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导”为中心

2022-05-30郭格秀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导学案兴趣方法

郭格秀

[摘  要] 数学导学案是教学中重要的辅助资料,导学案的使用策略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的兴趣,体会学习的过程,发现学习的方法,总结学习数学的经验,从而提升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 导学案;兴趣;方法

导学案是促进学生课前预习,推动课堂师生互动以及保证课后及时反馈的重要抓手,因此导学案得到了很多教师乃至学校的青睐. 但是在实际编写过程中,导学案的问题也不少,比较常见的有拿来主义、形式主义等,有的教师直接将其他现成的导学案拿来使用,殊不知不符学情,反而制约了教学,有些使用导学案是为了应付检查,就是形式主义,没有起到导学案的真正作用,凡此种种,都与使用导学案的初衷完全不符.

导学案的重要功能在于“导”,引导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获取知识;从教师讲授为主转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为主;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导学案的真正作用,否则就是在增加学生的负担. 因此导学案的重点对象应抓住学生,以学生的需求为第一要务,重要功能应以“导”为中心,本文将结合笔者的实践,谈一谈导学案的设计,供大家参考!

导学案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坚持学习源源不竭的动力,只有兴趣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长期发展. 导学案的主要功能是激發学生学习的乐趣和探究的好奇心. 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要注意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既不能太容易,让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又不能太难,使学生严重受挫,失去挑战的勇气,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满足学生探索的欲望,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案例1  有理数的加法.

导入:同学们玩过数独的游戏吗?(学生纷纷点头)相信玩过的同学很多,数独游戏分为好几个难度,我们就以九格为例,就是把1~9个数字填进空格里,每行每列不重复. 那么今天我们可以尝试另外一种,在这些空格里进行加减运算,比如我想要用这9个数字填好,使每行每列和斜对角线相加都相等. (学生跃跃欲试)

很好,有很多同学玩得很快,那现在我把这些数字换成1,2,3,4,0,-1,-2,-3,-4,你们还会填吗?

设计意图  游戏是学生喜爱的活动,很多学生常常感叹如果学习像游戏一样好玩儿就好了,这不乏给教师一种启示,如何在教学中融入游戏. 学习之所以对学生不像游戏那么有吸引力,其原因在于学生大部分钟爱的游戏不需要花费太多脑力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了解了这两点,笔者在导入设计的时候引用了游戏,先通过较为简单的玩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再增加难度,提供一点挑战性,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进而成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导学案指导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工具,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没有工具就谈不上提高学习效率. 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学习如虎添翼.

例如几何图形的研究方法比较类似,学生可以把学习三角形的经验推广到学习其他图形,比如圆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等;学生可以把学习一次函数的经验同样用来学习其他函数,如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 学生还可以用同样的思路解决同一类型的试题,如数形结合,“胡不归问题”等,总之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导学案要引导学生发现学习方法.

案例2  新课学习“反比例函数性质”的导入设计.

在学习反比例函数性质之前,首先复习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相关概念,并进行问题设计.

问题1:刚刚我们已经复习了什么叫一次函数,你还记得一次函数有哪些具体内容吗?有哪些性质呢?现在我们又学习了反比例函数,你还想深入了解什么函数知识呢?

问题2 :同学们已经回忆了一次函数的相关内容,那么这些性质是如何得到的呢?你觉得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来学习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呢?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设计,首先帮助学生联系旧知,建立前后联系,导入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其次通过一次函数性质的学习方法引入如何学习反比例函数性质,建立方法联系. 这样的联系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既能温故知新,又能让学生不至于感觉到陌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更重要的是让学习方法得到延续,思维得到发展,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了学习方法,为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导学案体会学习过程

导学案的重要作用还在于引领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体会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在教师身边不乏可以见到有些导学案满满的都是练习题,导学案俨然成为课后作业的另一种形式,已经忽视了导学案的真正作用. 学习感受的获得需要体验学习的过程,从观察、实践、分析和思考中去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能将所学知识联系实际,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发展思维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导学案的设计要追求让学生体会学习过程,而不能只看结果.

案例3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活动1:作图题,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MN,垂足为O.

活动2:探究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问题1:通过刚才的作图题,我们不难发现MA和MB相等,NA和NB相等,并且OA与OB相等,那么,你能提出什么猜想呢?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条件综合判断,进行推理. 通过导学案充分引导学生利用特殊到一般的类比思想,进行归纳和推理,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问题2:请问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来证明你的猜想?

设计意图  猜想的由来是学生的推理和判断,通过验证证明自己的猜想,再一次进行思维的挑战,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 学生可以选取特殊的条件来论证自己的猜想,从多个角度证明自己猜想正确与否,为直接证明奠定基础.

问题3:请你尝试证明你的猜想,并说一说你的证明过程.

设计意图  通过前面特殊点的证明,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自己猜想的正确性,接下来的直接证明就是水到渠成,学生能够体会到获得成果的喜悦.

这两个活动由学生主动探究,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相比于直接获得这一知识点,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无疑作用更大.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发展了自己动手实践的作图能力、推理想象的逻辑能力,以及证明结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多角度地提升了自己的学习力.

导学案归纳总结经验

归纳总结经验,反思得失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步骤,所以导学案的最后一项设计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可以是总结解题的步骤和思路,可以是归纳一类题型的解决方法,也可以是总结某一知识点并进行归类和整理. 总之,学习离不开总结反思这一过程,反思才能完善知识体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案例4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学习反思.

经过案例3的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问题: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采用了哪些方法来研究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呢?你觉得有哪些方法可以让我们推广到学习其他几何问题中去. 这些方法当中蕴含了哪些数学思想?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反思数学方法,也是数学学习当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数学思想,从特殊到一般. 通过一道例题的分析,学生不仅知道证明的过程和结果,而且从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思想和数学学习方法,这对学生来说是受用终身的,在今后的自主学习当中将会一直推动其主动成长.

总之,导学案的使用不是为了增加学生负担,是为了给学生的思维发展搭建更好的平台,因此导学案的设计不能专注于一般的习题练习,要以“导”为中心. 通过导学案,学生会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数学如何与生活相联系并应用到生活中去,数学知识中蕴含着哪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如何指导自己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导学案的导向性作用.

猜你喜欢

导学案兴趣方法
可能是方法不对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