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条件下中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2016-05-14钟金子

中学理科园地 2016年5期
关键词:中学数学有效教学信息技术

钟金子

摘 要:信息技术条件下中学数学有效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数学活动过程。有效的数学活动体现为信息技术条件下和谐有效的数学教学,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设计和创造有效的数学活动。本文围绕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如何进行信息技术条件下有效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学数学;有效教学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数学教学内容产生变化。所谓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中学数学有效教学,要求中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1 ] [2 ]。

实施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以来,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硬件设备不断完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不断发展,各种教学软件逐渐丰富,探索信息技术条件下中学数学有效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各种硬件设备、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图像、声音、文字等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内化数学精神等方面得到实际效益,势在必行。

1 信息技术条件下有效翻转课堂

预习是实施数学有效教学的法宝。翻转课堂能够有效提高师生交互效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可以使用微视频来实施有效翻转课堂教学。教师把讲的内容、知识点编制成微视频,通过网络发布的微视频,让学生在课前借助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自行观看学习。微视频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可以自我控制,有利于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上直接教学,统一教学进度要求,不能面对全体学生。学生在校外看微视频时,可以根据自己知识接受能力,自由控制速度进行学习,达到预习的效果。

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还可以提供在线学习、在线辅导。微视频之后可以安排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及时进行检测。学生发现对哪个问题回答出错,可以回头再看微视频,仔细探寻哪里出了问题。通过云储存和云平台,还能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汇总处理,让教师及时掌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教师能够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同时,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自主探索,展开互动交流,体现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学视频,还便于学生一段时间学习之后的复习和巩固。评价技术的跟进,使得学生学习的相关环节能够得到实证性的资料,有利于教师真正了解学生,有效翻转课堂。

2 信息技术条件下有效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疑问可以使学生积极思考,惊奇可以使学生兴奋。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文、图、声、像的相互结合,能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已有相关知识经验,帮助学生的意义建构。教学前教师可以采集有关宣传材料,增强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观念。在立体几何教学时,进行展示漂亮的房子、雄伟的桥梁、尖端的导弹等,它们都离不开在纸上的设计,如何把立体的事物在纸上展示,设计者如何进行制图计算,制造者如何进行看图制造,这都离不开立体几何;展示一张桌子抽去各个面成框架,如何用平面图形表示立体图形及它们的性质,这就是立体几何的教学内容,这样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函数的图象、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直线及圆锥曲线等都具有变化美和动态美。通过精心设计制作课件,信息技术条件下展现变化多端的图形和图象,点、线、面、体的动感和相互关系,使得学生心旷神怡,进而激发潜在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有效教学。在正弦函数图象的教学中,运用《几何画板》软件制作课件,把常量均设为参数,通过参数变化,向学生展示周期变换、相位变换和振幅变换,同时还能展示由原来的图象通过变换得到新的图象的全部过程,把以前学习的难点变成了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亮点。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能被学生理解的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醒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每章的有关阅读材料中的内容进行切实宣传,特别是有关科学家的人生经历及其科研成果,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兴趣。

3 信息技术条件下有效数学攻坚

中学数学离不开数学概念,由于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容易混淆,难以理解,学生不易掌握。信息技术条件下形与数、动与静、外与内的相互结合,通过生动形象的数学课件使静态的知识生动化,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孤立的事物联系起来、联系的事物区别出来,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帮助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利用生动的动态形象信息来揭示复杂的规律、现象和过程,在学生和教学目标之间架起一座直观的桥梁,有利于解决由直觉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利用信息技术播放与概念内容密切相关的规律运动的生活情境,用闪亮的点表示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则可以帮助理解“轨迹”、“平移”、“旋转”、“对称”的概念和二次函数图象及圆锥曲线的变换。通过对正、余弦函数的图象的演示,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初相、周期、频率、振幅等量的实际涵义。

