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创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016-08-23许以彬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7期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主体性情境创设

许以彬

【摘要】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主动性,通过还原历史情境、角色扮演等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使历史知识不再是没有生命的知识点,创造实践情境,突出主体地位,巧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思维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参与到历史的变革与发展中,不仅能快速的吸收知识,也能使历史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关键词】情境创设 中学历史教学 运用 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66-02

伴随着新一轮中学课程改革的到来,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是,当前的历史教学中还存在着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的普遍现象,课堂以老师为主体,将学生视为承受知识的容器,教学中一味填鸭灌输、包办代替。注重传授而不注重让学生自己探索,注重灌输而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注重教学方法与内容的统一而不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性,片面强调学生受动的一面,抹杀了学生能动的一面,束缚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所谓的情境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主动性,使中学历史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一、还原历史情境,增强学史兴趣

教师通过利用图性、影像、课件等载体,创设直观形象,逼真感人的历史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让学生尽可能在这种情境中既能了解历史知识,又不断增强学史兴趣,让历史知识不仅只存在课本的有限文字叙述,还在新闻播报、电影故事、专题报道等知识载体中。教师通过选择好可行度高的图片或影视资料,加上生动的语言叙述,架设起中学生与历史知识之间的学习之桥,缩短了历史与现实间的距离。如讲解必修2人教版专题一第二节《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的丝织业知识点时,通过播放考古纪录片《马王堆汉墓出土记》和《丝绸之路》片段,让学生在观看中了解古代中国丝织业的有关知识和成就,也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文明的璀璨而赞叹。在讲解必修1人教版专题七第二节《美国1787年宪法》中有关三权分立的内容时,播放有关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奥巴马总统要拨款救市的提议被国会否决的新闻报道和有关克林顿总统被弹劾的专题报道,让学生对三权分立的知识结构有了直观形象的认识,同时对美国国家的历史有了更浓厚的兴趣。

二、创造实践情境,突出主体地位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使学生善学、乐学,就要把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历史课本中解脱出来,而最好的办法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参加实践活动。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充实教学内容,既丰富了教学形式,活跃了课堂氛围,又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实现了课内外学习的结合,在学习中完成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如在上必修2人教版专题一《古代中国的经济史》时,笔者布置了一道课外实践题,让学生分组查找不同年代的货币资料,到课堂上与同学共享。这种方式既让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可谓一举两得。

在讲解必修2人教版专题四《近现代生活习俗变迁》中,我让学生分成衣食住行和婚嫁丧葬五个小组去寻找资料,了解福州在近现代有关社会习俗的变化,在课堂的交流中同学们兴趣高涨,整个学习过程开阔了知识视野,做到知识的碰撞。我印象最深的是刘巧丽同学通过收集她家族三代人彩礼和婚礼仪式的变化来反映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化的提高。在讲解必修1人教版专题六《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时,为了加深对罗马法的理解,可通过模拟法庭,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从而对罗马法的有关制度产生更准确理解和认识,也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

三、巧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思维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使学生的心智得到发展,在教学中利用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形成“问题意识”,从而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质量,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创设好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顺着老师的思路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并能主动提出问题,激发其探究历史的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对日后用客观心态看待社会问题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讲解必修1人教版专题三第二节《辛亥革命》时,为了实现更好地理解辛亥革命有关史实,笔者在课程讲完后设计了几个问题:①孙中山先生之前没有明确反帝,但帝国主义为什么不支持他?②袁世凯为什么能窃取革命胜利果实?③辛亥革命功绩如何判定?结果有一个同学在课后问了我一个问题——为什么鲁迅先生作品当中有很多描写当时农村的悲剧人物(如阿Q、华老栓、祥林嫂、闰土等)?可否说明辛亥革命对农村的影响不大?另一角度也印证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本身缺乏群众基础的观点?在讲解到必修2人教版专题八第二节《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欧共体和欧盟这个知识点时,我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探究:①为什么会有欧共体和欧盟的组建?②欧元的使用对欧洲一体化有何好处?③为什么有些欧洲国家不愿意加入欧元区,如英国?④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引发一些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危机,个别国家甚至威胁要退出欧元区,你认为欧元结局如何?结果学生在师生合作中激发求知欲望,展示了个性,做到了知识的积累和思维的散发。在教学之余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因此经常能收到学生主动提出的一些让老师赞赏的问题,如在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中为什么只有中国和中国台北、香港,而没有澳门的参与?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区别?工业革命对人类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些问题让笔者能感觉到同学们在读书中思维的开放性,也是他们的历史探究能力很好的体现。

总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的历史教学要激励、唤醒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的积极性。正如英国学者汤普森说过:“学校的历史教学,不是把焦点集中在历史本身或发生了什么,而是集中在我们如何具有对历史的认识,最重要的就是接触和反映探究的过程,获得知识的方法,其次才是涉及历史探究的结果。”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就是应该善于利用运情境教学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学会合作。我们历史教师更应该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发挥情境教学在课堂中的积极作用,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人”,这样才能促使历史课堂成为学生兴趣的课堂和收获智慧的课堂。

无可厚非,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是我们教师工作之重。然而由于各个地区区情、校情、学情等诸多因素不同,导致教师对于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亟需进一步整合与探讨,以确保对学生教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如何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需要一线教师在试行情境教学中摸索,乃至得出一套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的可行性方案,对各层次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触类旁通。

参考文献:

[1]姚高文.情境的创设与知识的构建[C].教学广场,2005,(6).

[2]薛健宗.新教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教学理论研究,2005,(4).

[3]纪国和.新课程视野下教师教学技能的新取向[J].教学与管理,2003,(4).

[4]胡波.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C].课程.教材.教法,2004,(7).

[5]魏淑芳.情景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中的运用[J].陕西教育,2011,(3).

猜你喜欢

中学历史教学主体性情境创设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影响名师成长的威胁性刺激及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启示
环境史与中学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