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类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

2022-04-21毕德全 吉根宝 钱兴霞

职业 2022年7期
关键词:旅游专业培养体系创新创业

毕德全 吉根宝 钱兴霞

摘 要: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是建设创新型国家、人力资源强国的切实需要。课题组立足农业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展开相关研究,分析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理论、实践意义,针对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专业为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培养路径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取得了预期研究成果。

关键词:创新创业 旅游专业 培养体系 能力培养

课 题: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专题)项目:工匠精神背景下高职院校文化育人路径研究——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17SJB1127)、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科研项目“旅游类高职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LZW201706)、江苏省教育科学 “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乡村文化振兴视角下农职院校文化育人机制与路径研究”(D /2018 / 03 /16)的研究成果。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新引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我国高等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和发展趋势。201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调查的数据显示,2019届高校毕业生选择创业的比例约为3.94%,在特殊原因影响下,不少应届高校毕业生将更多地走向创新创业的道路。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受到社会各界高度重视。

旅游专业是与经济发展转型联系密切的新兴学科,从休闲农业旅游新业态发展形势来看,乡村旅游相关从业人员缺乏旅游专业知识,乡村旅游项目策划缺乏创新的创业思路,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旅游专业人才极其缺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全面综合素质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是当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课题组以农业类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旅游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及其现状,通过对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内涵、特征及结构的深入研究,尝试构建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专业大学生为基础开展实证研究,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一是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当今高校纷纷探索优质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创业能力培育体系的探索和构建,将很大程度上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体系建立提供支撑,有效豐富其理论体系。

二是对解决高校创业教育的瓶颈问题有理论指导作用。我国创业教育相对西方国家起步较晚,存在创业教育理念方法相对落后、师资队伍本身创新创业素质水平不高等瓶颈问题,构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育体系的过程也是对这些问题做出回应的过程,其结果必然能够对这些问题进行反馈和理论指导。

(二)实践价值

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大学生创业属于科技型创业。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孵化生成更多的服务型中小企业,从而促进新兴产业的生长与发育。

二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需要。高校是国家人才培养高地,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有利于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更快发展成为真正的人力资源强国。

三是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的需要。人们已经对“创业能实现就业倍增效应”等观念基本达成了共识,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无疑对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有着现实意义。

二、农业类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

从目前来看,在大众创业的浪潮下,农业类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也受到一定的重视,一些高职院校开始有意识地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知识,也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但是受一些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仍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现象严重

高职院校尽管意识到旅游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展了相关的活动,但是在对学生具体进行创新创业培养时,仅仅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没有能够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之初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让学生感觉到就业指导课程就是为就业开设的指导课程,很难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没有深入理解什么是创新创业教育,让其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精神更无从谈起,从而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两张皮现象特别严重。

(二)专业的创新创业师资缺乏,实践体系不健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师十分缺乏,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创业指导课,但是担任课程教学的人员都没有相关背景知识,随意性很大。

如果本校的教师不足,有的高职院校还会聘请旅游企业人员担任创业就业指导课的教学任务,虽然旅游企业人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缺乏教学技巧和耐心。

此外,具有专业背景的旅游专业教师也没能深入研究专业知识和技能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点。

(三)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相对缺乏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在资源投入方面存在不足,包括专业教师资源、基础设施资源以及教材资源等。农业类高职院校中开设的旅游专业大多数都是不受重视的小专业,经费投入不足。同时,由于农业类高职院校与企业、政府以及行业的联系不是很密切,也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导致学校层面无法为学生搭建创业孵化实践平台。

三、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创新实践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探索起步较早,自2008年开始,学校创立了全新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各个专业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和实践也就此起步,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创立“项目式教育、双轮式驱动、课题化管理”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学院围绕一、二、三产业专业群,推出了园林景观设计、乡村旅游、应时鲜果、宠物保健、食品加工等创业教育项目,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平台、校外创业孵化基地(主要是中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的农业龙头企业)为基础,将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创建了“项目式教育、双轮式驱动、课题化管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专业技能培养为基础,开发双创项目,依托校内校外雙创实践平台,运用课题立项的管理方式开展项目管理,建立了双创项目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

