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成长共同体: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实践探索

2023-03-03张玲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3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双减

张玲

[摘要] “双减”政策的颁布,使家、校、社三方成为推动“双减”政策落地的主要力量。现实教育中存在较多的培养误区,如家校社“各自为政”、责权边界不清等,这促使我们亟须通过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思维来探索“双减”背景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进而激发协同育人新动能,塑造面向未来的教育新形态。本文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主场进行探索,在家庭主场中发展内需式驱动,在学校主场中推进提升式培育,在社会主场中提供开放性展现,让家庭、学校和社会成为学生成长共同体。

[关键词] “双减”;家校社;协同育人;学生成长共同体

“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参加全国政协医药卫生界教育界联组讨论时指出:“家长们一方面都希望孩子身心健康,有个幸福的童年;另一方面也唯恐孩子输在分数竞争的起跑线上。这些问题都属于社会性问题,不是教育部门单独可以解决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研究解决。”如何解决教育领域的一些棘手问题,依赖于协同育人作为支撑。

一、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存在的问题

1.家庭内部教育思想不协调,方式不统一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的教育和引导对孩子的成长起到关键的作用。但家庭成员的经历、价值观和知识水平的差异,导致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观念容易出现分歧。现在很多家庭中会出现这样一种状态:孩子忙于应付学习,不参与各种家务劳动;家庭成员之间,尤其是爸爸妈妈和祖辈之间教育思想不协调、方式不统一,从而影响了教育效果。

2.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不统一,指导不深入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需要家长、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学校与家庭的默契。但现实生活中,家长和学校在教育孩子方面常常会有不一致的表现,如教育过程、教育方法等存在不协调的情况,亟须提高家长和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学校作为教育主场,在提高教学方式的同时,和家庭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和计划中,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学会科学的教育方法。

3.家、校、社“各自为政”,影响教育生态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人,但事实上还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人才培养误区。学校、家庭、社会“各自为政”是导致教育生态失衡的主要原因之一。推动五育全方位融合,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升,迫切需要以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构建为抓手,综合施策,以应对教育未来新样态。

二、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特色举措

随着2021年7月4日“双减”政策的颁布,家、校、社三方成为推动“双减”政策落地的主要力量。因此,本校基于“双减”这一背景,积极探究家、校、社三方协同育人的新路径。通过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思维,积极探索信息时代背景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进而激發协同育人新动能,塑造面向未来的教育新形态。

1.家庭主场:家庭研学,发展内需式驱动

(1)“小主人计划”,在践行中探究

“小主人计划”是家、校、社同频,联手打造学生劳动体验平台的项目。学生参与班级量身定制的劳动课程,并在家长的帮助下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开展义工活动,在家校合作的前提下开展“小店长”的职业体验活动。

通过“班级劳动课程量身定制”“家庭巧手岗点阵布局”“社区红领巾站扇面辐射”“职场实践课立体覆盖”等途径来实践体验(见图1),并采用多渠道评价促进家校社共育,从中逐步促成学生劳动能力的提升,促进劳动价值观的形成。

(2)“亲子阅读·行走”项目,在陪同中驱动

“阅读·行走”项目是在原学校亲子阅读活动的基础上,加推“亲子阅读·行走”项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引导学生在教师、家长引读中,走入书本学习,走出书本实践,带着书中的知识去探索自然、社会,到生活现场去感知、体悟,获得新知。

例如,学生在学校学习了文章《记金华的双龙洞》之后,在家长指导下开展“溶洞形成之谜”“金华双龙洞探秘”等项目研究。或查阅资料,感受各种溶洞的形成奥秘;或去金华实地看一看,感受溶洞的别有洞天。亲子走读项目,让学生在行走的过程中增长智慧,培养社交礼仪,提升探索的勇气和实践的能力,有效提升综合素养。

(3)“隔代互学”项目,在指导中学习

隔代互学是指祖辈与孙辈一起生活、互相教学、双向互动的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方式。祖辈对孙辈进行看护的同时,基于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人生感悟等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孙辈在陪伴祖辈的同时,基于自己特长、新现代技术等进行指导。此项目,从学校指导到家庭活动,再到社区展示,学校、家庭、社会三场协同,发挥隔代教育的优势,解决隔代教育的方法,增进亲情,加强沟通,互学互长,营造祖孙生活新样态。

“隔代互学”项目主要通过种子家长引领、特色项目创设以及在全校范围内推进等路径实施(见图2)。

祖孙互学项目的内容是丰富的,主要围绕学校“礼书勇艺行”的育人目标推动祖辈与孙辈的相互学习。祖辈可以从“生活技能”“传统文化”“礼仪修养”“为人品质”等方面指导孙辈,而孙辈则可以从“信息技术”“读书看报”“健康生活”“娱乐活动”等方面引导祖辈进行学习(见图3),并通过祖辈互评、小视频展评、社区展示等开展项目评价。

2.学校主场:全校覆盖,推进提升式培育

本校秉承“和·乐”文化之魂,坚持“和而不同,知之乐之”的办学理念,以“厚德至和”为校训,以培育“礼、书、勇、艺、行”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小公民为育人目标。基于此,学校开发和推进了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三类课程,并与家庭、社会融通,促进共育。

