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2016-10-09于明明李占先王亚灵

大学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人才培养实践

于明明 李占先 王亚灵

[摘 要]高校全员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高校要建立学生工作三级管理体系,提高工作服务意识,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院全员育人意识,加强创新意识,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凝聚力,培养创新人才。

[关键词]创新人才;人才培养;实践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9-0074-02

高校全员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广义上指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应当担负起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狭义上指全校一盘棋,学校的党政领导、机关行政人员、科任教师、院系管理和教辅人员、辅导员和班主任,后勤工作服务人员积极充分调动资源,在自己的岗位上,结合实际工作,积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即高校的全体教职员工都负有育人的责任和义务。[1]这里所要探讨的是狭义的“全员育人”。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主要是指辅导员、班主任和本科生导师这三个层面的管理。辅导员、班主任和本科生导师相互配合,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中扮演不同的角色,相互配合,共同为学生的发展保驾护航。在目前大学生本科培养过程中,辅导员统筹安排年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管理、奖助贷、综合素质考评、心理辅导、学生党团建设等工作;班主任主要参加班级学生活动、与学生谈心谈话、指导学生学业,关注学生的成长成才;本科生导师由学院选拔优秀、责任心强的专业教师担任,每一位新生均配备导师,可参加导师的组会,就学业问题和人生问题向导师咨询。

一、辅导员

辅导员制度是目前国内高校普遍采取的一种学生管理制度。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辅导员的主要职责包括:“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落实好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有关工作;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组织、协调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组织员等工作骨干共同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指导学生党支部和班委会建设。”

辅导员要每周召开例会,通报工作、学习研讨、交流提高;加强学工队伍日常的管理和考核,明确工作职责,量化考核指标;强化学习意识,开展理论研讨,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关心辅导员自身发展,打造一支学习型、研究性、创新性和服务型的学生工作队伍。建立辅导员周汇报制度,每周汇报辅导员深入班级、深入宿舍、深入学生的具体情况,并汇编成册,将碎片化的工作进行整合,使辅导员的工作更加规范有效。

辅导员通过学生干部管理班级和年级事务,每个班级都要建立一支工作能力强、效率高的班干部队伍,这些班干部是辅导员工作的得力助手。辅导员要定期召开学生工作的专题会议并建立院领导联系制度,经常深入班级活动、宿舍、课堂等,了解学生情况,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定期开展班会和团日活动,大一主要针对了解和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指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自主管理和处理好学习、娱乐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二强调各门专业和外语课程学习、学习技巧的提高等方面;大三和大四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在专业学习和交流的同时增加考研、择业、就业形势、个人发展等方面的内容。每个班级设立专职的心理委员,通过建立班级心理档案,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安全防线。鼓励辅导员参加心理咨询培训班,为辅导员考取心理咨询师专业证书提供经济和政策制度支持。

二、班主任

为使辅导员和班主任成为联系学校、家庭和学生的纽带和桥梁,应当在设立辅导员的同时,在每个班级设立班主任。新生班主任将于培训会后正式上岗,协助辅导员做好新生各项工作。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精神[2]中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班主任制度是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学校转型升级、完成大学使命、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环节,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支撑和培养郑州大学优良学风、校风、教风的重要途径。[3]由于逐年扩招,高校本科生规模已经今非昔比,按照规定辅导员和学生要按照1∶200的比例设置,但现实中有很多高校都达不到这个标准,辅导员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具有专业知识的教师兼任班主任无疑是对辅导员工作很好的补充,他们能为学生的思想、生活、情感、交往等方面提供引导和帮助,促进班级学风的树立,对大学生学业进行指导。班主任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了解所学专业和学科情况以及发展方向,能够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规律和不同时期的教学计划指导大学生更加合理地安排学习进程。班主任每月固定时间汇报工作、参加学生活动、与学生谈心谈话、指导学生学业,要提高班主任的班级参与度,提升责任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三、本科生导师

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一直被认为是牛津教育的精髓之一,它不仅是牛津大学本科教育始终保持卓越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且也是牛津大学根深蒂固的教学传统。1922年皇家委员会更是将导师制视为牛津大学的核心特征。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高级导师摩尔(Will G.Moore)认为,牛津大学导师制成功的原因在于关注学生的个体、依赖师生双方的合作以及对待知识的独特态度这三个方面。[4]导师对于学生的指导重点在于学术指导,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每名导师指导2至4名学生,这样的精英化教育能够保证导师与学生的充分沟通与交流。根据国内高校的特点,我们建议根据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规律,将本科生导师分为大一学生的励志导师和高年级的专业导师。

(一)大一学生的励志导师

励志导师从专业教师中选拔,由教师个人申请和学科推荐相结合,在全面考查的基础上,经院学院批准予以聘任,聘任期一年,可连聘连任。每位励志导师负责指导3至4名学生,励志导师每学期至少要与学生见面会谈3次以上,认真解答学生在专业学习、科研创新、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与系学生工作组、辅导员交流沟通,及时反馈学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与不足。

(二)高年级专业导师

高年级专业导师制度,即在大学二年级以上,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学生与导师进行双向选择。学生进入导师实验室进行科研训练,参与课题研究;专业导师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进行实验创新、课题研究、专利发明、发表科研论文等提供机会和专业指导,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知识和能力基础。鼓励学生申请《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由学生自主申请,教师进行监督指导。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大学生积极投身实验室参加科研训练,参加大学生科研项目。

励志导师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专业印象,度过大一的迷茫期;在大二之后,学生渐渐对专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因此在选择专业导师的过程中,很大一部分学生会选择在大一时给予自己专业指导的励志导师,专业兴趣渐渐建立,因此本科生导师制是必不可少的。

四、结语

学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关注,高校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辅导员、班主任和本科生导师等所有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都应当参与到全员育人的过程中,采取多种手段提高服务意识,统筹协调,齐抓共管,做到全体教职工都关心和重视学生,建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需求,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 参 考 文 献 ]

[1] 武玉红,张新颖.论新时期高校“全员育人”的困境及对策[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9):154.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3] 郑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宏亮2014年8月讲话[Z].2014.

[4] 杜智萍.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模式探析[J].大学教育科学,2006(6):50.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人才培养实践
提高实验动手能力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