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思维导图助力教学

2020-08-24李军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13期
关键词:构建思维导图

李军

摘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工具,给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理念。近年来,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得越来越深入,因为它既紧扣主题,又围绕目标;既着眼整体,又留意局部。教师应充分解读教材,着眼于教学实际,借助思维导图组织构建小学生单元知识体系的各种教学活动,并巧妙依托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构建学生的思维体系,从而丰富和拓展语言的运用,实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

关键词:思维导图  单元知识体系  构建

数学学科思维导图的制作与使用能充分体现学生数学学习的主体地位,将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导图制作作为数学“单元构架图”的教学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能增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思维导图的运用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成为学生参与教学的有效工具,实现了以知识为媒介超越知识、走向能力的发展。

一、背景描述

总体上看当今数学课堂教学,教师是每节课的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传授每节课的教育教学任务。然而学生个人的德、智、体、美、劳没能全面地得到发展;每节课教育教学中缺乏知识之间的串联,很难体现数学之间的逻辑性,学生数学思维是零散的,也难以体现数学教学魅力。

二、构建数学学科“单元构架图”

(一)在构建数学学科“单元构架图”时符合知识起跑线和转折点

教师构建数学学科“单元构架图”,如: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实质上也就是“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的延续,同时三角形的“高”又是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的延续等。

(二)借助于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逐步推进“数学学科单元构架图”形成

1.链接与疑问中,建立知识的内部有效联系

(1)教师在教材中让学生在以往导图的基础上,找出新、旧概念之间的桥梁,在建立关系的过程中达到理解、掌握数学概念的目的。

(2)在数学单元教学中借鉴“预习导图”,构建新、旧数学概念之间的关联。

2.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实例出发,逐步掌握数学知识间的逻辑关系

思维导图让学生一目了然,更加突出知识之间的关联,形成知识网络。学生自己制作出来的知识网络图,更容易激发学生们探索数学“真空领域”的欲望。

〔案例〕吕一晴同学制作的数学学科思维导图(见图1),围绕数学知识“垂线”,一级分支为“定义”“特点”“怎么画”“什么叫距离”,二级分支“绘制的方法”,都分别采用线线重合、点点重合的方法。学生在用量角器画“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的方法上质疑,李小宝同学用量角器能不能画“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呢?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探究活动。

在制作数学学科思维导图的实践探究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思维相当活跃,思路也比较清晰,不仅使全体学生丰富了对概念的体验,加强了对垂线概念本质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了“垂线”的多样画法,也完善了知识脉络和体系。

3.学以致用,思维方面得到延伸、拓宽

学生死背概念且不能结合例题灵活运用不等于掌握概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题目理解概念,强化概念,拓宽数学思维。如:在《认识梯形的特征》预习导图中提出了很多问题,学生围绕“直角梯形会不会只有一个直角或者有三个直角”这个问题进行辨析。

〔案例〕对于该问题,学生通过假设、列举进行辨析:“假设梯形只存在一个直角,那么另外的角的存在形式就只能是钝角或者锐角,这样的话就不存在一组对边平行了,那么可以推断这个四边形也就不是梯形;同时梯形有三个直角也是绝不可能的,因为如果第三个角是直角,那说明这条线段是这两条平行线的垂线段,这样的话它就是一个长方形或者是正方形,就不是梯形了……”

从上例看,同学们分析得有理有据,说明学生已经构建了“平行、垂直、垂线段、直角”等概念的关联,当解决问题的时候,就能像我们使用百度搜索引擎一样,找到需要的知识,厘清它们的关系,寻求解决思路,这也体现了思维的靈活性。

4.在整合与梳理中,把握概念本质特征

学生通过前面一系列的学习,对每个知识点都有了深刻的体验,但单元的知识结构还是块状的、零散的,这时,可通过绘制“单元知识思维导图”对知识进行整合与梳理,从而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教师可以根据同一学生的思维导图作品,分析其是否已经形成“单元构架图”整体的、全面的、正确的建构;也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单元思维导图作品分析“单元构架图”形成的差异性。如:指导学生制作“课导图”到“单元导图”作品。(如图2、图3)

通过对学生作品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出:

(1)构架图的“主题”在发生变化,“课导图”的主题成为“单元导图”的一级分支;

(2)能力培养侧重点不同,“课导图”的知识点少,注重的是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单元导图”更注重的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单元导图”不是“课导图”的简易汇总,而是对知识点从头梳理的过程;

(3)逻辑性发生变化,“课导图”的分支是零散的,更多的是对概念外延的丰富,描述的是非本质特征的内容,而“单元导图”逻辑性增强,抓住的是概念的本质特点;

(4)“单元导图"构建了各概念之间的关联,实现了对单元知识的整体架构。

观察不同学生的“单元构架图”,我们可以发现:

(1)教师的“单元知识构架图”设计要有导向性,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层次分明;

(2)每个学生形成的“单元知识地图”是不同,体现每个人思维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3)每个学生学习完单元知识后在头脑中都是有一张“单元构架图”的,研究的价值在于将学生块状的、零散的甚至错误的认知转变成对单元知识全面的、系统的、正确的认知;

(4)学生的思维活跃,促进了教学生成,也触发了教师对教材更深刻的解读,实现了“教学相长”。

在“单元构架图”形成过程中,实现了从单个概念认知走向整体概念架构,推进了“单元构架图”的形成。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总括能力、交流能力、质疑能力、画图能力、梳理能力和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等能力,包括数学学科思维习惯、兴趣、情感、态度等数学综合素养得到了发展。

三、结语

思维导图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图文并茂的技巧直观教学,把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用导图表现出来,简单却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思维工具。教师利用思维导图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其更快地学习新知识与复习整合旧知识,激发联想与创意,形成系统的学习和思维的习惯。思维导图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及发现探索新知的好奇心,有助于教师了解学情,提高教学质量,进行知识延伸。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直观形象,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将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思维导图搭建了教与学交往互动的平台。教师“单元构架图”是学生准确理解概念的基础,而学生采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思维是发散的、创新的,是动态生成的,反过来又促进教师“单元构架图”的不断完善,促进了师生之间平等对话,能实现教学相长和师生的共同进步。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应用,我们发现“思维导图”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一种行之有效的工具,改变了以往传统的老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全面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2]东尼·博赞,托尼·巴赞.思维导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40.

[3]齐伟,卢银中,黄斌.小学思维导图丛书(小学数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1.

猜你喜欢

构建思维导图
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