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学习导航

2021-06-28薛法根沈玉芬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1年1期
关键词:学习单设计策略

薛法根 沈玉芬

【关键词】“九宫”学习单,设计样式,设计策略,使用要义

从关注“教”到关注“学”,体现了课堂教学研究的重心转移。怎样让学生的学习更积极、更充分、更有效?我们将焦点从“教学设计”转到“学习设计”,从学生的学习心理需要出发,研究适合学情的学习内容、学习路径以及学习方法,研制了语文学习“三单”,即预习单、练习单与复习单,增强了学生“全程学习”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三单”的内容偏多、过细,学生忙于“买单”,无暇“冥想”。为了让语文课堂多一点“丰富的安静”,我们删繁就简,将“三单”合并为“一单”,设计了“九宫”学习单,实现“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实践预期。

一、“九宫”学习单的设计样式

九宫格是中国最古老的数学游戏之一,纵横交织的九个方格内,排列九个数字,变幻出3×3阶魔方阵,考验人的数学智慧,被誉为“宇宙魔方”。我们借用“九宫”及背后的“九宫思维”模式,设计了“九宫”学习单,即一张8K白纸画成九宫格,将一篇课文的学习过程整体呈现在九个方格内,正中一格为“学习目标”,四周八格为“学习任务”,正所谓“目标在中央,任务在四方”(见图1)。

“九宫”学习单以简洁明了的方式,直接呈现了一篇课文或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与系列任务,是一种便教利学的学习工具。

一是“学有目标、习有任务”。以往的教学,目标与任务都写在教师的教案上,学生跟着老师学,老师教到哪学生学到哪,教着教着,目标不见了,学生也不见了。现在的教学,学生人手一张“九宫”学习单,先看学习目标,心中有方向;再看学习任务,写作业有动力。踏踏实实地学,扎扎实实地练,完成—个任务就作一个自我评价,完成了打个“√”,学得好画个“☆”,不太满意就画个“?”,提醒自己还要再学一学、练一练。学习任务全部完成了,学生再对照学习目标,一个—个作自我评价。学得好不好,不再是跟着感觉走,指标的完成度与完成率,可以用事实与证据来说话。事实证明,有目标的学习,对学生更具激励性,完成—个任务或实现一个小目标所带来的成就感,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了其后续学习的兴趣。

二是“教有思路、学有地图”。“九宫”学习单的任务群,并非固定为八个,可以是四五个,也可以是六七个,超过八个任务的,可以另制一张九宫格,或者延伸几个方格。如果某一个方格内的学习任务比较难,须要分解为若干个子任务,可以单独设计一个九宫格。这些学习任务围绕学习目标次第展开,契合课文的“文路”、教师的“思路”以及学生的“学路”,体现教与学的内在逻辑。这样的“九宫”学习单,一格一格“行走”,犹如教师与学生联合攻坚克难的“作战地图”,教师教得清清楚楚,学生学得明明白白。对于那些能力强、水平高的学生而言,可以依据这张“作战地图”走向独立学习。“九宫”学习单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打开了充分发展的学习空间。教学的意义就是给学生指明一条可靠的学习路径,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寻未知的答案,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他们一个正确的答案。

三是“一格一得、得得相连”。“九宫”学习单每一格的学习任务,不是一个简单的答题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学习过程,在课堂上演绎为师生之间多层次、多向度的交互活动,学生在这个任务导向的活动板块内,充分经历某一个方面的学习,并将学习结果呈现在学习单的书面答题中。这样的“九宫”学习单,让学习的每一步变化都看得见,且一格一得、得得相连。学生一步一个台阶,学习就是借助学习单“拾阶而上”,可以说是一“单”在手,教学不愁。

二、“九宫”学习单的设计策略

1.“目标一任务”一一对应

要实现学习目标,就要完成与此相关的系列学习任务,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任务的目标,就是空中楼阁,“光打雷,不下雨”;没有目标的任务,就是无的放矢,“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就一篇课文而言,学习目标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性目标,包括识字与写字、朗读与默读、背诵与积累、字词句的理解与运用、课文内容的了解与概括等。这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功课,练的是慢功夫;第二层次为发展性目标,指向单元语文要素中的读写方法与策略,是新的能力生长点,需要在要素解读的基础上列出具体的学习目标。比如,四年级上册的《麻雀》一文,要将单元写作要素具体化,将“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这个要素分解为两个发展性学习目标:了解作者把“咬”与“救”的过程写清楚的方法;练习将“母鸡斗老鹰”中“斗”的过程写清楚。学习任务是将两个层次的学习目标设置为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实现学习目标。比如,针对《麻雀》一课中的发展性目标“了解作者把‘咬与‘救的过程写清楚的方法”,我们设计了这样两个学习任务:读一读写“咬”的语段,议一议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是“咬”而不是“舔”;读一读写“救”的语段,比一比其与写“咬”的语段有哪些异同。这样,学习任务就与学习目标相对应,完成任务即实现目标。

