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5-10-21赵静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14期
关键词:兴趣培养

赵静

摘 要: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实施,让我们深深意识到,语文不仅是以一本本抽象的教材存在着,更为重要的是,他是我们的母语,在21世纪告诉发展的今天,以它独有的开放性和实践性领先于其它学科,拥有无以伦比的魅力。那一个个优美的方块字,承载了千年的文明,孕育了秀丽的风光,草长莺飞,荷叶田田,秋阳的绚烂,冬雪的晶莹,秦皇汉武,积淀了岁月的痕迹,让我们迷醉留恋。但现实的高中语文课堂往往又是另外一番情状,语文是高考的必考科目,教师注重成绩的提升而忽略了学生的内在兴趣,“填鸭式”教学,知识死板的梳理,作文是带着镣铐跳舞,长时间的这样,学生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了。所以,高中语文课堂改革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让学生主动学习语文,参与知识的构建。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 兴趣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5(b)-0166-02

高中学生面对高考,课业繁重,时间是最宝贵的,因此,有效的时间达到有效的学习效果是教师给与学生的最好的帮助。特别是高中语文教学,学生面对枯涩难懂的文言文,在花费大量时间还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哪来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高中语文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构新型的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构建,布鲁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而动力是学生再学习的关键点,是思维创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条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所以,教师一定要下功夫,积极创设学习情境,触发学生的兴奋点,我认为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利用情感教育,启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爱是最好的教育”高中学生看似强大的群体,其实因为升学,情感各方面的压力都很大,心里很脆弱,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学生,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里,放下师道的权威,成为他们的朋友,学生从心灵上悦纳你,就会爱戴你,进而爱屋及乌,喜欢你教授的科目。赫而巴特说的好“孩子需要爱,特别是当孩子不值得爱的时候”,教师尊重每一个孩子,爱是纯洁的,爱的内容里,不能有一点渣滓;爱是至善至诚的,爱的范围里,不能有丝毫私欲,这样,才会有“亲其师,信其道。”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一个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上,优美的语言,灵动的教学方法,会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学生如沐春风,在你精湛的语言里,看到瀚海壮美的的夕阳,康桥边波涛里的水草,结着紫丁香愁怨的姑娘,学生深深沉醉,你渊博的知识,多变的教学方法,打动学生,学生由衷钦佩你,在语文课堂之外,教师爱护学生,张扬学生的个性,师生形成融洽的朋友,这温馨的氛围,学生学起来会乐此不疲,甘之如饴的。其次,教师还要严格要求学生,严格是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学生在对你有了崇拜爱戴的情感的前提下,会知晓你的严厉里包含的特殊情感,学生会更从心里信服你,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人格魅力,世上没有相同的叶子,教师的爱是博大的,允许学生犯错,深情鼓励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枚小小的种子,教师给于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开放属于自己最灿烂的花朵。潜移默化中,良好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自然而然的建立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启发,高效的学习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精心设计导语,“点燃”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语文教学课堂,语文教师应该注意创设有效的语文情境,先声夺人,一出场,就要抓住学生,点燃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融入课,积极主动探究新知。这是一堂课的关键,可以从设计导语开始,让学生向而往之。学习《鸿门宴》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大家听说过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么?“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个成语的原话是什么?出自哪里大家知道么?对,就是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中。公元前206年,在新丰鸿门(今陕西省)举行了一次特殊的宴会,史称“鸿门宴”,这也是项羽和刘邦之间的一次攸关宏图伟业以及性命的宴会,那么“鸿门宴”到底是怎样的一次宴会?项羽和刘邦又在宴会上显示了怎样的英雄本色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鸿门宴》。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兴趣被点燃,教师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迅速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学生兴致盎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课堂,学习效果倍增。

