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支持体系与构建探讨

2022-07-10殷丽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

摘  要:在各高校教育培养体系中,劳动教育课程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锻炼高校大学生劳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基础性课程。特别是自党的十九大以来,由于经济发展方式和发展模式的变化,社会对劳动教育课程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因而,研究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支持体系和构建,对完善国内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本研究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立足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意义,对现阶段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支持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通过丰富教学理念、打造专业的师资队伍以及建立教学考评体系等有力举措,可推进高校劳动课程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劳动教育课程;课程建设;支持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7-0079-04

自古以来,勤劳奋进一直都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创造财富的精神源泉,因而,在任何教育阶段的教学安排中,劳动教育课程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特别是对大学生来说,由于大学阶段是学生从学习生涯过渡到职业生涯的关键节点,高校的劳动教育课程教学更应该注重科学性和合理性,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参加社会劳动的意识、观念。但是,就现阶段高校的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情况而言,其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师资建设等方面存在着不足。因此,各高校应立足本校劳动教育课程的现状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全面统筹安排的基础上,积极构建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支持体系,以此提高劳动课程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一、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意义

(一)进行“德治”教育的根本所在

无论是在以基础课程教学为主的义务教育阶段,还是在以专业课程教育为主的大学教育阶段,都强调加强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大学是学生迈向社会的准备阶段,劳动教育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态度,养成热爱劳动、热爱人民的品德为主要目的,能够充分体现出“以德育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教学本质。现阶段,高校的教育课程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在于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在于对学生基本道德修养和劳动意识的培养。只有具备了两方面的综合能力,才能全面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人才和优秀劳动力。从这层意义上来讲,开设劳动教育课程是进行“德治”教育的根本所在,从道德思想方面为人才的社会价值实现提供了保障。

(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人类历史的演进过程中,劳动既是发展进步的动力,又是将人与其他动物区分开的根本标志,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社会。开展教育活动的目的在于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因而如果只重视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劳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将严重偏离教育的目标和指向。就高校大学生而言,学生须培养个人的社会实践能力,在社会劳动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从而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1]。

(三)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有效方式

在任何国家、任何历史时代,劳动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进步都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而且这一观点深深印刻在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因此,鼓励劳动,加强对国民劳动意识的培养一直是社会所提倡的风尚。当代大学生不仅是推动社会建设、经济进步的主体力量,还是引领社会思潮和风尚的生力军。开展劳动教育能够有效指导高校学生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并在投身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将“以劳动为美”的良好风尚传递给社会大众。从社会的角度而言,发展劳动教育有利于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促进社会平稳运行。

二、现阶段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中存在的缺陷

虽然现阶段全国各高校的劳动课程教育开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就教学质量和效果而言仍存在很多不足和缺陷,阻碍了下一阶段教学的开展,就具体实践情况而言,当前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一)教育理念落后

现阶段,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很多地方高校和任课教师在进行教学安排时都将重点集中于对学生的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上,忽视了劳动教育課程建设的重要性。很多任课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仅是以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考评为出发点,对教学安排的逻辑性以及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等关注度不高。学校的经费支持不到位,也影响了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偏离了这一课程开展的初衷。事实上,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和设置是出于教育的根本目的做出的具体安排,而以传统教育观念为基础的落后的教育理念,不仅会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且会阻碍教育体系的完善。

(二)师资力量不足

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缺少对劳动教育相关人才的培养,导致现阶段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开展时师资力量的断层,师资短缺。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高校会指派辅导员或者专业课任课教师来承担劳动课程教育的教学工作。但相比接受过专业培养的劳动课程教师来说,高校辅导员或者专业课任课教师缺少有效的教育方式,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相应的教学水平不高,影响了劳动教育课程的质量。

(三)教育内容不完善

与专业课程相比较,劳动课程教育是从思想道德层面开展的课程安排,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化,在对相关知识认识不足的情况下,没有规范统一的教学大纲,无法有效对教学内容进行统筹安排。在科技革命的影响下,新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由此导致劳动观念和意识发生变化。因此,在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的过程中,如果缺乏对时代特点和社会现状的把握,将导致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脱轨。

