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养为本的初高中衔接期化学教学的特征、价值和实践

2019-10-21杨骏玉

天津教育·下 2019年6期
关键词:实践

【摘  要】本文以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期作为实际中的出发点,研究总结初高中衔接时期化学教学的发展性、全面性等,并进行“素养为本”的科学化改革,将化学教学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当中所存有的进阶性与差异化等明显特征进行阐述。将“立德树人”作为初高中衔接时期“素养为本”化学教学任务的基本,并加以深入落实贯彻,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个人素质。

【关键词】素养为本;初高中衔接期;特征与价值;实践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社会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素养为本”指对化学综合素养进行培养,并对化学整体的育人功能进行充分发挥,使化学课的核心素养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一、“素养为本”的初高中衔接期化学教学的特征

(一)全面性化学学情研究

以中考复习阶段学生学情研究作为“素养为本”的初高中衔接教学的基础,着力于对学情调研方式方法的创新,学情研究所呈现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学业成就、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生适应性等,学情研究调查可通过问卷、课堂观察、访谈、学生学业成就分析等方面对该时期的学生学习行为与心理特征进行深入洞察与剖析。学情研究对象整体把握该时期学生群体学情,了解学生个体学情。

(二)教学目标的发展性

“素养为本”的初高中衔接教学是一种拥有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实施形式,其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发展性。所谓教学目标的发展性,即“素养为本”的初高中衔接教学目标立身于全面探查学情的基础上,设置教学目标,随后根据化学学科学业质量对学生进行标准化的评价与学习水平等级的划分,对初高中衔接期进行分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当中实际情况的达成条件,同时也是在日后实行优质教学的基础条件。

(三)教学设计的进阶性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最关键的环节便是教学设计。初高中衔接期教学设计强调应根据学生自身学习知识的基础、学习方法、情感态度等情况进行设计,并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并进行适当难度梯级的设立。在实际化学课程的教学设计当中,最为基础的任务是通过对化学课程的特殊认知所形成的化学学科具体教学理念,将其物化为全新的化学教学工作方案。

(四)教学实施的差异化

在初高中衔接时期,不同学生之间差异化的原因是来自各个方面的,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内容的过程当中可以清楚地意识到每名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化,从而使教学设计的实时达到精确。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过程期间,应主动对学生课程的准备水平、学习兴趣、学习所需等方面存有的差异化进行科学化回应。

二、“素养为本”的初高中衔接期化学教学的价值

(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贯彻与落实

能够对化学学科课程本质有所体现的非教学价值莫属,其也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当中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价值观的整体综合表现。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微观层面对学生形成不同学习方法提供极大程度的帮助,同时也对落实国家深化课程改革宏观层面的“立德树人”进行有效促进。

(二)促进中学化学学科育人的方式转变

初高中衔接期,学生自身所具备的学习经验与未来发展所需是“素养为本”的最佳立足地,其基于对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体系的实践,因此,在这一过程当中需要加强学生化学学科的学习方式与特征的研究。除此之外,还应对学生行为方式的个性心理特征通过化学教学的方式进行转变,使化学课程的实践效益有所提升。

(三)践行课程“教、学、评”一体化

现阶段,在初高中衔接期阶段所存在的突出性问题是由诸多因素引起的,中高考的评价方案与实际实施是最为普遍的因素,其中包括初高中衔接期阶段化学课程实施所带来的重大影响。在“素养为本”的初高中衔接阶段化学教学当中,核心知识是通过将学生学业质量标准的核心素养进行具体化,从而使课堂实践层次落实为“教、学、评”一体化教学。

三、“素养为本”的初高中衔接期化学教学的实践

(一)实践体系结构

为了使以“素养为本”的初高中衔接期化学教学实践实行战略性发展,学者们进行了有关教学改革的操作研究,将该时期实践分为“一个转变、两个升级、三个关注”的基本组成结构。“一个转变”是实现学生群体成为课堂主体的转变;“两个升级”是将衔接教学的方法升级优化为衔接教学的策略,将衔接教学的实践升级优化为衔接课程的实践;“三个关注”表示关注课程知识的组成结构、关注化学学科的思想理念、关注化学学科的学习方式。举例来说,化学课程中将常见离子检验、常见难溶盐、原子结构、酸碱盐及其氧化物等教学内容具体化进行实践操作;概念性问题如平衡思想、微粒观、能量观、转化观、守恒思想、模型思想等教学内容的深入渗透,使学生构建健全的知识体系。

(二)具体实践操作

1.研究衔接教材内容的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教师应熟练掌握教材的内容以及其中蕴含的知识,将初中所学的化学知识与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衔接,使学生的思维模式进行有效转变,在学生能够接受并及时消化的前提下进行教学,还要针对初中学习过的化学知识进行巩固及拓展,最大限度消除学生在初高中衔接期的不适程度,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2.分析学生衔接期的心理状态。

初中化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采用大量的化学实验演示以及多样化的自然现象,以直观呈现的形式引导学生形成形象思维,在此基础上深化化学知识概念的理解并找出其中的自然规律。而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及基本概念相对抽象化,理解难度加深,需要依靠建立理想化模型进行教学。初入高中阶段,学生对于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够熟悉,思维转换较慢,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弱,因此会产生极大的依赖心理,无法做到完美应用。教师应在实际的教学中进行正确引导,同时给予学生鼓励,使学生充满信心,实现初高中衔接期的心理过渡,逐步适应高中化学教学知识的学习。

3.指导学生衔接期的学习方法。

随着我国新课改政策实施,学生逐渐成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模式,因此,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学习成为当前教师需要重视的关键问题,解决该问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加强学生在初高中衔接期转变思维的质量以及接受化学教学知识的水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引导学生、指导学生的力度,并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分析能力的水平。

4.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促进衔接教学。

初高中衔接期化学教学需要采用各式各样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化学教学课堂充满趣味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建符合教学氛围的教学场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教学课堂中,进而能够逐一突破学习中的难点、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化学知识结构体系,有效连接初高中化学知识。

以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际教学为例,在初中阶段,学生能够得知CuO与H2发生化学反应产生O2,再进一步反应失去O2,而其反应的全过程并不止这两个步骤,教学内容并不全面,但教师可以从该概念进行导入教学,根据反应发生的前后进行对比,从而得知各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变化。

四、結语

综上所述,为使学生能通过学科观念、核心观点、基本理解的学习路径,必须对中学化学学科的构建层次打下一定的良好基础,并在此项概括中将化学学科观念进行进一步发掘,使在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中的落实能够得以保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2]王澍.初高中衔接期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实践[J].中学化学,2015(8).

[3]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杨骏玉(1992.03-),女,汉族,江西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化学教学。

(责任编辑  范娱艳)

猜你喜欢

实践
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究
会计预算控制现状及方法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