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苯酞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6-12-26王金刚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9期
关键词:丁苯酞临床疗效

王金刚

【摘要】 目的 探讨丁苯酞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神经系统变性病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维生素B1、金刚烷胺、胞二磷胆碱、多巴胺替代剂、神经节苷脂等常规药物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 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指数评分为(51.3±3.6)分, 对照组为(50.8±3.1)分,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 观察组ADL指数评分为(40.5±4.3)分, 对照组为(47.3±3.6)分,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0%, 差异具有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病效果显著, 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不良反应少, 是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病患者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 丁苯酞;神经系统变性病;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9.095

神经系统变性病起病比较隐匿, 病情进展较为缓慢, 且预后较差[1]。此病的发病病因及机制尚不是很清楚[2], 致使治疗此类疾病尚无特效的疗法。为此, 有必要探索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病的有效药物, 进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已有研究表明[3], 神经系统变性病和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密切相关。所以, 推断通过线粒体功能和能量代谢的改善, 可以达到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病的目的。有研究认为[4], 丁苯酞能够改善线粒体功能以及促进细胞能量代谢。为此, 本文将丁苯酞用于神经系统变性病患者临床治疗, 以评定其临床应用价值。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神经系统变性病患者, 男 45例, 女35例;年龄33~74岁, 平均年龄(51.7±7.4)岁;病程 1~8年, 平均病程(5.2±1.5)年;腓骨肌萎缩症 26例, 多系统萎缩30例,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24例。入选的病例符合腓骨肌萎缩症、多系统萎缩、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等神经系统变性病的临床诊断标准[5];排除并发其他严重病变者、精神异常者、妊娠者等。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维生素B1、金刚烷胺、胞二磷胆碱、多巴胺替代剂、神经节苷脂、盐酸米多君(管道)等常规药物治疗, 并给予饮食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丁苯酞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1001H4002)治疗, 0.1 g/ 次, 2 次 /d。两组患者住院连续治疗3周, 出院后则继续服用药物进行维持治疗。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6]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实施ADL指数评分, 并测定血凝肝肾功能指标。ADL指数评分较前降低>6分为显效;ADL指数评分降低2~6分为有效, ADL指数评分降低<2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ADL指数评分比较 治疗前, 观察组ADL指数评分为(51.3±3.6)分, 对照组ADL指数评分为(50.8±3.1)分,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 观察组ADL指数评分为(40.5±4.3)分, 对照组ADL指数评分为(47.3±3.6)分,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25例, 有效12例, 无效3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2.5 %, 对照组显效20例, 有效10例, 无效10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75.0%, 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P<0.05)。

2. 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1例呕吐, 1例恶心, 1例腹部不适, 1例皮疹,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对照组出现1例呕吐, 2例恶心, 1例腹部不适, 1例皮疹,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神经系统变性病和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部分患者的发病和环境因素紧密相关。已有研究表明[7], 神经系统变性病与遗传性疾病一样均存在线粒体不正常的情况。腓骨肌萎缩症、多系统萎缩与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等是比较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病。脊髓小脑共济失调可侵犯人体小脑、脑干与脊髓。腓骨肌萎缩症会使得自主神经系统及小脑等部位受累。多系统萎缩可累及锥体外系、脑干与脊髓等部位。已有研究证实[8], 神经系统变性病的线粒体功能大部分是继发性改变, 不过线粒体异常目前已经得到证实。为此, 从理论上来说, 改善线粒体功能可以达到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病的目的。

相关研究显示[9], 丁苯酞可以增加线粒体膜的流动性, 对线粒体膜具有较好的稳定作用, 也可以提高线粒体的活性。为此本文推测丁苯酞可以用于神经系统变性病治疗。目前, 关于丁苯酞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病的研究报道尚少[10]。为进一步探讨丁苯酞在治疗此病方面的应用价值, 将丁苯酞注射液用于腓骨肌萎缩症、多系统萎缩、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等神经系统变性病临床治疗中, 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6个月后, 观察组ADL指数评分为(40.5±4.3)分,

对照组为(47.3±3.6)分,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 丁苯酞能明显缓解神经系统变性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高其生活质量。原因可能是丁苯酞改善了患者线粒体代谢障碍, 促进了线粒体功能恢复, 进而可缓解神经系统变性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 丁苯酞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病效果显著, 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不良反应少, 是治疗此类患者的理想方法。

参考文献

[1] 姚梦枝, 肖志杰, 许念桂, 等.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4, 31(9):860-862.

[2] 张天宝. 丁苯酞对神经系统变性病及遗传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社区医学杂志, 2016, 14(11):62-63.

[3] 范红波, 陈军芳, 许杰, 等. 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在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蛋白质寡聚化研究中的应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5, 15(2):388-390.

[4] 刘建国, 戚晓昆, 姚生, 等. 丁苯酞治疗神经变性病及遗传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08, 15(6):468-469.

[5] 梁顺今, 李红梅, 全红梅. 丁苯酞联合神经节苷酯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 15(18):28-29.

[6] 刘静, 薛梅, 朱玲, 等.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及多系统萎缩小脑型临床分析.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2010, 6(5):257-260.

[7] 杨森, 王虎, 王琦, 等. 盐酸多奈哌齐治疗18例多系统萎缩的临床研究.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09, 7(2):116-118.

[8] 胡晴, 李瑞芳, 曹梦莹, 等.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橄榄桥脑小脑萎缩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33(1):84-88.

[9] 王永盛, 吴志鹏, 王苹, 等.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1(31):58-60.

[10] 刘建国, 戚晓昆, 姚生, 等. 丁苯酞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病及遗传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转化医学杂志, 2009, 22(2):75-77.

[收稿日期:2016-10-08]

猜你喜欢

丁苯酞临床疗效
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丁苯酞治疗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的疗效观察
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