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筑家长“浸润式”陪伴策略的实践与研究

2023-03-03李培珍林安青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3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策略研究陪伴

李培珍 林安青

[摘要] 通过对“浸润式”陪伴策略的实施和研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巩固、内化、提升陪伴模式创新成果,并将成果辐射到社区,让更多的家长受益,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 “浸润式”陪伴;策略研究;课程建设;实践;成效分析

《浙江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中明确指出:父母是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应当履行家庭教育义务,对家庭教育负直接责任;应当加强自身修养,注重言传身教,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可见,家长学习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是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关键一环。学校开办的家长学校应当从家长实际需求出发,开发设计适合家长学习成长的课程,通过亲子共学系列课程、云端家长微课堂、亲子主题活动等形式,让家长在“浸润式”陪伴学习中“浸理念,润心灵,落于行”,不断提升陪伴效果,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一、“四难”困扰,影响陪伴效果

儿童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在家庭中既需要家长做成长导引,也需要完成自我蜕变。《家长陪伴情况问卷调查》的600余份有效问卷显示,现实家庭教育中存在着比较典型的难以避免矛盾频发、难以有效控制情绪、难以顺畅组织交流、难以巧妙化解冲突的“四难”问题,从家长的角度来说,他们亟需获取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从孩子的角度来说,他们需要的是自由而快乐的陪伴。在此基础上,本课题意在通过对小学生家长陪伴行为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尝试根据其显露出来的问题,提出相关策略并进行实施,从而缓解亲子间的矛盾冲突,达到有效陪伴的理想状态。

二、“三式”学习,提升陪伴能力

基于以上问题,研究主要通过以下三种学习形式来提高家长“浸润式”陪伴的能力。一是亲子共学课程,研究开发课程内容和开展模式,通过8-10次的团体辅导来提高家长的陪伴能力,解决具体的陪伴矛盾;二是分析调查数据,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运用焦点解决的相关理论制作主题微课,为家长提供精准的学习途径和范例,比如学会赞许、寻找例外等主题微课;三是线下主题活动,以活动来改善亲子关系,提高亲密度,让家长和孩子通过互动体验,切实提高陪伴的效果。

三、“两抓”设计,构筑研究策略

(一)抓研究思路设计

1.调查并收集分析数据

根据收集的数据,对被调查对象家庭陪伴的基本情况进行剖析,以此为基础围绕研究的几个维度进行分析,并对调查结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差异比较和归因分析。

2.设计并实施课程学习

调查结果显示,家长在陪伴孩子过程中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及交往沟通方式策略不足,设计相应的课程,组织家长学习。

3.总结并测评学习成果

在实施课程后进行总结归纳,并对受益对象进行课程学习后测,在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的基础上,结合家长陪伴子女现存的问题提出相关策略以供借鉴。

(二)抓研究过程设计

1.巧用理论,保障课程设计合理

巧用“归因理论”指导亲子陪伴,积极的归因选择会对孩子的自我认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从而达到形成积极效应的目的。

巧用“依恋理论”设置家庭游戏,帮助儿童形成安全依恋,为儿童后期良好人格的形成与人际交往打下基础。

巧用“正面管教理论”形成家长教育指导模型,帮助家长形成教育的基本态度,通过积极教育的方式激发儿童的内在驱动力,达到进一步完善人格的目的。

巧用“焦点解决理论”指导家长将正向引导、赞赏、找例外等策略运用于亲子沟通,从而提升亲子陪伴的实效性。

2.探寻策略,研思亲子陪伴深度

针对家庭陪伴存在的问题与分析,研思亲子陪伴深度,本研究从亲子共学、云端课堂、主题活动三个层面进行策略探究。具体实践探究如下:

(1)实践一:亲子共学升涵养

很多家长储存的知识不能很好地提取出来,不能很熟练地运用到孩子身上。根据“学习金字塔”的理论,使用小组讨论、实践体验习得的方法知识留存率達到75%,如果教授给他人,留存率将达到90%。因此,采用家长成长营的亲子共学形式,召集同质家长和孩子,通过团体辅导,将知识渗透于活动中,通过体验唤醒家长的内部动力源,不断地实地演练来提高应对孩子问题的策略。

①三方联动共学形式

《家长陪伴情况问卷调查》及《低段小学生家长有效亲子陪伴的调查》数据显示,44.1%的家长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容易冲动,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32.6%的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习惯使用责备、抱怨的对话模式;25.7%的家长对孩子的成长不能准确了解,比较重视自己的情感体验,忽略孩子的感受,将自己的要求强加给孩子,不去探究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基于以上调查,设置课程内容时,在知识架构上包含了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方面。培训的对象有亲子、家长、学生,三方联动,共同参与,共同学习。

②四步实践共学体验

第一,招募成员:拟好招募令,家长自主报名。成员是同质的,由需求决定成员的性质。

第二,组建团队:确立团队名称,制定团队学习目标,做好团队约定。家长、学生团队完成团建活动。

第三,开展活动:团体建设阶段开展亲子、学生、家长的专场活动,通过亲子游戏来加强互动,加深亲子关系亲密度;通过家长专场来提升家长认知水平和陪伴效果;通过学生专场,使其更了解自己和家长,学会有效沟通来处理亲子冲突。