2.“任务一任务”层层递进

围绕目标的若干个学习任务,形成了一个任务群。不同的任务不是同一水平上的简单重复,而应呈现出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的递进过程,每—个任务都应有足够的思维含量,富有挑战性,具有创意性。比如,《麻雀》—课,两课时没计了七个学习任务:(1)正确认读课文中的三组生字词;(2)正确停顿,读顺两个长句子,读熟老麻雀救小麻雀的两个语段;(3)根据人物关系,说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与结果;(4)联系生活经验与原文的结尾,理解“强大的力量”的具体含义;(5)读一读写“咬”的语段,议一议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是“咬”而不是“舔”;(6)读一读写“救”的语段,比一比其与写“咬”的语段有哪些异同;(7)运用将一件事写清楚的方法,将“母鸡斗老鹰”中“斗”的过程写清楚。这样的七个任务,从字词学习到内容把握,进而到写作方法的发现与运用,呈现了一条清晰的学习进阶路径。

3.“任务一活动”步步转化

学习任务的呈现形式是书面答题,而教学不只是书面答題,更是一个师生之间思维与情感多重交互的活动过程,学生的语文学习既有有效思维的长度,又有情感体验的深度,呈现出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九宫”学习单上的每一格任务,都是一个板块活动,都要演绎成课堂上教与学的互动活动。比如,《麻雀》中“把‘斗写清楚”这个学习任务,可以转化为一个学习场景。第一,看一看:师生观看母鸡斗老鹰的视频,边看边说说母鸡的惊人表现。第二,议一议:定格“斗”的精彩瞬间,师生共议母鸡的行为,猜测母鸡的心理。第三,写一写:学生五分钟快速写作,教师提供一连串动词。第四,评一评:学生交流片段,教师即兴点评。第五,改一改:学生修改片段,教师重点指导。第六,比一比:教师出示自己的下水文,让学生读一读,比较一下,哪些地方老师写得好,哪些地方自己比老师写得好。学生在这样多重交互、深度参与中完成学习任务,经历的是一个丰富而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因此,每一个学习任务的设计,教师都同步设想课堂上学习活动的情境转化,在头脑中预演这个任务的完成情景。没有活动的任务,就成了简单的习题,任务学习就变成了做题,而不是学语文了。

4.“活动一结果”时时反馈

从目标到任务,从任务到活动,最终要落实到学生的语文学习结果上。“九宫”学习单,每一格的任务都要用“笔”来呈现学习结果,从“写出来”的文字中,看思维的轨迹,看学习的变化,看成绩的进步。为何要如此突出“写”呢?因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而运用语言文字的基本方式是听、说、读、写。作为母语的语文学习,生活语文重在口语学习,而学校语文重在书面语学习。可见,运用书面语的读写能力,是学校语文学习的核心目标。课堂上的语文学习活动,应该聚焦在读、写、议三个层面上。读,包括认读、朗读、默读以及速读、浏览等,从字词到句段进而到整篇课文、整本书的“读”,重在对书面语言的理解与积累;写,包括书写、仿写、习作等,从写字到写话进而到写语段、写整篇文章,重在对书面语言的运用与创造;议,包括提问、讨论、交流、评析、鉴赏等,从聚焦意思到意义进而到意图、意味,重在语感的形成与思维的进阶。不同形式的读、写、议,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场景。“读”是基础,是对语言文字的充分感知与经验积淀;“议”是深化,是对语言文字的透彻理解与准确把握;“写”是结晶,是对自己阅读感悟的思维提升与文字凝练。在每一个学习活动的关键节点,教师都要设计一个“写一写”的任务,如《麻雀》一课中,在比较、讨论将“咬”与“救”写清楚的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及时写下两个具体实用的写作方法:用一连串动词分步写;先写看到的、后写想到的。如此,我们就可以从学生写出来的文字中准确判断某个节点的学习效能,以此调节活动进程与指导要点,让学习活动更富针对性。

三、“九宫”学习单的使用要义

1.起点要“低”,要求要“严”

“九宫”学习单的使用,必须咬定目标不放松。课程开始时,共读目标,学有方向;教学过程中,紧扣目标,步步登山;课程结束后,对照目标,自我评估。学习目标定得不能太高,不要急于求成,要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一步一个台阶,每一步的起点要低,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学得会、做得到。更重要的是,与目标对应的学习任务需要学生一项一项地认真完成,经历“从知到能、从能到熟”的过程,让每一个学生现场写、当堂练,错了要改,漏了要补,马虎了要重写,以严要求促进学生的发展。比如,《麻雀》一课中,将母鸡“斗”老鹰的过程写清楚,为完成这个任务,铺设了“看一看、议一议、写一写、评一评、改一改、比一比”六个台阶的学习任务,每一个任务都要“严”字当头,督促学生时时用心、处处尽心。如此才能在高质量的任务完成过程中,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看到学习的变化。同样,“九宫”学习单学习成效的落差也取决于是否严格要求,尤其是对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既要悉心指导,又要严格要求,否则就会让任务的完成“打折”。