(四)教育资源不丰富

劳动课程教育的实践性较强,需要高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从而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但是,搭建社会实践平台对资金、管理水平等有严格要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单纯地依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加强高校和当地政府、企业的合作,通过多方参与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就社会现状来讲,缺乏高校和企业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桥梁,影响了相关教育资源的获取进程[2]。

三、构建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支持体系的基本思路

(一)学生是劳动教育课程的主体

在劳动课程教育过程中,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任务的设定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因此在构建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支持体系的过程中,应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情况安排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现阶段,在社会进步的同时,高校专业课程教育也进行了新的安排,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模式都发生了一定改变,专业课程教育的水平不断提高,但在劳动教育课程安排上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有关教育部门和高校任课教师可以考虑将劳动课程教育的开展和专业课教学的内容相结合,增强学生在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具体来说,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一方面,与专业课任课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寻找劳动教育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之间的契合点;另一方面,结合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对劳动课程教育的内容进行相应调整。

(二)提高劳动教育课程学时和质量的重要性

在高校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学时制”开始被引入高校的培养体系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学时制是指课程教学必须达到一定的学时,然后在此基础上以考核的方式评定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对此进行评分并纳入考评体系。劳动教育课程可分为理论观念教学和劳动教学实践两部分内容,任课教师可以对两部分教学内容进行综合评判,建立有效的制度,对教学工作的质量进行系统核算,从而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做准备。

(三)重视课程考评体系的科学性

劳动教育课程涉及具体的实践活动,而这部分内容难以用科学的指标进行量化。对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的评估缺乏科学性,会影响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鉴于此,高校可以应用互联网技术,打造专业的课程考核和交流平台,为每个学生注册账户,在账户内记录每个学生参与劳动课程实践的次数,并对每次实践的结果进行考评打分。最后,在每学期的期中阶段对课程质量和效果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课程效果进行下一阶段的教學安排。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是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的,课程考评体系的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要结合教学内容和社会经济变化而不断调整,确保其科学性和合理性[3]。

四、构建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支持体系的有效路径探析

(一)从思想道德层面丰富教学理念

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高校教育体系改革的重点,很多高校开始探索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学科建设相结合的新方式。在这一背景下,劳动课程教育作为高校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一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劳动教育课程的建设当中。考虑到教学理念对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过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学校应加强劳动教育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来丰富教学理念。只有意识层面形成了对劳动教育课程的重视,任课教师才能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质量,高校学生才能意识到劳动教育课程对于自身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劳动教育课程当中,达到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具体来说,主要应从以下两点入手:第一,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在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依据实际教学内容和教学开展情况来进行具体安排,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第二,提升教学质量,并依托互联网平台进行宣传教育。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绝大多数高校都开始基于互联网技术打造网络教学平台或学校专属的公众号。因而,高校在进行劳动教育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应全面提高课程意义,赋予其丰富的时代内涵和感召力。

(二)打造专业的师资队伍

在任何学科的教育过程中,专业过硬、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都是确保教学质量、实现既定教学目标的基本保障。特别是对于劳动教育课程这种涉及实践内容的学科,更应该有优良的师资队伍作为保障。然而,就现阶段的劳动教育课程现状来说,由于相关人才断层和高校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进行劳动课程教育的师资队伍不健全,且水平不高,为解决这一问题,各高校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邀请该领域的模范代表进行经验传授。在很多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都缺乏对本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方式的讲解,尤其是对于人文社会科学来说,这一问题尤为严重。因此,各高校可以利用校友会,或者任课教师利用自己的人脉,邀请与本专业相关领域的模范代表来校访问,并以小型演讲或座谈会的方式,向本专业学生讲解如何有效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工作实践。第二,对专业课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帮助其掌握劳动教育课程相关理论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任务。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专业课程安排占据绝对优势,因此,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最为清晰。并且,专业课教师更为了解如何对本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运用,对专业课教师进行相关培训的基础上开展劳动课程教学具有良好效果。第三,建立学生论坛,依靠学生之间的交流发挥带动效应,优化教学效果[4]。