第四,完成作业:每次活动进行现场分享、活动总结,鼓励家长将活动体会分享给爱人,并积极在孩子身上尝试运用。

③动态调整共学方案

通过访谈的形式了解家长参与课程前后的行为改变程度来测评课程学习的效果,及时动态调整课程实践方案。

(2)实践二:云端微课学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对家庭教育知识需求量增大,但来自社会竞争的经济压力导致家长的学习时间严重被挤压,故而需要一种简短而完整的学习形式,在短时间内实现家庭教育能力提升。云端家长微课堂应运而生。微课教学围绕某个知识点,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进行展示,相较传统教学模式更为简短快捷,对于家长来说接受度更高。

如幼小衔接系列课程结合了准一年级孩子家长的心理特征,从他们亟需的学习指导出发,进行内容的选择,旨在通过内容讲解给予家长行动的方向,缓解家长的焦虑。在云端微课、微视频制作完成后,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学习,并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推出,面对全社会进行开放。

(3)实践三:主题活动心相融

为了帮助父母和孩子增进对彼此的了解,促进亲子间的友好、有效沟通,开展系列亲子活动,是对亲子情感的推动。

亲子手账本。通过写手账的形式进行亲子沟通,学生把自己当日的感悟、收获、抱怨都记录在手账本中,家长进行点评、点赞,同时家长也可发布自己的工作感受、生活感悟,供孩子了解,亲子共建亲密手账本,心灵陪伴在文字间流淌。

亲子生日宴。将仪式感付诸实践,以生日为例,从增进了解的目的出发,由孩子担任总策划,完成活动规划、礼物准备等任务,既让生日仪式变得隆重,又能让陪伴真实发生,还能锻炼能力,一举多得。

亲子共同体。围绕亲子间的默契小游戏展开,旨在增进父母与子女间的了解。通过精心设计的各个活动环节,促进亲子关系和谐,增进亲子间的交流,为家庭搭建沟通的舞台。活动为亲子情感的建立、相互了解和信任提供了大量的现场实践体验,如“你是我的脚”“我是你的眼”“你比我猜”等专项游戏,都可以诠释家庭中“爱”的真正含义。

班级“家庭节”。每年开展一次班级“家庭节”活动,每个家庭隆重出席,以家庭为单位开展才艺比拼,通过完成集体项目,如知识竞答、游戏互动等,提升亲子陪伴的深入性,增加亲子默契度。

四、“三維”收获,实践成效推广

(一)“三维”收获显成效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悉心陪伴与教师的耐心引导,只有三者间达成和谐稳定的三维关系,才能真正体现出个体所存在的重要性,并发挥其角色作用,成效如下:

1.带来养分滋润心灵

对于年龄小、心理脆弱敏感的学生来说,家长的陪伴赋予他们安全感,让他们获得学习和游戏的心理支撑。通过亲子共学的参与以及诸多亲子活动的有效开展,提升了他们的安全感,缓解了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后的陌生情绪与学业压力,可以做到安心地学习,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学生在参加亲子活动过程中还能初步培养合作精神和规则意识。前者主要在家长合作完成的活动中获取,后者则是在游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这些都是培养学生个人能力的重要渠道。

2.实现陪伴华丽转身

缺乏亲子陪伴意识的家长往往乐当“甩手掌柜”,微课程、亲子共学和主题活动为家长提供了受教育的契机,也提供了陪伴孩子的平台,推动自我责任感的肯定机制,增加个人的亲子陪伴意识。

微课程以一种简单易懂的方式将家庭教育的理论知识普及给家长,提高了家长的教育能力。而亲子共学的课程内容以团体活动形式展开,通过现场模拟、情境演练的形式来提升家长在生活实践中的陪伴能力,获得孩子发展的感性经验,加深对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不同相处模式的理解。再借助亲子活动这一媒介,将理论结合到实践当中,真正提高了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使得亲子陪伴从形式走向内容,实现华丽转身。

3.促进团队专业成长

教师在策略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学会了思考和总结。每一次活动前需要提前准备,进行理论学习,活动后要及时总结经验找不足。在这一年多时间里,团队钻研教材,主动探索实践,及时提炼收获。可以说,整个团队经历了“拔节式”的成长。团队成员开展常态性公开课,课余找寻书籍,悟理念,提升家庭教育能力。团队成员积极参加各类微课、论文比赛,成果颇丰。在研究过程中,形成了一支有着较强家庭教育能力、团结合作的团队。

(二)实践成果广辐射

经过实践表明,家长陪伴能力的提升和综合素养的提高都产生了显著的作用,特别是家庭教育微课,以情境导入,以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家长的情感共鸣;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案例提出相关理论;拓展延伸,提出问题,接收家长反馈,进行线上互动交流的结构模式,简单易操作,可以将课程辐射到社区或者在其他新媒体平台进行推广,让更多家长受益。

亲子陪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笔者通过“浸润式”陪伴的研究,为学校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上积累了实践经验,为存在着亲子矛盾频发、家长难以控制情绪及无力化解冲突等各项问题的家庭提供了有效帮助。研究成果还需要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巩固与内化。诚然,亲子陪伴研究仍有很广阔的空间,需继续关注和探索,加以充实与丰厚。

[参考文献]

[1]侯坤.有约必践呼唤家长重视陪伴义务[J].甘肃教育,2017(06).

[2]黄丽.家长,请做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陪伴者[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20).

[3]孙颖. 家校合作育人的课程化思考与实践[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09-10(005).

[4]李茹. 家庭陪伴阅读现状调查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20.

[5]谢扬. 小学生家长学习陪伴研究[D].扬州大学,2020.

[6]邵长丽.小学阶段家长陪伴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8(21).

李培珍   浙江省丽水市秀山小学,高级教师。

林安青   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育才小学。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策略研究陪伴
陪伴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陪伴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