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日常行为规范课程化的研究与实践

2019-08-04沈迪斯

关键词:课程化农村小学实践

沈迪斯

摘 要:在农村小学,学生大多数由祖辈教养,由于和父母相处的时间较少,在家里得到行为习惯的正确指导不多。在校虽然班主任会指导、督促本班孩子的行为,但是系统的、有规划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训练也并不多。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开展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课程化的研究并进行了实践。

关键词:农村小学;良好的行为习惯;日常行为规范;课程化;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1-026-1

学生在学校中学习,各方面更重视的是“智”。农村小学的德育活动不多,针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实践的活动更少。行为规范就如同一个口号,虽然一直被提起,但并没有得到重视。它的实施也可能是一周或者一个月中重点强调的,但过了这个阶段,有了其他重点活动可能就会被淡化,缺乏持续性和持久性,有时刚刚改变的行为由于不再强调又渐渐的回到了过去。

鉴于上述情况,为了更好发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指导作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校开展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课程化的研究并进行了实践。

一、制定课程化研究的目标

为了利用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我们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及心理特点,在经过德育小组成员及班主任共同讨论后,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划分、细化成每个年级的每个阶段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并利用晨会课、班会课进行反复宣传强调。学校还通过开展家校合作,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引导纠正,以促进孩子的进步与改变。

二、划分不同阶段学生及学习内容

为了对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进行合理划分,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先将学生进行了划分:一、二年级为低年级段,三、四年级为中年级段,五、六年级为高年级段。

低年级段的学生由于刚进入小学,他们活泼好动,不能适应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对课堂的常规不太熟悉;认字量较少,对一些规范的内容他们读不懂也理解不了,也不明白怎么去做。所以要求他们知道和做到的日常行为规范内容主要有第三条、第五条、第十条、第十一条和第十五条。这几条有的是关于最简单、最基本的与人相处的文明礼貌;有的看似容易,但是却是听好一节课必须从一开始就训练养成的课堂习惯;也有的是需要家长帮助孩子才能做到的,如请假,从低年级就开始要求也有利于老师与家长更好的沟通。这样的划分能帮助孩子们从最初就开始明确的知道应该怎样听课、怎样文明的说话、怎样认真的及时的作业,为孩子们今后良好的行为习惯打好基础也为今后更有效的学习提供保障。

中年级段的学生比起低年级阶段的孩子,他们记忆东西更有技巧,理解能力也更强,他们对规范的内容能熟记并明确该如何转化成行为,很容易受到激励,乐于学习榜样。但是自我控制力还不强,行为习惯容易反复。所以在中年级阶段更强调的规范是第一条、第四条、第六条、第七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和第十四条。这几条有的是关于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的,如“两操”、值日生工作;有的是关于和同学相处的。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都是老师可以督促帮助学生养成的,并且可以树立榜样使学生更自觉、主动的去进行行为的模仿、养成。这样的划分能让该阶段的学生行动起来是更有积极性和目标性,增加行为习惯养成的成功率。

高年级段学生的一些习惯已经养成,不太乐意改变。同时此阶段学生对自身行为可能产生的结果有了预见性,明确的知道自己行为是否正确。但此时他们还出现了一些青春期的特点,较为叛逆,追求独特、个性,为了展示自我、让自己较“出众”,有时明知道言行不对,他们还是会去做。对于思想并未成熟但是自己却觉得已经是成人,常常出现和父母沟通以及情绪问题高年级阶段的孩子们,日常行为规范的第二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和第二十条可以指导和帮助他们。其中有几条规范的强调可以督促他们有意识的约束自己的行为,减少沟通问题。同时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开始乐于参与实践活动,并且在公共场所会有意识的模仿成人,另外几条规范就可以提供行为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的遵守公共场所秩序,得到他人较好的评价,也减少了负面情绪的产生。

在将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划分好后,我们学校的每个班级根据各自的内容进行了实践。

三、日常行为规范课程化的实践及成果。

1.行为规范课程化的实践模式

在农村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主要指导者是班主任。因此,我们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根据年级段划分好后,具体的实施要依靠班主任利用每日晨会课进行宣传、讲解,帮助学生明白应该做什么,并督促学生去做。每月利用一节班会课进行班级内学生行为的讲评,选出榜样,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鼓励学生改变不良习惯,促进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防止反复。学期结束时,学校还会对行为习惯表现较好的学生和进步较大、整体表现较好的班级进行表扬,发放行为勋章、购书券以及免作业卡等奖励,进一步巩固和刺激学生养成的好习惯。

2.课程化实践取得的成果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努力,学生的行为有了变化和进步。低年级的学生懂得了上课秩序、见面会主动问好、课间不再到处乱跑;中年级的学生能和同学友好相处、不打打闹闹、有集体荣誉感、做好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高年级学生能遵守公共場所的秩序、和父母较好的沟通。整个校园排队、集会、就餐的纪律较好,教室整洁受到了来督导的领导的表扬。

[参考文献]

[1]武勇.小议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方法与对策[J].神州教育,2017(08).

[2]俞建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训练课程化的实践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新德育,2006(04).

猜你喜欢

课程化农村小学实践
对“家庭教育课程化”的认识、探索与建议
浅谈班级主题课程与环境区域的有效运用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