2.不求“完整”,但求“充分”

一篇课文可教的内容很多,教师常常出于“好心”,或者出于对考试的“不放心”,不分主次,都教一遍,让学生都练一遍。由于内容过多、过碎,每一个都只能蜻蜓点水地“捋一遍”。“九宫”学习单限定了任务方格的数量,要求对目标与任务进行取舍,选择最有价值的学习任务,要遵循三个“不教”原则:学生已经懂的不教,学生能自己学懂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懂的暂时不教。经过筛选的目标任务少而精,学生在课堂上就有整块的学习时间来完成某一个任务,不再为了学习进度而匆匆“赶场”。例如,《麻雀》一课中,了解作者将“咬”与“救”写清楚的方法,完成这个学习任务的时间可长可短,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写法,一分钟就完成了,但学生只是知道了答案,不知道为何这么写、何时需要这么写、这么写还有哪些技巧等原理性的问题。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发现、讨论、归纳、仿写迁移等,对“分步写”与“联想写”两种写法,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学习单上的“写”,不是简单的记录,而是充分的写作,经历的是一个语言运用与思维提升的双重建构过程,积淀的是语文经验。

3.不“读熟”,不“开讲”

“九宫”学习单上的任务,在课堂上演绎为“读读、写写、议议”等语文活动,而读是打开课文学习的第一把钥匙,要坚持不“读熟”、不“开讲”的教学原则,即学生的议论与写作等深度学习活动,都要以熟读为基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代白话文依托口语经验,多读几遍,将文字转化为声音,自然就能读懂“八九”,要讲的不过“一二”。台湾学者王财贵曾经说,国学经典的阅读,最简单的方法是三个字,即“跟我读”,跟着老师熟读成诵,思想感情以及语感都在熟读中潜移默化。当然,“九宫”学习单上带着“任务”的“熟读”,绝不是“傻读”,而是边读边想、边读边思。可以引读、问读、赛读,也可以配乐读、表演读,还可以分角色读等,不同形式的读,就是打开文本的不同路径。熟读之后的讨论才会各抒己见,讨论之后的讲解才能引起共鸣、形成共识。使用学习单,熟读可以事半功倍,否则,可能事倍功半。

4.用笔来思考

“九宫”学习单的特征就是突出一个“写”字,每一个任务都要借助写来完成,写出来的文字质量就是任务的完成水平。相对而言,“说”的交互性更强,更能锤炼思维的敏捷性,而“写”的独立性更突出,更能锤炼思维的深刻性。“说”与“写”都是学生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二者不可偏颇。以往的语文课,学生习惯了“动口不动手”,学习活动基本上是靠“说”,而不是靠“写”。使用“九宫”学习单,要紧的是让学生养成用“笔”来思考的习惯。一是勤批注,边读边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圈圈画画,写下点点滴滴的思考,有问题,有见解,不动笔墨不读书;二是善摘记,在交流议论或讲解归纳的过程中,善于捕捉关键信息,用简练的词语或短语摘记在学习单上;三是能速写,围绕一个话题动笔写作,能在几分钟内写成一段或几段文字,可以是仿写,可以是创作,练就下笔成文的速写功夫。事实证明,说过的很快就忘记了,而写过的会长久记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永远比“说”要可靠,“说”十遍不如“写”一遍。

5.管理好每一分钟

要用好“九宫”学习单,关键是管理好课堂时间。根据每个学习任务的容量与难度,教师要留出相应的学习时间,让40分钟的课堂更有节奏感。限时學习,可以让学生保持适度的紧张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进入思维的最佳状态;限时学习,可以让“读读、写写、议议”的交替学习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切换,培养学生的自觉习惯;限时学习,提高了阅读速度、书写速度及思考速度。尤其是限定“写”的时间,可以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动笔写作的状态,逐步改掉以往动笔作业时的拖延症,且增强了专注力。他律不如自律,课堂管理最终要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时间。我们不妨在限定时间完成任务时,在学生面前放一个沙漏,让每一分钟都看得见。实践证明,沙漏让学习更有效,让课堂更紧凑。

四、结语

“九宫”学习单,让每一个学生都独立地“写”,呈现的是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结果,从而让教与学更真实、更聚焦、更有效,逐步实现每个学生“小步走、不停步”的独立自主学习。须要注意的是,“九宫”学习单呈现的是学习任务,任务的背后是鲜活的学习活动,不能将学习单简化为练习题,也不能将学习单异化为记笔记。有人说,“九宫九宫,久久为功”,语文是“根”的事业,教学是“慢”的艺术。语文学习,需要下的是“慢功夫”,甚至是“笨功夫”。

猜你喜欢

学习单设计策略
借助学习单,让阅读教学走向自主
“学习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践与研究
浅谈农村普通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
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数学“学习单”,激发学生自主生长的潜力
浅议郊野公园对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设计策略
设计策略决定企业品牌形象
大连智慧旅游平台UI浪漫设计研究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