(三)以教材内容为核心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体系

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社会时代条件有较强的关联性,而很多高校由于对劳动教育课程的关注度较低,导致教学内容不完善,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为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应立足于劳动课程教育的教材内容,结合本校的实际状况,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教育体系。首先,鉴于劳动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家教育部门在编撰教材的过程中,加入了劳动教育的作用并强调了劳动意识对高校学生的重要性。因而高校在建设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应以教材的基本知识点为理论框架,在这一理论框架的指导下,进行相关教育体系建设。其次,考虑到劳动教育课程具有的实践性特点,高校在相关教育体系构建过程中,应结合高校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和社会动态,在对本校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例如应用型高校可以针对本校应用型专业,如应用化学、临床护理学等专业,通过举办科技竞赛、社会实践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与当地企业进行合作,让学生能够进入企业的生产前线进行观摩或实习。最后,劳动教育课程是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国家教育部门在编撰教材或下达教育指标时,应及时更新教材内容。

(四)高校建立科学的教学考评体系

在当前的高校教学体系中,劳动教育课程是一门必修课,但是在高校的教学考评体系中,专业课程成绩所占比例较大,劳动教育课程成绩所占比例非常小。并且,劳动教育课在内容上较为抽象,难以利用直观的数字指标进行统计,高校教育负责人及专业教研组无法有效地对教学结果进行考核,影响了今后的课程开展。因此,高校教育负责人应积极与二级学院负责人、专业教研组和学生工作办公室等进行有效沟通,及时了解劳动课程教育的开展情况,并针对劳动课程教育的内容以召开教学研讨会的方式进行商议,制定最优的教学考评体系。首先,教育负责人应率先与劳动教育课程的相关教学人员以及学生建立有效的沟通,了解课程开展情况。其次,对以往的教学考评体系和学分核算方式的科学性进行考查,如评分标准、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的计算比例、考评分数等,在此分析的基础之上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考评体系。最后,在新的教学考评体系建立后,先以二级学院为试点进行考查,再将由此得出的成绩与往年的教学成绩进行综合对比,待对这一考评体系的科学性进行确认之后,再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推广。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对劳动教育课程中户外劳动实践活动的纪律监督,避免出现学生偷懒、打闹等现象,维护基本的教学秩序[5]。

五、结语

综合以上分析,在对劳动教育课程的相关概念与意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能够发现,劳动教育课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价值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全国各高校对劳动教育课程的关注度日益提高,相关教学实践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就现阶段的教学现状而言,劳动教育课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缺陷。鉴于此,构建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支持体系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因此,本研究结合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从丰富教学理念、打造专业的师资队伍、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体系和建立科学的教学考评体系四个方面探析了构建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支持体系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 张寒明. 建设具有时代气息的劳动教育课程[J]. 人民教育,2021(22):69-70.

[2] 于绯. 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改革:典型任务安排、学科交叉度与教法适配[J]. 韶关学院学报,2021,42(11):90-100.

[3] 张子睿,郭传真. 农林高校劳动教育融入德育内容刍议[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6(05):35-41.

[4] 杨富国,陆冠尧,陈忻,等. 地方高校劳动教育课的实践与探索[J]. 科技风,2022(02):20-22.

[5] 王丽娜,刘云祥. 劳动教育在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中的价值与实践路径[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2,35(01):100-105.

作者简介:殷丽(1973—),女,硕士,山東石油化工学院护理学院党总支书记,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为学生管理。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
优化措施,提高能力
软件工程应用型课程建设与实践
“需求导向”视域中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构建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质量建设研究 
高职机械类专业“CAD图形设计”课程建设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海图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