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问学课堂”:催生学生深度学习

2021-09-30李倩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数学

李倩

[摘  要] 构建“问学课堂”,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生命的活力,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生长的力量。教学中,教师要以“问”促“学”、以“学”带“问”、“问”“学”相生,从而引发、催生、助推学生的深度学习。通过问、学,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 问学课堂;深度学习;小学数学

深度学习是当下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深度学习是相对于浅层学习、被动学习而言的,因而深度学习不是一种具体教学方式方法,而是一种教学理念。构建“问学课堂”,让学生以“问”促“学”、以“学”带“问”、“问”“学”相生,能催生学生的深度学习。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作为教师,要守护学生“问”的天性,发掘学生“学”的本能、潜能。在“问学课堂”上,能让学生精彩的观念诞生。

一、以“问”促“学”,引发学生深度学习

“问”是学生的天性,学生总是喜欢“问这问那”。很多时候,我们会有意无意地压制学生的“问”,从而让学生“不敢问”“不想问”“不会问”。引导学生深度学习,首先应当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于问、善于问、乐于问。对于学生的问,教师不呵斥、不打断,也不敷衍、不指责,而是要加强指导,引导学生“问源(源头)”“问流(流向)”“问法(方法)”。通过“问”,教师可以触摸到学生的具体学情;通过“问”,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延伸学生的思维触角。

作为教师,要搭建学生“问”的平台,提供学生“问”的契机,引导学生在关键处发问、在关联处发问、在本质处发问,等等。只有问得准、问得巧、问得智慧,才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深度探究。比如教学“分数和小数的互化”(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当学生发现“有些分数除不尽,需要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时,主动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怎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怎样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有没有判定的方法?老师,无限小数能不能化成分数啊?应该说,这样的两个问题显现了学生的认知状态,反映了学生的认知需求,是一个牵涉数学知识本质的“好问题”。因学而教、顺学而导,笔者自主研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主题——“循环小数与分数”,引导学生探究“怎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怎样的分数能化成纯循环小数”“怎样的分数能化成混循环小数”“纯循环小数怎样化成分数”“混循环小数怎样化成分数”等主题性问题。这样的主题性问题不能在一节课内完成,为此,笔者开辟出主题深度研究课堂,拓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时空,让学生对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进行深度探究。通过大问题,学生建构起主题性研究,从而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向纵深处迈进。

以“问”促“学”,要尊重学生“问”和“学”的权利,要让学生“站在课堂正中央”。要以“问”定“教”、以“学”促“教”,让学生的“问”与“学”相互交融、相得益彰。问学课堂,要以“问”为特征,以“学”为核心。学生由“问”而“学”,因“问”而“学”,先“问”后“学”,循“问”而“学”。

二、以“学”带“问”,催生学生深度学习

“学”始于“问”,深度的数学学习能够真正发生,需要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的支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优化学生提问的品质。以“学”带“问”,要让学生“问”教材、“问”自己、“问”同学、”问”老师。“问学课堂”将学习的主动权赋予学生,从而真正实现海德格尔意义上的“让学”。作为教师,要深度研究学生“问什么”“怎么问”“何时问”“向谁问”等问题,从而不断优化学生的提问品质。

以“学”带“问”,具体而言,就是要引导学生在预学中问、在研学中问、在互学中问、在展学中问、在练学中问、在评学中问。比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笔者引导学生操作,通过将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对折、涂色,建构了分数。据此,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怎样表示对折的结果?据此,笔者引导学生创造表示分数的符号,从而让课堂成为创造性、创新性的课堂。当学生将教材中的分数表示方法与自我表示方法进行对比时,感受、体验到教材中的分數表示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有学生在操作中孕育、催生了这样的数学问题:为什么涂色的形状、大小都不同,但却都表示“ ”呢?这样的问题,直指数学知识本质,直切学生数学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正是通过学生的数学操作,催生了学生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深度研讨、交流,学生深刻认识到,“分数的意义”只与“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相关,与“每份的形状、大小等属性不相关”。如此,学生借助对问题的深度思考与探究,舍弃数学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提炼出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

清代文人唐彪说:“凡理不疑必不生悟,惟疑而后悟也。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故学者非悟之难,而疑之难。”学习中的“问题”,需要教师适度地加以引导,通过教师自然地发问、持续地追问、精准地叩问,去开启学生的心智,让学生自探自悟、自悟自得。问题,成为学生数学深度学习的旨归。

三、“问”“学”相生,助推学生深度学习

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有意义的学习,以“问”为特征,以“学”为核心,从而让“问”“学”成为一对相伴相生的整体。“问”即为“学”,“学”生成“问”,“问”又驱动“学”。如此,循环往复,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拾级而上。问学课堂,是有着思维深度的课堂,是有着情感温度的课堂,是有着学生数学学习生长力的课堂。问学课堂,真正实现海德格尔意义上的“让学”。

“问”“学”相生,就是要引导学生沉浸于数学学习,就是要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挑战性。在数学学习中,要引导学生大胆地问,引导学生思辨地问,引导学生灵动地问。通过“问”,盘活学生的数学学习,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能深入,富有深度。比如教学“圆的面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在引导学生将圆转化成长方形之后,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能否将圆形的面积转化成我们已经学习的任意平面图形的面积,比如三角形、梯形等的面积?一石激起千层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深度探究,学生分组将圆转化成其他的平面图形。有小组学生运用剪拼法转化,有小组学生用分割法转化,有小组学生用倍拼法转化,等等。通过组间的交流、展示,学生深刻认识到,尽管将圆转化成长方形、三角形和梯形后的面积推导形态不同,但其推导过程、推导结果等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通过剪拼法化曲为直,都要比较转化前后的图形,都得到了圆的面积公式。“问”与“学”相辅相成、“问”与“学”和谐共生,“问”推动了学生的“学”,“学”滋生了学生进一步的“问”。如此,“问”“学”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托尔夫·泰勒认为,“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问学课堂”将学习的主动权赋予学生,构建“问学课堂”,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生命的活力,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生长的力量。在“问学课堂”上,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情趣盎然,其乐融融;在“问学课堂”上,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着思维的张力,充满着思辨的色彩;在“问学课堂”上,师生的数学学习力变得强劲起来,师生的思想与情感变得丰盈起来。这样的数学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深度学习。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小学数学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