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院校新工科建设思路的探索与研究

2022-04-13李炎锋李俊梅乔雅心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8期
关键词:新工科国际化人才培养

李炎锋 李俊梅 乔雅心

[摘 要] 针对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对新工科的建设要求,分析了地方院校土木类专业建设新工科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创新能力培养不足、跨学科知识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追踪行业新发展技术及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的力度不够。在分析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土木类专业新工科建设思路和主要措施,即重构人才知识体系和专业课程体系,建立协同育人体系,加大国际化能力培养和建设适应新工科要求的师资队伍。研究结果对土木类专业开展新工科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新工科;土木类专业;人才培养;国际化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北京工业大学教学研究立项“ 新工科背景下土木类建环专业开展项目化教学的探索”(ER2020B021)

[作者简介] 李炎锋(1971—),男,河南新密人,博士,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建筑通风安全节能的教学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8-0085-04 [收稿日期] 2021-05-31

引言

随着中国对工科教育重视程度的加大,我国工程教育总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截至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三分之一为工科生。2016年,我国工程教育对“互联网+”“一带一路”做出了积极响应,教育部提出了新工科的概念。2017年,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召开了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并形成了“复旦共识”,其核心是要加快建设和发展以新经济、新产业为背景的新工科。之后,陆续形成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等。

一、新工科建设的内涵特征

新工科是相对于之前的传统(旧)工科的概念,其本质是“工科”,取向是“新”。在建设新工科的过程中,既要把握好“新”的取向,又不能脫离“工科”的本质。传统工科是指适应传统产业发展需求的工程学科,新工科则是指适应新经济或新兴产业发展的全新工程学科,它主要是以新技术或新技术交叉融合为基础形成的专业学科。具体来讲,新工科具有以下特征[1]。

(一)理念新

我国工科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集中体现在教育理念上,且实践行动的先导也是教育理念。以新工科的创新发展来带动工程教育的发展,应以教育理念的变革为先。新工科的教育理念更加强调突破“适应社会”的观念局限,强调直接把科学、技术同产业发展联系在一起。

(二)要求新

新工科作为一种新型的工程教育模式,保留了原有的育人本质,但是对人才的培养方式发生了变化。在建设新工科方面,首先要求健全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结构,这种结构是与全产业链对接,即从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到管理、服务,即人才结构新;其次,建立工程教育转型升级供给机制。

(三)系统性和开放性

首先,要从系统的角度充分认识和回应社会技术的进步和行业发展需求,不能维持“象牙塔”的办学模式,积极调研新技术(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传统行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找到结合的着眼点,合理预测未来传统行业与新技术的结合方向;其次,要设计涵盖研究、教育、实践、创新创业的完整建设方案,从战略性高度进行各个环节的建设布局和设置;最后,建立一套可持续的评价、反馈、改进的教育体系,为工程教育改革和持续发展提供新动力。

新工科建设是更高层次的开放式教育改革。高校要以我国工科教育办学加入“华盛顿协议”为背景,通过专业认证等措施,积极推进工程教育国际化发展,吸收、整合优质的国际高等工程教育资源,加强国际间学术和人才交流,加强国际领域的工程科技合作。

高校必须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进行新工科建设。对于土木类专业而言,更是要大力围绕“一带一路”积极探索适应中国历史、国情、文化的教育体制,建立能紧密结合我国的发展目标、未来方向的工程教育机制。办学要服务于党的治国理政,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服务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够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提高我国土木类专业工程教育面向未来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2]。

二、地方院校土木类专业建设新工科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近年来,高校招生人数不断增多。据不完全统计,国内高等院校设置土木类的本科院校超过500所,每年约有30万土木类专业毕业生进入到建筑相关行业从事工程技术工作。但现有土木类专业院校工科教育模式与新工科要求人才培养模式差距较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3]。

(一)学生创新能力不足,实践环节有弱化趋势

我国高等学校土木类专业学习,大多是专业课教学为主,强调知识学习的重要性。由于土木类专业办学历史悠久,传统土木类专业课程与教学已经形成一定的课程体系,授课方式以传统的老师讲述为主,形成了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只重视课本知识的讲解,课程实践部分有所欠缺。专业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学时不足,而且实践环节的设置针对性不强,在检验理论方面有所欠缺。相对滞后的课程体系与固化的教学模式,极可能会导致学生只会读万卷书,而不能行万里路。

(二)跨学科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新工科催生了以学科交叉为特征的新产业、新业态,以及以跨界融合为特征的新技术、新经济。目前的土木类专业大多数学生仅仅是对本专业知识的学习,只能做到“一专”,而不能达到“多专多能”的要求。专业与其他相关学科(如计算机、物联网、自动化、电工电子、人工智能等)互动机会较少,跨学科师资队伍匮乏。

(三)对学生实践与创新创业重视不够

强化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是新工科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但是,目前土木类专业对学生实践与创新创业重视程度不够,主要原因是:(1)总学分限制压缩使得实践环节的学时减少。以北京工业大学土木类专业为例,学分从原来的190学分压缩到160学分,实践环节的学分只能保证最低限值。随着就业压力增加,学生报名考研意愿增加,报名率已达80%左右,学生对本科阶段大三、大四阶段的实践环节重视不足,加上存在“急功近利”思想,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且很多土木类行业的工程单位出于“安全因素”考虑,不希望学生到现场参与工程环节,实践能力下降是普遍现象。(2)高校青年教师普遍是从校门到校门,教师队伍整体工程实践能力欠缺,几乎没有创新创业经验,因此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显得有点力不从心,而学校的创新创业中心的教师缺乏专业背景,很难深入指导学生结合本行业进行创新创业训练。

