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科幻画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2020-07-09黄璐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4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黄璐

【摘要】本案例结合作者多年科幻画教学经验,运用三大构成技法,总结了一套适合初中生科幻画创作的教学模式,以此提高初中生科幻画创作能力。本文的第一部分对传统科幻画教学存在教材内容分散、陈旧和课堂教学偏离美术本体的问题,及所带来的教学弊端进行分析。第二部分,首先阐述从美术本身的认知角度出发,增加三大构成技法完善知识点,整合科幻画教学内容,搭建学习平台;其次运用三大构成技法,构建单元型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获得抽象思维能力并拥有将其转化到科幻画创作当中的能力;最后延伸课外拓展,开发科技主题活动,推动学生探索科技领域知识,指导学生收集科幻画创作素材,调动学生参与科幻画创作的热情。第三部分对初中生科幻画教学改革的成果进行总结,通过科幻画学习促进学生视觉艺术思维的成长,提高初中生创作自信,有效达成科学与艺术融合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科幻画 三大构成 教学改革 单元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4-085-03

在传统的科幻画教学中,老师们很难完成教学目的,学生进行科幻画创作时往往无从下手,无法将自己的创新意识在绘画中表现出来,长此以往,不但打击了学生的创作兴趣,更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经笔者研究发现:通过科幻画训练提高初中生创新思维能力,不能单靠一节主题课的知识来完成教学任务,而是需要针对教学问题谋划或采取系统的训练内容和方法。注重启发引导,让课堂“教”的过程变成“导”的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科幻画教学经验,探索出一套适合初中生科幻画创作的教学模式,以此提高初中生科幻画创作能力。

一、传统科幻画教学情况现状

(一)教材相关内容较为分散和陈旧

以教育部审定于2012年的岭南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美术教科书为例,初中阶段6册共36个单元76节课,教学内容编排依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将美术技能、原理与知识穿插在不同学期的课程中。教材中涉及科幻画教学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科技文化欣赏、设计基础、科幻主题设计三大部分。知识点分散在每学期,主要以简化、浓缩的形式呈现,缺少学习者已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连接;教师若按照每学期教材顺序,按部就班完成任务,更容易造成学生在进行科幻画创作时,脱离造型设计基础,凭空想象,画面效果单一,直接打击学生创作兴致。而且,该教材出版至今已有六年时间,编写时的文化背景与当前学生认知的表证能力是不一样的,影响学生使用教材直接学习的兴趣。

(二)课堂教学偏离美术本体

许多教师认为,只要通过各类话题拓展了学生认知程度和想象思维,就是讲授了美术。在课堂中,一味加入与科幻画主题有关的科学知识,将其扩展为教学主体,颠倒了它们与美术技法的主次关系。反观这类教学过程发现“课堂主要讲了画什么,却没有落实怎么画的问题”,到头来,学生仍然不知应如何下笔,如何深入,直接影响学生的科幻画创作质量。

二、科幻画教学模式研究及实践

(一)整合科幻画教学内容,搭建学习平台

“教材仅仅是一种工具,而不是教学大纲。因此,教师的工作不是灌输教材提供的内容,而是学会使用教材来协助完成目标”。在开展科幻画教学辅导时,应基于造型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丰富教学内容。鉴于此原因,在岭南版美术教材基础上,作者整合了青少年科幻画创作技法的教学内容,着重于培养学生图形的感受和控制力,为此设置了一系列练习题,并加入一定的科幻画创作技能,形成了设计基础与科幻画创作之间的过渡。

例如,色彩构成单元,结合了岭南版美术教材七年级下册第4课《面与色的美感》、第8课《我们的调色板》中色彩原理和色彩情感表达的相关知识要点。在此基础上,为提高学生对空间表现的能力,增加“色彩关系在空间塑造中的特点”教学内容,为让学生懂得如何将色彩原理运用于科幻画创作当中,增加“科幻画常用的色彩搭配方法”内容。整合三大构成各单元内容见表2所示。

(二)运用三大构成技法,构建单元型教学模式

将三大构成技法引入初中生美术课堂,目的就在于从美术本身出发,通过感受图形、发现图形、打破图形、再造图形的步骤来学习构成的语言。为此,构建起以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内容为依据划分的单元型教学模式,如表3所示。通过课堂教学,扎实学生图形创新能力,明确色彩搭配原理,揭示立体造型在二维空间的表现,带领学生找到具象与抽象之间的平衡,完成對客观事物的认识与对未知事物的设计转化,帮助学生获得抽象思维能力并拥有将其转化到科幻画创作当中的能力。让学生在整合、改进后的单元学习中获得对美术本体问题的持续理解,形成集群性思维能力,防止美术知识获取的碎片化。

(三)延伸课外拓展,开发科技主题活动

科幻画创作涉及环保、科技、人工智能等主题,由于课时有限和美术教师科技知识相对薄弱,很难在课堂中全面推进科技知识讲授。但是,若要提高学生科幻画创作质量,开拓学生对科技知识的了解必不可少。为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采取课外分层探究的模式,根据学生情况开展不同的实践活动,下文以三个典型活动案例说明。

活动一:针对自控能力强、具有主动研究条件的学生,根据学案,指导小组通过网络资源、科技书籍或请教相关专业教师完成小组学案研究,并向全班分享小组研学成果。如结合岭南版美术教材《想象的汽车》、《现代人居环境》设计有关“交通·环保·未来”的主题学案,学案主要围绕智能交通与环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城市可行性垃圾分类策略的话题开展研究。

活动二:针对喜欢了解科技知识,并可以利用周末时间参加校外集体活动的学生,把握各类科技展览的机会,创造性地开展富有特色的校外科普活动,更好地营造“活动育人”的学习环境。通过校外拓展,推动学生探索科技领域知识,指导学生收集科幻画创作素材,调动学生参与科幻画创作的热情。

活动三:挑选美术尖子生参加校外科幻画比赛。通过辅导专题比赛,让学生在创作中深入了解相关的科技知识,并熟练运用三大构成技法完成科幻画创作,争取在各级别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树立学生科幻画创作的信心。在课堂上,以尖子生帮扶学困生的模式推动教学,带动科幻画课堂训练。近三年,作者辅导学生参与省市级各类科幻画比赛,获得一等奖12名次,二等奖11名次,三等奖16名次。

三、结语

本案例将三大构成技法引入美术课堂,带动初中生科幻画创作能力的提升,符合美术新课标的精神。整合科幻画教学内容,落实学生造型设计能力的培养,总结出适合学生的单元型教学模式,经过环环相扣、逐层递进的课堂练习,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与思考方法,顺利完成科幻画创作,树立创作信心,提高创作兴趣,培养热爱科学、创想未来的理想与信念。通过教学改革的研究,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提升了教师教学和科研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格兰特·威金斯(美).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M].闫寒冰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P258.

[2]钱初熹在论学校视觉艺术教育的价值与目的[J].中国美术教育,2018(3).

[3]古方.儿童科学幻想绘画作品辅导一一广州市中小学生科幻画作品鉴赏与点评[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

[4]叶淑华.构成形式基础与应用[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7

[5]王雪.平面构成与应用设计[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15.9

[6]林家阳,图形创意与联想[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7]范小春,色彩构成教程[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9

[8]尹少淳,初中美术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

[9]宋建陵.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4.12.P4.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