3 通过阅读,激发学习兴趣

高中学生阅读时间有限,如果在阅读课上,随心所欲,不知要领,就会浪费时间,得不偿失,阅读可或者阅读时间就会形同虚设,学生学不到知识,就会渐渐失去阅读兴趣。而大量的语文知识都来源,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在学生阅读时,提出要求,规范阅读方法,点拨阅读技巧,议论文,说明文,小说,散文,诗歌,问题不同,阅读方法不同,学到的知识也不同,教师要分门别类,有的放矢,帮助学生有效学习。让每一位学生在阅读时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学生就会对阅读产生兴趣,杨振宁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学生有了兴趣作为动力,接下来的学习就水到渠成了。在阅读的同时,教师有意识的让学生摘录,然后引导学生对摘录进行赏析,慢慢的,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阅读感悟升华了,作文水平也会相应提升。一连串的友谊反应,得益于兴趣的建构。

4 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引起学习兴趣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这就告诉我们,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一旦对问题感兴趣,就会主动探究,兴趣是不会说谎的,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被激发,创新能力也會应用而生。在讲解《雨巷》一诗时,教师质疑:“这是一首旋律优美的诗,戴望舒在这首诗里有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这个姑娘是谁呢?和作者有关吗?”一语落下,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各抒己见,经过热烈的讨论,学生意识到了这是一种象征手法,表面上是说姑娘哀怨彷徨,实际上是说诗人自己理想难以实现。学生豁然开朗,恍然大悟。因此,恰切的问题,激发兴趣,诱发思维,学生受益匪浅,在这样的课堂,常常收到让教师都惊讶的效果。

5 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兴趣

信息技术链接高中语文教学,给高中语文带来前所未有生机活力,还语文本来的面目,让语文华丽转身,让语文的美好淋漓尽致的发挥。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功能性,声情并茂,语文在它的打磨熏陶中,变得更灵动,充满生命的张力,学生在这样的语文课堂里,欣赏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气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清,“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的自在,“且放白鹿青崖间”的洒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无怨无悔、“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大义凛然,而这些其实都是考试的重点,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机械的记忆,学生浪费大量时间,却依然茫然无措,但在这有声有色的课堂,学生学的津津有味,记忆的感觉也发达起来。语文是流动的音乐,强调的是丰富的人文情感,而传统的教学扼杀了语文的情感教育。信息技术链接高中语文课堂,让学生陶冶了情操,感受了语文之美。

6 提供成功机会,促进学习兴趣

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语文教师应该抓住学生学习的心理,做到因材施教,虽然教师会很辛苦,但看到学学生在即预设的课堂,都学有所成,找到自己的位置,学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也是幸福快乐的,这也是教育的本真所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因该尽最大努力确定教学目标,备学生,因人施教,让每个学生在你的课堂里,都有成功的体验,教师激励赞赏学生,须知,教师的一个微笑,句轻声的表扬,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喜悦和幸福感,在这样愉快的氛围里,学生的思维得到最大发展,兴趣激发,教师积极创设语文活动,让学生积极参加,在合作中探究知识,不仅锻炼团队合作精神,也在探讨中学到方法,收益终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爱学乐学语文。

7 开展丰富多采的課外活动,激活学习兴趣

教师采取新鲜活泼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经常开展与语文紧密联系的活动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感知语文的天地广阔,语文源自于生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注重语文知识的应用,避免闭门造车,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教师可以在课外让学生收集“奇妙的对联”,“趣话汉字”演讲比赛、“新词语与流行文化”辩论赛、作文比赛等活动,这些活动,即增长见识,积累信息,又使学生尝到学语文的幸福,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语文的热情。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多方面语文素质为方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作为一名教师若能让孩子们在书山中以趣为径,在学海中以乐为舟,他们将会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得更广、更远!因此,高中语文教师任重道远,应该永远保持不竭的动力,创新教育的激情,让每一节课都精彩迭出,异彩纷呈,妙趣横生,给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

参考文献

[1] 语文学习[Z].2007(2).

[2] 心理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师范教育中心组编[Z].2007(5).

[3] 心里学报[Z].2008(1).

[4] 素质教育论坛[Z].2010(2).

[5] 高中语文教学考试报:(高中版)[Z],2010(7、8、9).

[6] 李海林.言语教学论[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兴趣培养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