2009年学院“项目式教育‘双轮式驱动’课题化管理”创业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在此基础上,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2017年荣获江苏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8年又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二)建立“围绕专业技能,开发双创项目 嵌入课程教学”的旅游专业课程体系

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顶层设计的大框架下修订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细化了创新创业素质能力标准和要求,构建了创业素质模块、专业基础知识模块、创业核心能力模块、创新素质拓展模块、模拟创业孵化实践模块课程体系,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学院围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从专业课程中筛选出核心技能,围绕核心技能,开发建设了创新创业项目库,并将项目实施嵌入课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从而与课程教学融为一体,实现了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三)建立校内校外联动的旅游专业大学生双轮驱动实践平台

1.校内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两园一街”

“两园”,即江苏农博园、江苏茶博园,占地5000余亩,分别是国家3A级和4A级景区,为旅游专业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

“一街”指大学生创业一条街,一万余平方米,为旅游专业创业社团提供了孵化平台。“漫游天下”旅游创业社团以“一二三产融合”理念为指导,凭借两大国家级景区的丰富旅游资源,实现了突出农业特色的旅游体验,从生产到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锻炼学生旅游职业素质。

2.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

加强与校外旅游企事业单位密切联系,以就业实训基地为依托,建立校外创新创实践平台,先后与国旅江苏分社、茅山和宝华山景区等省内多家旅行社和风景名胜区签订创新创业实践合作协议,按照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实践路径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了校内校外实践孵化联动。

(四)形成“三依托三融合”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体系

1.依托课堂教学,将创新创业项目融入课程教学

课堂教学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除大学生创业基础(理论/实务)等基础课程外,学院按照以创业项目为导向的理念,围绕创新创业项目设计课程教学并组织实施,实现了以创新创业项目为基础的模块化教学模式,专业技能培养以创新创业知识能力储备为重点,创业项目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形成了“工、训、学、赛”四位一体教学模式。

学院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旅游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将创新创业项目贯穿课程教学实训全过程,实现了“在校学生—岗位实习生—景区定岗—景区实习生—景区员工”的角色循序轮换,以此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创业能力。

2.依托创业社团,将创新创业项目融入孵化实践

陆凯等人在探讨高校社团文化育人机制时提出,社团文化育人作用的发挥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三重递进循环结构”。

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自2008年开始组织成立了“漫游天下”创业社团,由专业老师担任导师,学生带资入股,自负盈亏,自主经营,按照旅行社的组织架构组建主营团队和外围营销队伍,实现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业孵化锻炼全覆盖。

学院大学生创业园为模拟经营的公司颁发营业证书,并提供免房租经营场所和公司经营的专题培训。

通过将创新创业项目与孵化组织融合,强化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直接面对市场、自主模拟创业能力。

3.依托校内外基地,将创新创业项目融入实践平台

通过建立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学院旅游专业学生深入一线实践锻炼,促进了创新创业素质提升。

例如,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依托校内江苏农博园和江苏茶博园两大景区和校外国旅江苏分社、盐湖城景区、茅山景区等校内外实践基地,采用工学结合的模式,让学生进驻导游服务站、景区营销部和景区策划管理办公室等部门,直接参与景区的服务与管理,锻炼了学生的创业素质。

(五)建立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制度保障体系

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三依托三融合”制度保障体系是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针对旅游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特点,结合高校自身特色,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企业顶岗实践、模拟社团创业孵化、校企合作管理办法等系列规章制度。

建立创新创业项目学分制度并纳入学业考核要求。对于在创新创业项目中取得突出成果的学生在评奖评优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四、小结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使命所在。从人才培养角度看,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适应了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的时代要求,但是建构一个全新系统不可能一蹴而就。创新创业教育犹如一个生态系统的创建,需要教育管理者在今后的实施过程中强化生态文化理念,同时也更加需要政府、高校、社会、企业、家庭、学生等创新创业体系中的各个元素相互协同,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更加优质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敬翠华.浅析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6).

[2]王庆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推进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21(17).

[3]陆凯,杨连生.以文化人视域下高校学生社团文化育人机制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7(9).

(作者单位:毕德全,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吉根宝、钱兴霞,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旅游专业培养体系创新创业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研究
从供给侧改革看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探究
基于“茶文化”背景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改的思考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飞行技术专业全英语教学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