比较抽象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动态演示,通过生动形象、直观的图形或多维动画反映各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激发学生发挥想象,启迪思维,有助于学生掌握重点内容和突破难点内容。在求函数值、作函数图象、研究函数性质时,利用信息技术作出函数图象,寻找规律,避免了学生学习差异,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丰富了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视频、音频技术可以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显示,诱导学生深入浅出,从而达到提纲挈领、融会贯通,系统地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在数的分类、四边形的分类、立体图形的分类以及三角公式复习等数学教学中,都可以编制带有提问与引导解答相结合的课件,引导学生系统学习、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三维图像能逼真地显示物体的立体构成,结合特写、放大的手段和用各种鲜艳的颜色区分,能配合教材内容,突出重点部分;配合声音或文字解释、公式或定律等显示,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思维,加深对研究对象的理解。对于三角形全等概念,可以借助闪烁、平移、旋转、重叠等动画,使全等的两个不同颜色三角形在鼠标的控制下,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让学生切实理解内涵。对于各种柱体、锥体、台体、球体的认识和面积、体积计算公式推导,可以利用空间图形的移、转、并、裁、展、分、合等动画,再配上必要的解说与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产生立体效应;通过设问启迪学生探究各种图形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计算公式的推导[3 ]。对于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可以借助视频生动、形象的演示,使学生深刻理解“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动画,能显示物体的运动和变化过程,在那些有关键性变化的地方,可以采用定格,分离出主要部分进行分析,也可以把变化过程分步慢放,配合对应的函数曲线、文字说明,深入细致地解释物体的运动和变化规律,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4 信息技术条件下有效数学练习

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能节省板书和擦写时间,向学生提供大量的数学练习,变换练习的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练习的热情。进行练习讲解校对时,能给学生更多展示的机会,让他们拥有更多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同时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反馈信息。教师可以精心安排不同层次的习题,编写有针对性的系列练习,让学生进行人机交互训练。学生根据个人的知识水平,随心所欲地操纵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选择适当的学习层次,接受可能的错误提示或帮助,完成学习内容,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在练习中编写各种形式的是非题、选择题、填空题等,让软件来评判学生的解答,并给予必要的鼓励表扬或重复练习等。

利用信息技术中图文并茂、综合处理功能,把例题编写成一题多解的形式,让学生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比较。通过比较,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养成灵活运用知识的习惯。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引导用代入法与加减法等不同方法进行求解;在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时,引导学生用因式分解、不等式有关性质等知识来解或用二次函数图象来解;在求过两点直线的解析式时,引导用一般式、顶点式、两点式等多种解题方法进行求解。

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具有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以及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借助信息技术条件把数学练习设计成游戏的形式,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尽量多的习题,或在题目显示的时间内作出解答等,每当胜利过关后,将会看到有趣的图片或听到一段美妙的音乐,寓教于乐,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练习中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得到应有的发展。

5 信息技术条件下有效数学复习

信息技术条件下,以数学知识的章节为核心,分别设计各个分支及分支的小分支,每个分支设计问题,每个问题建立提示、分析、解题、答案超级链接,让学生针对性地进行复习训练,提高复习效果。对于直线方程复习,可分有关概念、直线与方程关系、直线方程形式、线性规划等分支;当鼠标点到直线方程形式时,呈现出截距式、斜截式、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而每种方程形式又能让学生回答其方程式、已知条件、适用范围等 [4 ]。

信息技术条件下,可编写带控制性的模拟演示,体现数学中的数形结合的动态效果。二次函数中的各个参数与其图象的关系,圆与椭圆关系,方程、不等式与有关函数图象的关系,柱体与锥体的关系等,通过带控制性的模拟演示,让学生深刻体会各个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复习效果 [3 ]。

当今中学生就生活在信息时代,对信息时代的电子产品和各类软件有着天生的亲近感。作为数学教师,要不断改进数学教学的方法,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进行信息技术条件下中学数学有效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主动学习、体验学习、感悟学习、享受学习。相信经过一番努力,能够还“信息技术条件下中学数学有效教学”一片明朗的天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樊晓军.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7).

[4]田新.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博览,2014(6).

猜你喜欢

中学数学有效教学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中学数学竞赛数列求和的探究
中学数学竞赛数列求和的探究
构造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