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批判性思维在初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践

2018-11-13朱丽

速读·中旬 2018年9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素质教育实践

朱丽

摘 要:“批判性思维”是西方许多国家的教育目标,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成为人格独立、情趣高雅、头脑开放、善于沟通、勇于质疑、明辨是非、不迷信权威、有创新能力的人。在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引入高等教育。一般认为“批判性思维”只能在高等教育阶段进行。而笔者认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从初等教育抓起。本文从初等教育角度出发,对“批判性思维”的定义、构架、需求、实践等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希望能对中小学素质教育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素质教育;初等教学;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相比之下教育的发展却显得滞后,教育不适应经济发展已成为一个普遍的共识。从20世纪80年代起,教育界开始尝试改革——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探索中许多中国学者借鉴西方教育模式,将“批判性思维”引入中国教学,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将“批判性思维”作为教育目标是许多西方国家做法,比较典型的范例是美国。目前,我国“批判性思维”教学大多集中于高等教育阶段,且多为理论研究,而对教学方式的构建和置入却实证不多。至于“批判性思维”在初等教育中运用更是凤毛麟角,人们还在习惯于“师道尊严”“唯书是信”,很少提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创新。

一、批判性思维的语源与定义

“批判性思维”是英语Critical Thinking的直译。最早起源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时期,希腊文kriticos(提问、理解某物的意义和有能力分析,即“辨明或判断的能力”)和kriterion(标准)。从语源上说,意为:“基于标准的有辨识能力的判断”。但经过长期发展“批判性思维”的定义呈现多样化,比较典型的有美国哲学学会的定义:“批判性思维是有目的的、自我校准的判断。这种判断导致解释、分析、评估、推论以及对判断赖以存在的证据、概念、方法、标准或语境的说明。”从这些定义来看,存在一些多逻辑难点不易理解。这里我们仅采用李嘉玉老师的定义,即:“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观察事物、理解事物的思维体系。就是说对任何事物,都不要主观去说对或错,而应当从不同角度、全方位的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二、批判性思维的构架与元素

“批判性思维”的基本构架是:思维技能和批判精神。思维技能是指一些:比较、分类、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方面的能力,可归纳为下列八种:抓住中心思想和议题;判断证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判断推理的质量和逻辑一致性;察觉出那些已经明说或未加明说的偏见、立场、意图、假设以及观点;从多种角度考察合理性;在更大的背景中检验适用性;评定事物的价值和意义;预测可能的后果等。批判精神是指一种求真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即应用合理的反思、理性的质疑和辩证的扬弃,发现事物的本质。

三、批判性思维的偏见与误区

在“批判性思维”培养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两个误区,一是“批判性思维”只在高等教育中重要,而在初等教育中不重要。二是“批判性思维”只在教育活动中重要,而在现实生活中不重要。“批判性思维”既然成为高素质人才的一个必备条件,那么在思维模式形成初期,就应把“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潜在的因子灌输给学生,使学生从小就养成一种“批判性”习惯,然后随着知识的不断加入使“批判性思维”得以不断完善和应用,从而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四、批判性思维的缺失与修炼

谈“批判性思维”缺失,往往有个误区:即只讲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缺失,而不讲或很少讲教师的“批判性思维”缺失。

其实,教师“批判性思维”缺失更为严重。具体表现为:在伦理关系上,体現为师尊生卑,而非平等互动;在教学管理上倚重教师的法理权威,而非感召引领;在教学方法上侧重于死记硬背,而非鼓励独立思考;在价值引领上主张一元导向,而非多元交流;在对待知识态度上注重传承延续,而非批判超越;在教学评判上习惯于分数至上,而非全面发展;在教育形式上追求功利化和工具化,而非人格塑造。教师“批判性思维”缺失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障碍。

五、批判性思维的实践与应用

有学者曾尖锐提出,中国的教育小学阶段是培养“乖孩子”,中学阶段是培养“高分数”,大学阶段是培养“高技能”。这种评价也许不够客观,但反思我们传统的教育文化,以传授知识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分数为标准的考评制度、以升学率为目的的管理机制等,有意或无意地禁锢了教师和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如下:①预设伏笔,启发学生批判思考。“批判性思维”教学就是要培育学生的批判精神,当然这里讲的批判不是完全意义的否定,而是指一种不迷信权威,不轻信书本,能发现问题,能自主求证,能独立思考的精神。要达到这个目标,从小学第一课开始就要在学生心中消除对老师的盲从;②布置陷阱,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大胆质疑是“批判性思维”的第一要素,在学生眼里,老师和书本都是神圣的,是知识的化身,是不可以否定的。这种“唯书是信”“为师是从”的人格,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③多向求真,破解学生惯性思维。习惯性思维正好是“批判性思维”的反面,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应用一些多向求真的方法破解学生惯性思维,以达到此消彼长的目的。

六、结语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并不排斥其他思维品质的培养。恰恰相反,它能促进各种思维品质的协同发展。“批判性思维”是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独创性、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也不是靠课堂教学就能完成,需要各方面不懈努力。本文仅是笔者对“批判性思维”的一些初浅认识,水平有限难免错漏,敬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李嘉玉.中国教育缺乏批判性思维.http://news.youth.cn/jy/201508

[2]王海龙,赵凯歌.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8,3(26).

[3]武宏志.论“批判性思维”[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1).

[4]齐晓恬.浅谈对教育目的问题的认识和理解[J].

[6]曾金玲.国内外“批判性思维”研究述评[A].中国论文网,2013,14(1).

[7]武宏志.何谓“批判性思维”[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4(4).

[8](美)查坦德等著,王蕙译.最佳思考者: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9]360百科:批判性思维词条.

[10]肖薇薇.批判性思维缺失的教育反思与培养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5(1):6-7.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素质教育实践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