(1)学科渗透:优化基础课程,勾连学生生活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开发学生生活资源,引导学生在活动情境中学习。在确保开足、开齐基础性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对部分基础性课程内容进行了改造。比如,每月1节班会课和每月1节科学课,开展X山生态资源的认识与保护项目化研究;再如,一、二年级每周1节音乐课,邀请校外艺术机构的老师进校开展笛子教学。在学校特色和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坚持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优化基础课程的实施品质,联结学生生活,体现学校特色。以音乐课为例:

(2)拓展课程:依托学生兴趣,弘扬学生个性

校本课程针对性强,目标明确,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学校在拓展性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既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和意愿,又切实考虑家庭、社会资源的开发。教研团队分别开发了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拓展型课程体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需求,充实和丰富着眼于开发学生潜能、拓宽学生视野、强健学生体能、激发学生乐于学习、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受学生欢迎的拓展型课程。

除了学校资源外,学校还开发了家长资源和社区资源。如每天延长晚托时间的“故事妈妈”,邀请会讲故事、热爱读书的妈妈走进学校,给托管班的学生讲书,组织读书活动;“爸爸课堂”,请有专业特长的爸爸来校讲课,开设牙齿保健课、中华武术等;请老手艺人开设灯彩工艺等课程。开发学校、家庭、社会三场资源,依托学生兴趣,从多角度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可以在学习和锻炼中获得更多的益处,弘扬个性。

(3)探究项目:挖掘多元智能,发挥学生特长

探究类课程,在于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让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创设的学习平台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围绕问题开展真正的研究,并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探究型方面的课程中,学生以部分自主开发的科学类课程为主,如“水火箭”“我爱模型”“挑战机关王”等课程。此类课程将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不管是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还是探究型课程,都需要在其实施过程中,开发学校、家庭、社会三场资源,与家庭相融合,创新课程的实施方式,让学生在协同教育中真正参与到课程中来,在课程的学习中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积累和多方面能力的提升。

3.社会主场:社会践学,提供开放式展现

为弥补学生综合素养培育上的实践性缺失,本校积极开发社会资源,为学生创设一个可以锻炼自我,从理论化转变为实战型操作的形式,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扩大参与社交与学习的范围,让学生真正身处社会中,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促进个人成长。

(1)场馆学习,增进结构化内容了解,提升认知

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遵循,基于地方场馆资源,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整合教育力量,强调突破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延伸。

学校德育核心团队依据年段特点,遵循长程性教育原则,开设基于场馆的实践教育课程,邀请家长志愿者全程参与活动,把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等情感落实在活动体验中,通过实地参观观察、收集、体验本地历史遗迹、人物掌故、风土人情、精神风貌等,自觉践行优秀文化传統及精神,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充分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才干,提升活动能力。

(2)城市综合体,增强社会职业体验,促进发展

城市综合体是以建筑群为基础,融合商业零售、商务办公、酒店餐饮、公寓住宅、综合娱乐五大核心功能于一体的“城中之城”,拥有多重功能。借助这一场所,学校可充分利用其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的社会经验积累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服务。

本校积极对接某商城这一城市综合体,联合多家门店,推出“小店长”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场景中实现做小店长、小小讲解员、餐厅服务员等职业的体验,给他们健康的教育和职业启蒙,满足他们对社会的好奇,以及试探生活角色的渴望。同时,学生在职业要求的约束下、在社会角色的限制下、在往来顾客的监督下,有意识地提高礼仪规范、融洽社会交往、挑战自我,将各方面素养落实在点滴细节中,实现在活动中收获成长。

在活动结束后,各门店也会授予学生“优秀小店长”称号,以此肯定学生的表现,这对于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3)校媒联合,网络直播云班会课,创新教育

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及学科知识日趋融合的背景下,各种联合教学逐渐趋于常态化。而媒体作为受众面最广的媒介,在学生和家长中间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力。

“校媒联合”这一模式的尝试很有必要,它打破了学校原有的资源限制,使学生和教师可以更深刻而直观地感受媒体带来的新鲜资讯和不同的教学方式,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多元化、系统化的思维方式。学校和媒体之间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有助于相互之间取长补短,促进教育和共同提高,对当今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022年4月初,本校携手海宁大潮网和海宁“大潮之声”,完成了海宁市网上“云班会课”的首次尝试,这是结合媒体开展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之举。在这一堂班会课上,“大潮之声”的主播和学校老师一起,带着学生通过“缅怀·传承·践行”层层递进的形式,向英雄致敬,笃志践行,用实际行动迎接更美好的未来。这一堂课的时间虽短,却让学生厚植了爱国主义情怀。不仅如此,这样的形式也让学生领略到海宁市“大潮之声”的工作性质和内容,在学生的心中种下了职业规划的种子。

家庭、学校、社会作为“双减”工作的重要阵地,在“三场同频”的策略驱动下,形成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在以家庭为主场的内需式驱动中,孩子积极参与家庭生活,树立小主人意识。在亲子陪伴和隔代互学过程中,家长了解孩子的需求,树立科学的教育思想,协同祖辈教育,促进教育理念的统一;在以学校为主场的提升式培育中,学校积极开发拓展课程,创新教育方式;同时,家长和社会的参与,有效与学校教育相融合,实现教育合力;在以社会为主场的开放式展现中,社会、学校有效对接学生需求,实现场景融通,在知行合一中促进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马丽娜.例谈“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路径[J].师道·教研,2021.

[2]孙永鸣.新时代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内涵和特征[J].中国德育,2021.

[3]王玉娟.浅谈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模式[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11).

张 玲   浙江省海宁市桃园小学。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双减
“双减”重构义务教育格局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物联网工程专业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