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6-08-11张瑛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0期
关键词: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

张瑛

【摘要】 目的 观察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常乐康)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 110例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55例。对照组患儿予常规治疗, 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73% vs 69.09%), 且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情况、日均胆红素下降值和结束治疗所需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明显, 缩短了治疗时间, 具有安全、见效快的特点, 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辅助治疗;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0.0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ect by duplex butyric acid bacteria living bacterium powder (Changlekang) in adjuvant therapy of neonatal jaundice. Methods A total of 110 infants with neonatal jaund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5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herap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duplex butyric acid bacteria living bacterium powder as adjuvant therapy. Comparison was made on curative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92.73% VS 69.09%), and its adverse reactions, average daily decreased bilirubin value and treatment end time were all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s all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Duplex butyric acid bacteria living bacterium powder provides precisely clinical effect in adjuvant therapy of neonatal jaundice. This method can shorten treatment time, along with advantages of safety and quick onset. It is worth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Neonatal jaundice; Duplex butyric acid bacteria living bacterium powder; Adjuvant therapy; Clinical effect

新生儿黄疸指的是在出生后28 d出现的以血清胆红素进行性升高导致皮肤黏膜及巩膜出现黄疸等一系列表现的疾病[1]。根据黄疸和胆红素变化程度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其中以病理性黄疸的损害较重。但是对于新生儿来说由于脑膜屏障功能的不健全极易导致胆红素透过脑膜屏障而损害脑组织, 严重时可引起不可逆性的脑功能损害, 称之为核黄疸[2]。及时判断黄疸类型并进行及时的干预治疗是避免核黄疸的关键所在。本研究在于观察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 为临床上更好的治疗该疾病提供用药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1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 经检查血清总胆红素≥220 μmol/L并符合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标准, 排除合并新生儿颅内血肿、胎儿窘迫、新生儿溶血综合征及感染性疾病等。其中男60例, 女50例;胎龄2~27 d;出生体重610~950 g。所有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5例。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 主要包括间断蓝光照射(10 h/次, 间隔10 h后继续照射)和药物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商品名常乐康, 山东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S20020014)治疗, 2次/d, 0.5 g/次, 治疗终点为黄疸消失。比较对两组患儿治疗后黄疸下降情况及临床效果, 同时观察两组并发症情况。胆红素的测定采用日本达能公司生产MINOLTA JM-103型黄疸仪进行测定, 取均值为经皮测胆红素浓度(mg/dl)。

1. 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文献[3]中的方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治疗3 d后新生儿皮肤黄疸消失, 血清总胆红素降低至<200 μmol/L;有效:治疗3 d后新生儿皮肤黄疸较前明显减轻, 血清总胆红素含量降低至256~200 μmol/L;无效:治疗3 d后新生儿皮肤黄疸无明显减轻, 血清总胆红素含量仍>256 μmol/L。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血清总胆红素变化情况比较 观察组日均胆红素下降值和结束治疗所需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治疗安全性比较 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有8例(14.5%)患儿出现不良反应, 其中4例腹泻、3例皮疹、1例食欲下降;观察组有2例(3.63%)出现不良反应, 其中腹泻及食欲下降各1例;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特征为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 大量研究显示造成新生儿黄疸发生机制主要如下几点[4]:①新生儿肠道内缺乏参与胆红素代谢的细菌因而无法产生尿胆原, 致使胆红素进入肠肝循环增多而吸收入血增加, 这也是引起新生儿黄疸的最主要原因;②新生儿血液中的红细胞寿命较短, 约为80~100 d, 明显短于成人的120 d, 导致短时间内大量红细胞破坏造成胆红素浓度急剧升高;③新生儿肝功能不完善, 肝脏内参与胆红素代谢的Y蛋白含低下, 摄取胆红素能力有限, 不能及时将游离胆红素转化为结合胆红素而致病。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可以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转变为尿胆原并随大便排出, 从而减少进入肠肝循环内的胆红素。新生儿肠道功能不完善, 肠道内的菌群容易失调, 这时候给予适当补充外源性益生菌制剂有望调整失调的菌群, 恢复正常肠道功能。微生态制剂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有效药物, 根据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大致分为益生菌、益生元及合生元, 其中以益生菌为具有代表性。益生菌指的是对宿主健康有益的微生物, 其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机制如下[5]:①正常人体的肠道内寄生有大量细菌, 按照功能可分为正常菌群和致病菌群, 正常情况下二者保持平衡, 其中大部分为有益菌。益生菌制剂可以增强肠道内正常菌群的数量及活性, 调节肠道菌群比例, 减弱有害菌群 的功能;②降低肠道内有害的葡萄糖醛酸酶活性, 增加肠道内的pH值, 从而达到减少直接胆红素向间接胆红素的转变, 增加肠腔内容物和渗透压增加胆红素的排泄;③增强肝酶活性促进胆红素的转化排泄;④调节肠道蠕动功能促进排便治疗消化不良。本研究中使用的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是益生菌, 主要成分是酪酸梭状芽孢杆菌、婴儿型双歧杆菌。其可通过参与胆汁代谢, 降低肠道中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 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 酸化肠道, 促进肠蠕动等机制促进胆红素的转化和排泄。酪酸梭菌是益生菌制剂中的原籍菌制剂[6, 7], 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并利用。当酪酸梭菌肠道后即开始分泌酪酸, 促进炎症消退和肠道黏膜的生长修复, 同时可以调节肠道内的菌群, 促进有益细菌生长, 抑制有害细菌生长, 还可以补充光疗导致的核黄素破坏从而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8, 9]。本研究结果表明, 加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口服, 日均血胆红素下降值增加, 黄疸消退时间加快, 优于对照组。益生菌制剂是一类比较安全的药物, 目前国内外尚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报道, 因此可放心用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此外, 在辅助退黄的同时, 还能调整肠胃功能, 增进食欲, 助消化。

总之,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明显, 缩短了治疗时间, 具有安全、见效快的特点, 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潜继旺. 妈咪爱与培菲康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比较. 中医儿科杂志, 2011, 7(6):27-29.

[2] 金汉珍, 黄德珉, 官希吉. 实用新生儿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0:266.

[3] 黄欣, 李艳, 黄志华. 微生态制剂干预新生儿黄疸机制研究.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2, 14(1):54-55.

[4] 余暮雪, 陈东平, 尹仲娇, 等. 微生态制剂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作用.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3, 15(5):277-278.

[5] 陈荣. 酪酸梭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散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38例临床观察. 中国医药科学, 2013, 3(21):90-92.

[6] 陈红旗, 夏阳, 石忱长, 等. 益生菌制剂对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014, 22(2):74-81.

[7] 张德晓. 复合益生菌的培养优化及其制剂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东北农业大学, 2014.

[8] 张娟.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联合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2015, 2(35):7261-7262.

[9] 陈曦, 孙炳伟. 表皮生长因子(EGF)与肠道黏膜损伤的修复.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 16(2):177-180.

[收稿日期:2016-03-30]

猜你喜欢

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
养血清脑颗粒辅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Ⅰ级疗效观察
LED冷光源与常规蓝光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及副作用对比
中药退黄汤颗粒剂与传统饮片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血浆置换在重症肌无力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新生儿黄疸血清总胆汁酸和胆红素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