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2016-05-14林舒兰

中学理科园地 2016年5期
关键词:有效策略合作学习高中数学

林舒兰

摘 要:通过农村校高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中各个方面的分析研究,初步探究教学低效成因及存在的问题,再通过实施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促进了各类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使农村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焕发出青春活力.

关键词:合作学习;高中数学;低效成因;有效策略

中职学生存在着读书习惯不好、厌学.文化基础较弱,普遍问题。数学学科更是他们的弱科,提起数学就“头疼”.作为一门重要文化课程的数学,有关部门对教材一改再改,难度不断降低, 强调“够用为度”原则.但是,数学学科特点是知识的连贯性比较强,掌握一个概念、理解一个公式、应用一个定理、得出一个结论,都需要大量的预备知识作为基础,“够用”的尺度自然变得模糊.更何况数学课程的学习还必需担当起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得为专业课程服务.这就要求中职数学老师要熟悉各专业对数学知识要求的度,知道学生必须掌握到什么程度才有利于本专业课的学习,认真备课,把握好尺度,既让学生在数学课上听得懂,又能让学生所学知识“够用”.

中职数学教学离不开概念的教学,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基础,是判断数学问题、推理运算的数学工具.所以,数学概念教学是中职老师必须重视的教学内容,如果照搬教材,生硬地讲解数学概念,很可能让中职生理解不了,甚至无法学好数学,数学学习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下面谈几点自己的概念教学策略.

1 注重概念的自然引入

数学概念的教学应从实际出发,创设情景,提出问题.通过与概念有明显联系、直观性较强的例子,使学生感知概念,形成感性认识,通过观察、分析,提炼出概念的本质 [1 ].

1.1 根据新旧知识的衔接和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引入概念

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由易到难,逐步延伸和提高的过程,前面的知识是后续知识学习的基础。所以教师的教学就要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再进行教学,才能切入要点。如函数概念是在初中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提高的,所以我们教师就应该指出这两种说法的区别和联系.初中函数概念是这样叙述的: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y是x的函数.其中x称为自变量.在中职数学第一章,学生已经学习了集合的有关知识,那函数就可定义为: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变量x的取值为数集D,若对于 D内的任意一个值x,按照对应法则f,y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我们把x叫做自变量,y叫做x的函数,记作y= f(x),数集D叫做函数的定义域.集合{y│y=f(x),x∈D}叫该函数的值域.这与初中时的函数定义相比,显得更加完善,它强调了函数的定义域与对应法则.另外,初中并没有明确函数值域这个概念.还有对函数概念中的“每一个”、“唯一确定”等关键词关注不够,领会不深.教学中,可以通过举反例让学生加以认识.比如忽视“数集”二字,把映射关系理解为函数关系.例如:生物技术班的全体同学构成集合A,教室里的椅子构成集合B,每个同学都有唯一的椅子,班上还有空的椅子.这个对应是函数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这两个集合A、B根本不是数集.函数概念的难点还在于:对抽象符号“y=f(x)”的理解.因此, 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多举具体的函数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抽象的符号 f(x),比如函数f(x)=x2,A={x│-1≤x<2},B={y│y≥0}, f(-1)=1,f(1.5)=2.25, f(2)就不能计算为f(2)=4,因为2不在定义域内.最终,让学生明白, f(x)是集合B中的一个数,是与集合A中的x对应的那个数.当x取具体数字时,f(x)也是一个具体的数.这样把概念的实质讲清楚,再具体引入实例,使抽象的概念变得浅显易懂.

1.2 创设实验情景,引入概念

数学学习不仅只是简单的记忆、模仿和练习,数学课程还应积极倡导动手实践、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教师创设恰当的实验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感受数学的直观性,更有利于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例如,在讲指数函数定义,通过《指数函数》的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有着紧密的联系.让学生做这样的实验:(1)拿一张白纸对折1次得2层,对折2次得4层,对折3次得8层,…;若对折x次所得的层数是y,则y与x函数的表达式为:y=2x.

(2)《庄子。天下篇》中写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请写出取x次后,木棰的剩留量y与x的函数关系式.y=()x.

形成概念:形如y=ax(a>0且a≠1)的函数称为指数函数,定义域为x∈R. 提出问题:为什么要限制a>0且a≠1? 这一点让学生分析,互相补充.让学生在问题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又引导学生在简单的具体问题中抽象出共性,体验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2 正确揭示概念内涵,尤其概念中每一词、句的真正含义

数学概念是前人不断总结、概括、完善而得,讲究精炼.因此,在讲解概念时,要字斟句酌,特别是对其中的关键词语,要仔细推敲每一词、每一句的含义,用不同的方法揭示不同概念的本质,让学生深刻领会其中的含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全面理解概念 [2 ].如在《数列》中“等差数列”的概念: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如数列:1,3,5,7,9,11;5,10,15,20,25,…;教学中,如何理解“从第二项起”与“同一个常数”这两组关键词,可以简单举一个反例说明,如数列:5,8,11,15,12;没有“从第二项起”的限制,第一项就找不到与之相减的前一项了;而没有“同一个常数”, 8-5=11-8=3≠15-11≠12-15,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是常数,但不相等,所以此数列显然不是等差数列;从而说明这两组词缺一不可.

3 注重概念的类比教学,抓住概念的本质

有一些概念对于中职的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又容易混淆,讲解这些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比较,分析抓住概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理解概念,记住概念.有些概念表面看好像差不多,其实质还是区别很大的,如指数函数y=ax(a>0且a≠1)和幂函数y=xa(a∈R),指数函数的常数a是底数,自变量x为指数,它的定义域是一切实数;而幂函数的常数在指数上,自变量x反而在底数且定义域是使得xa有意义的一切实数.它们的相同点是它们的系数都是1,讲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相信学生再学习这两个概念时就不会混淆.

总之,数学概念的教学,一定要讲透,重视概念的关键词,真正了解学生掌握概念的难处,精心设计,大胆尝试,以达到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真正理解.

参考文献:

[1] 赵振威,章士藻.中学数学教材教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2]马维开.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的途径[J].数学通报,2009(2).

猜你喜欢

有效策略合作学习高中数学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