与学生平等和谐地交流,建立民主和谐的数学课堂。

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交往,营造宽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教师要有真情流露,让爱心和鼓励走进课堂。教师一句表扬的话语、一个眼神的关注,都会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拉近師生之间、生生之间心灵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快乐。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努力营造宽松、愉悦、民主的氛围,以欣赏的目光对待孩子,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畅所欲言—绽放个性的课堂

数学课堂如果呈现出学生积极参与的状态,乐学、善于交流,那这样的课堂是有个性、有活力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将打造这样课堂的目标贯穿其中,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激励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让他们摆脱僵化的思维,提出观点和看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例如,在教学“分桃子”时,教师出示了15个桃子的图片并提问:“15个桃子,要分给小朋友,每人分3个,同学们说说,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学生在小组中交流,有人说用圈一圈的方法,每3个圈一圈,圈5次,说明可以分给5个人;有学生说出可以用小棒来分,15个桃子,先拿3个分一份……这样分下去一共分了5份,所以可以分给5个人;有的说,可以用减法计算,15-3=12,12-3=9, 9-3=6,……,连续减了5次,刚好减完,说明可以分给5个人。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学习不愿意被动接受,而是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不一样的方式进行恰当合适的处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构建有效的课堂环境,跟学生展开有效的交流。教师应创设好的课堂环境,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使学生想到多种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使其思维升华,使课堂绽放个性。

(三)据理力争—品味激情的课堂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有可能会对教师提出的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这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阐明自己的观点。教师要提倡学生各抒己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意见。这样的课堂交流,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问题,能使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认识。学生也能通过交流互动激发灵感,发现新知,碰撞出创新的火花。例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教师出示算式:36÷3=(36+36)÷(3+3),让学生判断对错。经过讨论之后,一组提出观点:“这道算式是错的,因为这里不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而是同时增加,前面做的一道题是(40+10)÷(10+10),它的商就变了。”二组提出这样的观点:“这两题是不一样的,这道题是‘被除数和除数各自加上同一个数,而前面一道题40和10都加上一个一样大的数。36+36=36×2,3+3=3×2,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2倍,商应该不变。”摆事实,讲道理,一组同学对二组同学连连点赞,十分佩服。这时教师再次点拨学生,分析强化,利用这一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商不变的性质”特点。

作为教学的引导者,教师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不断调整学生的思维方向,使学生理清自己的思路,让课堂教学更具活力。在此教学案例中,两组学生进行“讨论辩驳”,这样的交流才能有效加深学生对“商不变的性质”的理解,使课堂变得充满乐趣。

(四)别具一格—动态演绎的课堂

数学课堂教学就是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多维度地思考问题,让学生提出疑问,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这样的教学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动脑能力、动口能力和观察能力,也培养了学生敢于创新、敢于质疑的学习品质。例如,在上课时,笔者出示了这样一道题:小米今年12岁,爸爸的年龄是小米的3倍,爸爸的年龄比小米大多少岁?有的学生用“爸爸的年龄-小米的年龄=爸爸比小米大的岁数”,先算爸爸的年龄,最后求两数相差得出爸爸比小米大多少岁。谁知,有位学生“另辟蹊径”:“老师,这道题用12×2计算就可以了。”这种别具一格的回答很有创新性和吸引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地推进教学流程,对课堂要有预设和生成,在上课伊始,有明确的教学思路,合理安排环节,让学生收获不同的感知与体验。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大胆质疑要表示赞许与肯定,不断鼓励,积极营造“交流研究”的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状态下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会在积极的情绪下收获具有创新价值的成果,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生是鲜活的,其思维是灵动的。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由的想象空间,学会慢慢放手,让学生独立行走并在思想交流的碰撞中,积极讨论,让学生获得发展,使数学课堂更精彩。

(五)生生互动—构建活力的课堂

数学是活动教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师生之间有效互动,还要关注生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讨论,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本质的理解。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没有很大的压力,这种方式能激发学生互动的欲望,使互动的个体受到集体情感的影响。这种群体互动的形式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使其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到数学学习并非枯燥乏味的,而是十分有趣的。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以此更好地实现生生互动。教师在教学中应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感兴趣的主题着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创设情境—实现趣味互动课堂

数学学科与生活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为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教师可以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构建互动式的数学课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趣味的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有效调动起来,同时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使其在愉悦的氛围中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七)设置问题—促进互动交流

数学学科的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趣味的问题来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思考相关问题,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在数学教学中设置趣味性的问题,不仅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还能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所以,在设置问题时,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设置趣味性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提升其学习效率,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結 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与学生平等交流,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师生平等交流,生生之间积极互动,有利于学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教师的引导下,数学课堂一定会演绎得更加生动多彩。

[参考文献]

陈爱苹.建构式数学课堂生态链的多点建构[J].新教育,2021(29):48-49.

谢慧娟.基于“少教多学”理念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名师在线,2021(27):22-23.

猜你喜欢

演绎灵动
用真情和智慧演绎精彩的语文课堂
“数学思想”在教学中的演绎
丰富教学角度演绎德育课堂
在阅读中点燃激情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诗意的语文 灵动的课堂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找寻人物的性格定位
从三个角度体现“Project单元”的教育价值
让教材灵动而充满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