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问题支架,激活学生思维

2019-10-21张红舞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思维发展小学数学

张红舞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借助问题支架,激发学习活力,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本文主要从采用多样提问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改善反馈评价方法等角度阐述问题支架激活数学思维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问题支架;思维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以有效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的提问要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不同层次、不同深度的问题,并为学生搭建合适的学习支架,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支架式问题能以生为本,促进新旧知识的有效融合,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利于学习的环境,能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去探求知识,从而促进知识的吸收内化。支架教学具有情感性,能調动学生的主动性状态,促进他们对知识的吸收与掌握。支架式提问具有层次性,教师将问题进行分解,步步抛给学生,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基础,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延伸,以一连串的问题引发学生攀爬台阶,让学生的思维逐步得到发展。教师要将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问,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数学提问不仅包括教师的问,也包括学生的答,“支架式”提问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要关注学生的语言描述、思维方式、合作精神。在当前数学课堂提问中,教师的提问缺乏深度、缺乏层次,“支架式”提问能从多层次、多角度出发,以富有层次性的问题链为学生搭建支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

一、采用多样提问方法

部分教师为提问而提问,或追求热闹的气氛,提出缺少难度、没有思维“含金量”的问题,使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地发展。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逻辑性,教师要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采用独特的方法让学生探究,让学生抓住数学的本质。教师可以采用变式提问,通过改变原生问题的条件、结论,或变换角度进行提问,引学生辨析、探究,从而探寻问题的本质。如在探究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时,教者提出问题:篮球单价80元,排球单价60元,学校如果要买3个篮球、4个排球,一共要付多少元?这个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单价、数量、总价关系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把握其内在的联系,教者对这个题目改编如下:学校要买3个篮球和4个排球共花费480元,其中篮球单价80元,求排球的单价。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单价与总价的数量关系,从而能掌握这个问题的方法。

小学数学知识点之间并不孤立,每个知识点都是紧密联系,教师也可以对问题进行拓展延伸,并逐步增加难度,引申出新的问题。如在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内容时,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教者提出问题:你能猜想并验证一下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在学生得出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之后,教者继续拓展: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六边形呢?学生通过探索,寻找n边形内角和的结论是(n-2)×180度。教者通过引申,让学生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算法之后,引申到多边形的规律。

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教师的提问,而忽略了学生的提问。教师要保持学生的好奇心,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他们多观察、多思考,并对学生的提问予以回应,必要时加以相应的引导。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并产生疑问。如呈现超市购物的情景,爸爸带来50元去超市买文具,钢笔8元一支,圆珠笔3元一支,彩笔10元一盒,教者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结合自己对条件的理解,有学生提出了一些常规性问题:买1支钢笔和3支圆珠笔共需要花费多少元?买5支圆珠笔和2盒彩笔,钱够用吗?也有学生提出了开放性问题,要买哪些文具才能正好将50元用完?教师摆脱以问题“控制”学生的做法,让学于生,让学生依据情境来提出问题,这样学生就掌握了话语权,他们不仅重温了单价与总价的关系,也提升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有敢问的意识、会问的技巧,还要培养学生善问的能力。教师要在新旧的连接处提问,引导学生运用旧知去发现问题,或去探索矛盾。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内容时,教者用分两块菜地的问题引生思考,看分得是否公平?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他们会思考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者引导他们对比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此时有学生提出猜想“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乘宽,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否也是2条边长的乘积?此时有学生对此提出质疑,它们的形状不同,计算方法肯定也不同吧?也有学生提出了探索的方法:我们能否将它改成长方形来计算?教师引导学生将两个知识点进行对比,引发他们的思维,让他们提出自己的猜想。

三、改善反馈评价方法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为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深入思考问题。不同学生的反应程度不一,学优生很快能得到答案,而学困生需要更长的时间进行思考,教师可以选择中等生进行参与。针对不同的难度、不同的类型,留时的时间也不同,简单的记忆题要适当减少等待时间,而对于有一定综合性的难题,教师可以加长学生思考的时间,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表情进行判断,如果学生紧锁眉头,就要放缓进度。教师要听出学生回答中的“漏洞”,要了解学生知识点存在的缺失,去发现学生思路中存在的错误,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补救措施,帮助他们纠正存在的问题。教师要予以针对性的表扬,不采用“很好”等笼统的评价语言,要针对学生的思维、学习过程予以针对性的评价,要以激励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问题支架,建构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探索新知,能让学生对所学问题质疑、提问,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激活、发散,从而构建深度思考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陈羚.国内外有关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综述[J].基础教育研究,2006.

[2]高稳.支架式教育模式研究[J].校长阅览,2005.

[3]洪松舟,卢正芝.我国有效课堂提问研究十余年回顾与反思[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处),2008.

猜你喜欢

思维发展小学数学
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研究
在读说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发展
初中英语阅读活动的分析与重构
重视听心算训练,促进思维发展
探究小学品德课与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结合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