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音乐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合唱模块课教学探究

2020-10-21黄晶莹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7期
关键词:音乐核心素养教学探究

黄晶莹

【摘要】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对音乐核心素养的强化,对高中音乐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高中合唱模块课教学作为高中音乐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根据新课程标准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实施方案以达成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如何让学生通过合唱模块课程的学习,感受、体验合唱的魅力,并在审美感知、音乐表现、音乐文化理解方面得到提升?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方式、教学评价三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  音乐核心素养 高中合唱模块课 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7-050-03

0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也明确规定: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合唱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合唱模块课教学是针对所有普通高中生开设的一项选择性必修课程,不仅有利于启发学生的音乐思维,培养音乐情感和集体意识,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与艺术修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是科学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合唱模块课程是歌唱模块课的拓展和延伸,是以合唱表演活动为主的实践性课程。主要培养学生集体歌唱的表现能力,积累音乐表现的感性经验,增强艺术表现活动中与他人沟通交流、合作协调的团队意识。

但是,经过一学年的高中合唱模块课教学,笔者发现,合唱教学的审美价值难以体现,课堂教学松散,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教师的预设存在一定差距,使得原有的教学设计难以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因此,如何准确把握学情,并紧密契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制定出明确具体、可达成、可检测的教学目标,真正实现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提升,引发了笔者的深入思考。如何让学生在合唱模块课教学下感受、体验合唱的魅力,在审美感知、音乐表现、音乐文化理解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一年来合唱模块教学情况的总结梳理,提出几个关键问题需要进一步反思与探讨:

一、明确高中合唱模块课的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标准》)里指出,合唱模块课是属于选择性必修课程,主要培养学生集体歌唱的表现能力,积累音乐表现的感性经验,增强艺术表演活动中与他们沟通交流、合作协调的团队意识。同样,《标准》提出了最终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学生在学习完合唱模块课后,所应当具备的综合素养与能力。但从往年的教学效果来看,目标的达成度并不高,通过认真地反思,发现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是教学设计的目标不明确,或者不准确。比如:1.通过学习,使学生充分感受歌唱技巧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唱歌的兴趣。2.引导学生探索、体验不同风格的合唱作品,根据所学音调编创二声部作品,提高学生创造力与实践力。这是站在教师的角度错把教学目当目标的例子。这种宽泛不具体的教学目标,过高的估计了一节课的价值。由此可见,准确设定教学目标,并通过有效的途径达成目标,落实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与人文理解,是教师应该提前做足做好的功课。具体怎么做呢?

(一)全方位掌握学情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具有素质教育鲜明的大众性和普及性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正因如此,选择合唱模块课的同学就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开课前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做好摸底工作必不可少,这个环节可以比较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已有基础、学习态度、兴趣指向、个性差异、学习期待等,这一过程决定了接下来要如何制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课程考核方式。在之前的合唱模块课教学工作中,由于对大众性与普及性特点了解不够深入,缺少这一环节,导致教学中一旦涉及到稍有拓展和难度的知识,就会花费成倍的时间,学生感到负担较重,老师也因教学效果欠佳而产生的挫败感。

(二)细化与及时调整教学目标

为使学生达到教学要求,将一学期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段。以我校为例,音乐模块课程是一周一节,合唱模块课作为一个实际操作性强的模块课程,课堂上需要不断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充分以学生实际出发,以音樂核心素养为指导方向,目标设定不宜“高大上”,而要“真细实”,做到具体化、可达成、可检测。比如第1节课教学目标:1.通过游戏,能够了解人体发声器官的相关知识。2.能够用“打哈欠”的方法,感受声音位置,进行正确的发声练习。3.能够配合老师的伴奏,进行某段歌曲的演唱。这样,每一个目标都是具体的,而且是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实际检测到目标达成度的。也只有这样,教师也才能有效检验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二、丰富高中合唱模块课的教学内容与方式

合唱模块课作为一种集体性的歌唱活动课,除了要以实践为主,在教学内容中也要注意渗透沟通、交流和合作的意识和相应的能力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态度,发展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思维。在《标准》中,选择性必修课程对合唱模块内容有明确的要求。通过一年的积累和反思,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将课堂上教学内容与方式进行四个要点的归纳:

(一)注重学生的参与性

参与互动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有效调节剂。曾经笔者在参加柯达伊教学法训练营中发现,在这个教学法系统中针对学生有很多的音乐互动、游戏互动;受该教学法影响,笔者尝试在合唱模块课堂中加入了在游戏中思考的环节,在游戏过后通过问题的反馈和讨论,再次强化音乐记忆,师生共同完成作品的听写、整理与归纳,最后形成完整的音乐作品;游戏与师生互动的方式既及时巩固了学生对于作品的学习,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参与度与表现欲。

(二)注意知识的拓展性

理论是支持实践的基础,在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不但要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也要在理论中感受实践的升华。追溯源头,追溯作品,追溯在合唱的变迁与发展,就像一个个的故事,在给我们的实践指明方向。在知识拓展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够辨析合唱的正确理念,宗旨与精神。比如:学唱《黄河大合唱》选段《保卫黄河》中,涉足文化背景了解。可以使用PPT视频,也可以用图片与口述描述那时我们国家饱受战争侵扰的情景;合唱,尤其是群众歌咏作为大家的精神慰藉起了无可比拟的作用;那一时期出现的《黄河大合唱》鼓舞了亿万同胞的斗志,中华儿女同仇敌忾,最后赢得了伟大的胜利。科技发达的现代,学生物质生活较丰富,对于曾经残酷的战争虽不能感同身受,但是在交响乐响起的瞬间,学生们都能肃然起敬,感受一起保卫黄河音乐带来的巨大力量。