(四)追踪行业新发展技术及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的力度不够

新工科代表的是最新的产业或行业发展方向,建筑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以及建筑工业化方向发展。随着国家对建筑总承包模式(EPC)的推广,建筑行业强调产业链的整合,以此替代传统的专业化分工。由于互联网的超强跨界渗透能力,建筑行业逐渐形成了“互联网+建筑”的产业创新模式。“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要求学生具备国际化视野和不同文化背景的沟通交流能力。

(五)专业没有进行办学理念的彻底转变,教师对新工科认识不够

办学理念是引导行动的基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高校必须及时调整和更新教学理念[4]。土木类专业在新工科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树立新理念引导办学的具体行动,不能局限于满足传统行业领域的技术改造需求。第一,提高站位。高校办学不是简单的“流水线”加工合格产品,而是要立足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积极探讨本专业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人才培养方向,及时调整教学体系及教学内容。第二,紧密对接产业和行业。对于土木类行业,智能建造、建筑工业化、智能化运维管理等新兴技术在行业中的角色愈发重要,要对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平台建设及时调整。第三,要有引领未来发展的远见。我国土木行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处于先进水平。但是应该看到,现有的土木施工行业与数字化、智能化结合远远不够,很多数字化技术例如BIM技术停留在工程的部分阶段,远远未达到“全寿命、全周期”的应用阶段。对于低碳建筑节能减排处于设计阶段的技术堆积,多用于广告宣传,尚未进入实际运维阶段,没有真正实现建筑能耗管理“市场化、数字化、智能化”运维。通过建筑节能实现降碳、减排还任重道远。只有形成新工科办学理念,办学改革方案才能真正落實[5]。

三、地方院校土木类专业新工科建设思路

(一)重视继承与创新

高校建设新工科要根植于学校和专业的历史积淀和传统优势。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有60年的发展历史,传统的“科教兴国”“实事求是”“真刀真枪进行毕业设计”的办学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广大校友在工作岗位上把家国情怀转化为服务国家发展的实际行动,有力地支撑了国家和北京市的重大战略(京津冀一体化)、重大工程(2008年、2022年奥运工程)和重大项目(苏通大桥建设)。2015年以来,北京工业大学土木类专业通过建设“土木类一流学科”“土木类一流专业”(涵盖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茅以升实验班”、开设智能建造专业等手段探索传统的工程教育向新工科建设转型,通过“多层次选拔、竞争性分流”模式选拔优秀人才,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自主选择专业,完善本硕博一体化的统筹培养。

(二)开展项目化跨学科交叉教学,重构人才知识体系对专业课程体系

近年来,国内有专家提出了“大土木”的新概念,强调重点关注土木工程整个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我国传统的土木工程课程教学脱离工程实践,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大土木”的发展要求。

(三)改革教学模式,构建协同育人新理念

作为新工科专业,为抢抓教育发展机遇,迎接社会发展的挑战,需要及时转变以前的教学理念。在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基础上,结合新型产业学科进行多专业学科交叉学习。

(四)改革教育评价体系,保证工程教育回归到工程的培养模式

高等工程教育要明确其首要任务是服务国家,人才的培养成效和质量是新工科建设的核心,因此,需要建立以成果导向(Outcome Based Education,简称OBE)为教学理念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要重点衡量高校专业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是否提升了国家的创新竞争力、能否促进行业技术进步,要坚决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评价思路,避免以简单的量化数据(论文、引用)等作为评价指标。

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拓展实践育人平台,强化课程教学实验实践,重视实习实训;通过平台建设改变土木类专业工程实践环境,利用“政、产、学、研、用”的手段改变工程实践模式。在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必须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爱岗敬业精神和家国情怀。通过改革建立产学研用协同、跨学科培养、指导和服务创新创业为一体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五)实施人才培养的“本土化”与“国际化”

土木类专业要大力围绕“一带一路”倡议,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进工程教育国际化,吸收和整合优质国际高等工程教育资源,构建国际工程科技协作育人模式。加强与国际工程科技领域合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际会议,开阔视野。

(六)健全适应新工科建设需求的师资队伍

土木类专业进行新工科建设要树立“教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量为主线”的教学理念,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坚持引进和培养并举,加速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

结语

新工科专业建设需要以“学与教、本土化与国际化、实践与创新创业”三个任务为中心,以培养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为导向,完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同时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建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设土木专业建设新高地。

参考文献

[1]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

[2]武鹤,孙绪杰,魏建军.面向新工科的土木工程专业改造升级路径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8,27(6):12-16.

[3]蔡磊,向艳蕾,管延文,等.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8,27(5):9-13.

[4]夏建国,赵军.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刍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5-19+65.

[5]胡瑞年,劉璞.新时期高校“新工科”建设及发展路径研究[J].决策与信息,2019(1):111-122.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for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local universities, including insufficient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bility, insufficient attention to interdisciplinary knowledge education, and insufficient efforts to track the new development technology of the industry and cultivate students’ international vision.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the ideas and main measur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civil engineering, that is, reconstructing talent knowledge system and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establishing a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system, increasing the cultivation of international ability and building a team of teachers tha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e research results have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in construction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for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Key words: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talent train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猜你喜欢

新工科国际化人才培养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