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主题化”的美术教学

2021-10-28边晓宁

江西教育C 2021年10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

边晓宁

摘   要:在小学美术“主题化”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感知、体验、想象、鉴别,从而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主题化”的美术教学,要凸显视觉性、艺术性和实践性,让学生获得切身的经验、认知,从而发展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美术   主题化   美术教學

小学美术“主题化”的教学是培育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主题化”是指围绕一定的主题,运用改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组织形式的方法,助力学生学习美术的过程。“主题化”的美术教学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还能发展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一、以“视觉性”为主题的美术教学

如果说音乐是一门关于听觉的学科,那么美术就是一门关于视觉的学科。无论是美术欣赏还是美术创作,都与视觉有关。以“视觉性”为主题的美术教学,就是要强化学生的美术感知,激发学生的视觉思维,催生学生的视觉想象。美术作品中蕴含的主题性的内容、形式、意蕴等,都依赖于学生的美术感知。

以“视觉性”为主题的美术教学,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器官作用。美术视觉不是简单地看,也不是随意地将学生扔进“图像的海洋”,而是要让学生以视觉为主体,结合其他感官,让美术学习成为学生多感官的协同活动。以“视觉性”为主题的美术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欣赏作品,还要引导学生欣赏自然、欣赏生活、欣赏创作、欣赏情怀。例如,在教学《装饰画》一课时,笔者首先呈现了著名画家丁绍光的作品——《乐园之梦》,引导学生读图、赏图、析图,从作品的表层信息入手,进行整体感知。整体感知能让学生获得对美术作品的初步印象,如作品的线条怎么样、色彩怎么样,表达了怎样的内容等。接着,笔者引导学生进行局部感知。相对于整体感知,局部感知更细致。以线条的感知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感知线条长度、粗细、曲折、疏密等。通过感知,学生能领略到美术作品的美。

以“视觉性”为主题的审美感知,开辟了学生美术学习的重要通道。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感知内容,还要引导学生感知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美术作品的形式比美术作品的内容更为重要。

二、以“人文性”为主题的美术教学

美术学科是一门人文性的美育学科,是美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在美术学习中,学生不仅能形成“美术的眼睛”和“美术的大脑”,而且能获得人文情怀的培养。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融入趣味和创意,发掘美术作品中的人文因子,对学生进行人文化的美术教学。人文化的美术教学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丰盈学生的精神,润泽学生的生命。

人文性是美术学科的基本特性。美术是一门经验性很强的课程,它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以“人文性”为主题的美术教育,应当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以点带面、层层深入地学习美术,从而让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画理”“物理”“意理”等。例如,《画家凡·高》一课介绍了凡·高曲折的一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凡·高的一些经典作品,如《向日葵》《星空》等,引导学生结合画家的生平进行解读。以作品《向日葵》为例,有学生从笔触入手,认为作品由急促的笔触构成,生硬、短小;有学生认为,作品表达了画家深层次的爱;有学生则从作品中看到了画家的孤独。在此基础上,笔者将凡·高的生平故事融入其中,让学生认识到作品实质上是画家本人深层次的情感的表达。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品是画家的个性表达。

以“人文性”为主题的美术教学,能让教师实现跨学科教学。“知人论画”,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作品背景、画家生平,将作品与人、时代等结合起来,从而让美术学习成为一种跨时空的对话。

三、以“情感性”为主题的美术教学

在美术学习尤其是美术欣赏、创造的过程中,学生会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这些情感体验一方面是鉴赏者对作品、创作者的感同身受,是一种移情性的感受与体验;另一方面是鉴赏者本人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等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语言都包含着情感因素,美术作品也不例外。

例如,美术作品中的对称式构图能让人产生安详感和严肃感;美术作品中的红色能给人吉祥、喜庆的感觉,蓝色能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让人的心情得到放松。教师要借助于视觉感官作用,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的美术学习向深层次发展。例如,在教学《画故事》一课时,笔者向学生展示了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的名作《田横五百士》,这是徐悲鸿先生运用西洋画表现中国历史题材的画作。除却画作中西合璧的特色、构图方式,笔者重点引导学生认识这幅画作中借古喻今的表现手法。在介绍画作的过程中,笔者给学生讲解了田横的故事,为学生的美术欣赏奠定了情感基调。学生认识到这幅画表明了从古到今中国历史上的仁人志士所尊崇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品质。在美术鉴赏教学中,以情感为主题引导学生学习美术,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助推学生的美术学习向更深层发展。

四、以“实践性”为主题的美术教学

美术作品是画家实践活动的产物。在引导学生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欣赏美,还要引导学生创造美,引导学生积极实践、创造,促进学生生命的成长。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实践,不仅能启迪学生的心智,还能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表现、尝试的机会,鼓励学生不断试错,从而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找寻属于自己的实践方式。例如,在教学《彩墨游戏》一课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对中国传统的彩墨画有所了解,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彩墨游戏,指导学生控制毛笔水分,并学会用彩墨来绘画。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水墨的浓淡变化,学会调出不同层次的墨色,让学生在创作中学习不同的用笔方法。当学生在实践中出现一些学习障碍时,教师要给予点拨、启发、引领;当学生在实践中出现一些错误时,教师要呵护、关爱学生,而不是呵斥学生,要给予学生改正的机会,让学生在试错中探寻方法。在美术教学中,一些美术技法的习得不是通过教师的“说教”就能实现的,而必须借助于学生的实践感受与体验。

实践是检验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方式。在美术学习中,很多学生往往“眼高手低”、脱离实际,而实践能让学生获得切身的经验、认知。在实践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唤醒、激活学生的美术学习经验,鼓励学生突破程式,不断创新。在美术实践中,学生能呈现个性化、多元化的美术学习样态。◆(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开发区学校)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
刍议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试论小学美术中的美育教学
美术教学中育人本位功能的彰显策略
小学美术快乐教学之我见
美术教学综合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开发动画资源 优化美术教学
关于提升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