(三)注重作品的适切性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要在普及的合唱模块课上达到专业团队般的效果是很难的,过于专业的教学和要求或者是远远脱离学生实际的合唱作品,不仅会使他们失去对合唱课的兴趣,也会打击到老师的自信。那么在合唱模块课的作品选择上,要特别关注作品是否符合时代特征,是否契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志向等,所以要多以节奏感较为强烈、风格较为鲜明活泼的作品为主。比如《南屏晚钟》,这首作品为4/4拍,节奏轻快,旋律性强,结构也比较简单,比较适合高中生演唱与表演。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音准、节奏、速度、力度等要求,需要老师进行作品的仔细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想进步和学生一起互动,还可以将作品进行改编加工,由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创编,从而达到学生共同完成这一首作品的合唱。

(四)融入肢体的律动性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认为,通过肢体动作能够使学生表达出对音乐的理解,展现出音乐的情感。在教学中,歌唱不是单一的演唱,根据不同的音乐风格,各种歌曲也需要通过身体去协助,尤其使节奏明快的作品。比如《singsingsing》,这是一首爵士风格的、曲风明快的作品,4/4拍。在演唱中配合自然的肢体动作,才能更好地辅助歌唱,从而产生更好的音乐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做示范,带动学生去寻找音乐感觉,同时对于音乐的结构、层次也要做清晰的梳理,以提高学生对作品结构的理解,丰富学生对作品的分析积累;在实际操作中,笔者发现作品学完后,很多学生已经按捺不住要动起来了,表情也很专注,有很多喜欢爵士或者街舞的同学开始跟着前奏学着边唱边跳。此时,可以提出一个要求,要求以各自组队形式,根据课上总人数要求提出每组人数3人以上,自行进行律动创编。加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风格的把握、思维的开发、作品的创造与课程的重视。

三、重视高中合唱模块课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属于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在《标准》中第六章实施建议里明确的将教学评价与建议从目的、原则、内容与方式上做了系统化整理,既符合音乐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更遵循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按照《标准》里对于评价目的是这么描述的:“音乐课程围绕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实现水平的观测、评价,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和不断提高。在评价过程中回顾、总结、评估、反思课程学习状态,展现学生音乐学习的成果,有利于学生了解自身学业水平和发展方向,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也为教师和学校不断改进教学,提高育人质量提供参照。”这段话已经提及评价该有的内容与层次。尽管如此,在高中音乐课堂中,却鲜少有老师将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部分(笔者也不例外),而只是在期末做一个笼统模糊的整体评价,凭印象给学生一个大致的考核等级,甚至没有任何评价。通过仔细研读《标准》可以发现,将教学评价只放置于课程结束部分是不科学的,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设计、内容、使用方法和最后呈现效果的评价。

因此,我们的教学评价要充分围绕评价目的来设计与实施。按照《标准》中提到的评价内容与方式进行参考,根据学生选择合唱模块课的意愿、状态等可以设计每一节课、课程中期与后期不同程度的评价方式,比如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等,这几种方式可以层层递进。比如:一节课的教学评价可以通过学生自评、互评、老师评价的方式。学生评价自己及伙伴的合作状态与该节课的学习效果;教师评价学生的反应,或者一节课中某阶段的行为变化。在课程中期,可以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请学生反馈在这段时间合唱模块课学习过程中的兴趣起伏,印象最深的学习环节或自己对后期课程学习的期待等。老师也可以用观察记录或者小测的方法,对每个学生从考勤,学习态度以及呈现的综合能力上进行阶段性评价。同时根据学生评价调整与改善教学内容与方式。课程后期一般主要采用结果性评价;即学业质量评价方式,对参加合唱模块课程的学生进行模块学业质量评价。比如:将本学期学过的作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队,要求音准,节奏,音乐表现,动作创编,团队协作能力都能达到老师要求的水平。在评价中以A、B、C、D四个层次作出评价等级。如有明显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质量不过关的学生,可以要求重新考核。除了使用学业质量评价方式外,还可以结合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与最后考核以百分比的方式做教学评价。学生则对老师本学期的教学进行满意度调查。

重视教学评价的地位,能有效的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终的结果才能与教学目的达成一致。除此之外,发展性教学评价也是需要了解“教學评价必须为教学目的服务,发展性教学评价必须立足于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根据音乐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师还应该利用好多形式、多维度、发展性的评价来积极引导学生。

四、结语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高中音乐课程也越来越多的得到关注与重视。音乐核心素养的提出,为高中音乐课程教学指明了方向。合唱模块课作为高中音乐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表现力等,教师要牢牢把握住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反思与评价,为学生备好每一堂课,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其精神世界,真正落实“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参  考  文  献 ]

[1]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新课改下如何优化高中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1].黄河之声2019·04·(106).

[3]李颖玲:《音乐教学评价新探》,《红河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第124页.

猜你喜欢

音乐核心素养教学探究
发展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探索
小学生歌唱教学五步法
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析
乐享律动,品质花开
感悟音乐的魅力
试析音乐核心素养的特征与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究
小学生快乐作文教学探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