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思考

2021-11-22李军良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思考培养学生

李军良

[摘 要]数学问题意识是学习数学的必备素质,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基础。学生只有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与探究;只有拥有提问的自由和权利,才会自觉主动地学习数学。

[关键词]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33-0040-02

新课程指出:“数学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出带有启发性和引领性的问题,让学生既能在探究问题的思维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又能在交流反馈中获得间接经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汲取知识、提升技能,不断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随之增强。”那么,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如何教学才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将发现的问题通过准确严谨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呢?下面,笔者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与大家商榷。

一、材料富有生命,使学生“乐问”

材料是教学的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蓝本,而有生命力的学习材料应具有客观性、专业性、拓展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只有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学习材料,赋予鲜活的生命力,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学生一旦对学习材料表现出深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会对自己暂时不知道但又迫切想知道的内容有很多不同的猜想,进而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一般都带有直觉性的逻辑思考,于无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在正式学习新知前进行大胆的假设提问。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教师创设生活化情境进行导入:“京东商城盐城分部新上架一批长方体的拉杆箱,这种拉杆箱的容积正好能装下12个棱长为1分米的教学魔方。同学们,你们能设计出优秀的拉杆箱外形方案吗?”问题出示后,学生马上开始动手画图,积极动脑思考,然后纷纷发表个人见解。“拉杆箱的材质要轻便,尤其是外出务工或者外派出差,这样用起来才省力,装行李往返方便。”“我想,拉杆箱的使用要注意环保健康,所以制作拉杆箱的材料应该是安全环保、无毒无公害的高科技材料,且设计上要空间容量大,耗材尽量少。”“拉杆箱的设计还要注意形状和颜色……”此时,教师顺应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何设计这个拉杆箱的外形,才能使材料的耗费最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不断进行逻辑推理,最后将这个经济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所谓耗材最少,就是要使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小。经过讨论交流与汇报展示,学生认为要想求出长方体表面积的最小值,必须先求出这个长方体的体积,然后根据体积一定来推导表面积的最小值。

其实,只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他们的思维之门就会被打开,各种各样的想法就会喷涌而出。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正确,也不管学生最终是否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的经验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就是一笔宝贵财富,这些是书本知识无法比拟的。上述教学,由于教师创设的生活化情境高度贴近实际生活,富有生命力,加之让学生设计拉杆箱的外形,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于是,为了寻求最优解,学生自然乐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二、创造机会,让学生“能问”

传统的数学课堂常常沦为教师的“一言堂”,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即使偶有自主探究的机会,也是在教师的简单干预和强烈暗示下进行的。这样教学导致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与机会,更没有自主发言权,他们只会察言观色,无法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更不敢提出有话题度的问题。即使教师放手让学生提问题,学生也可能因为没有经验积累和良好的思维习惯,而提不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如果学生能够提出有水平的数学问题,教师也常常会因为课堂时间不够而作罢或草草应付了事,导致学生的提问流于形式。因此,数学课堂中,如果教师能在重要的思维转折点,留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地进行探究和提问,那么学生就会体验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不难,发现只要认真探究、积极思考,提出问题也是件很有趣的事情,从而不由自主地组织语言进行提问,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能问”能力。

例如,教学《平均数》一课后,在练习环节,教师出示以下信息:“在关工委开展的‘抵制少年儿童网络直播打赏行动中,经过调研发现,整个5月份,本校五(1)班32人,平均每人直播打赏3.6元;五(2)班33人,平均每人直播打赏4.4元;五(3)班32人,平均每人直播打赏4.2元。”然后教师留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对这一熟悉的信息进行提问。学生思考后,纷纷提出問题:“三个班5月份一共打赏多少金额?”“哪个班打赏的金额最多?”“三个班平均每人打赏多少金额?”……时间一旦充足,言论自由一旦解禁,教师一旦放手给学生思考、探究,那么学生的思维之门就会彻底打开,各种灵感不时迸发出来,有价值的问题就会接踵而至。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汇报总结时,尽量让学生自己归纳提炼;复习旧知时,鼓励学生提出理论层次高的问题,使学生的认知跃升一个新台阶。

三、积极评价,让学生“敢问”

人都需要归属感和认同感,如果学生的提问得不到肯定和认同,久而久之,就会失去信心,甚至渐渐失语。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要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发言,并适时给予中肯、积极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成就感和荣誉感,慢慢地也就敢于提问了。

例如,教学《轴对称》一课时,教师先示范操作,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轴对称,再让学生自学并提问:“在自学课本后,你们有什么疑问没有?”就这么简单的一句问话,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少学生提出了专业性强的问题,如“圆到底有几条对称轴”“为什么定义对称轴时,要在后面加上所在直线的后缀”等。但是,由于学生之间客观存在个体差异,所以提出的问题有的过于浅显或词不达意。面对学生这样的问题,教师应多给予鼓励,少打击批评。如教师可以这样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这个问题本身没有错,但如果能离数学知识再近一些就更好了。”对于问题提得好的学生,教师则可大加赞赏,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想办法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并及时给予正面评价是很有必要的。另外,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问,对于有价值的问题,激励学生继续深入钻研,提出更高深的问题,发表更高明的见解。

四、技巧训练,使学生“善问”

“好问”是多思的基础,提倡“好问”并不代表信口开河。数学课堂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提出的问题一定要经得起推敲,经得住时间的检验。培养学生“好问”“善问”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也需要教师专业化的指导。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时不拘一格,应独树一帜,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不人云亦云;面对实验现象和操作结果,鼓励学生要经过自己独立认真的思考和缜密的推理,然后做出合理的假设和猜想。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恰好是教学重点或理解难点,这些问题本来也是教师要提出并解决的,但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来,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只是学生提问时常常词不达意或语无伦次,此时教师应及时救场,帮忙澄清修订,指导学生将自己提出的问题不断完善,把握提问的关键。特别是在学生似懂非懂时,教师的提醒和订正如同及时雨,让学生恍然大悟。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亮点,引导学生重新提出更优质的问题。

例如,教学《认识时间》一課时,创设情境导入后,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这时学生的思维之门被打开,问题喷涌而出:“钟是由谁发明的?为什么钟面要安装三根指针?”“钟面上的三根指针,它们的转速与工作原理有什么联系?”“为什么钟面上有大格,也有小格?大格表示什么意思?小格表示什么意思?”“钟面上为什么分为12个大格?长针和短针走过每个大格有什么不同的意义?”……于是,教师继续深化学生的提问:“短针(时针)走过一大格代表多久?12个大格代表多久?中长针(分针)走过一小格代表多久?中长针(分针)走过一整圈代表多久?”这样进行追问,既是教师对学生提问的肯定,又为学生的观察、探究指明了方向。循着这些问题,学生能针对性地探究钟面上三根指针之间的内在联系。当学生研究透彻这些问题后,教学重、难点自然也就攻破了。上述教学,因为问题最开始是由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的,所以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特别带劲。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不可或缺。只有师生通力合作,才能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提问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提问技巧,使学生成为提问能手,在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 戴春.学贵有疑   厚积薄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对策[J].名师在线,2021(16).

[2] 朱青.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三法”[J].小学教学参考,2021(14).

[3] 田学宏.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J].天津教育,2021(09).

[4] 周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意识的培养[J].新教师,2021(01).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思考培养学生
学生写话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