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助学”契机的筛选

2021-09-30钟丽玲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筛选助学小学数学

钟丽玲

[摘  要]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一根有力的拐杖,教师应抓住一切助学机会,给学生提供“拐杖”,以助推他们数学学习有序推进。其中,组合教学就是最有效的策略,比如构建数学模型、渗透数学文化、关注计算能力培养等,以此为媒介可助推学生学习思维的发展,助力学生数学素养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助学;筛选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教师的智慧引领和科学协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抓住一切助学机会,通过多元化的途径、多策略化的实施,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其深入理解数学知识,从而实现有效学习,全面塑造其学科核心素养和能力。

一、构建数学模型,助推感悟深入

“数学建模不是做题,而是干活。”专家的至理名言,使我们意识到小学数学中的数学建模不是简单地解决问题、套用公式去分析研究,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探索研究过程,是一个经历观察、思考、归类、抽象、归纳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收集整理、筛选甄别、分析提升的过程。因此,引领学生进行科学的数学建模,需要有“干活”的意识,通过集体智慧的交互,实现思想碰撞,从而促进数学思维的升华。

例如,“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教学中,为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兴趣,使他们体验到数学计算中的趣味和美丽,可以设计一些趣味题,引导学生在计算中发现规律,在归纳总结中发展推理能力。

师:刚才复习整理了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下面再计算一组习题,其中隐含着非常有趣的内容哦!希望大家在计算中有所发现。12×67,15×67,18×67,21×67,24×67……

学生进行计算,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计算感悟。

生1:都是一个数乘67。

生2:第一个因数都是3的倍数,积也是3的倍数。

生3:积还有规律,不只是3的倍数,你们看804,1005,1206,1407,1608,每个数的前面两位(“8”看作是“08”)是后面两位的2倍。

生4:是这样的。但我认为这组试题有特殊性,不能代表其他的算式也有这样的特征。

师:不错的思考,有勇气怀疑是非常值得称赞的。让我们试试其他的数乘67。

学生根据讨论,自主思考一个数乘67,并计算。

生5:不行,11×67=737。

生6:可以,42×67=2814,45×67=3015。

……

生7:通过大家的汇报,我发现3的倍数乘67的积的前两位是后两位的2倍,其他的倍数不行。

师:是啊!我们进行了这么多的练习,发现只有3的倍数乘67才有这种规律,那为什么就只能是3的倍数呢?

生8:因为3×67=201,其中2是1的2倍,当变成3n×67时,就一定是201的n倍,所以就会有刚才的规律了。

师:你真了不起!这个发现大家明白了吗?把自己的思考结合这个同学的总结再在小组中说一说。

学生相互交流,巩固规律。

师:其实在我们的乘法计算中还有类似习题具有这样的特征。看看屏幕,边计算边总结一下规律。3×37,6×37,9×37……

学生计算,探索规律。

……

案例中,教师不只是要求学生计算,而且引领学生通过计算,发现特殊算式的特殊规律,使数学思维得以升华,使数学学习充满兴趣与智慧。教师首先让学生自主计算、自主发现规律,让学生的学习视野得到最完美的扩充;其次引导学生进行辨析,使思想在碰撞中生成最绚丽的火花。部分学生提出“积还有规律,不只是3的倍数,你们看804, 1005,1206,1407,1608,前面两位是后面两位的2倍”,这个超乎常规的总结宛如向平静的水面投下一颗石子,掀起了一番风浪。学生赞同的有,质疑的也有,这正是理想学习的征兆,也是理性课堂的写照。因为质疑,学生就會去寻求证据,就会更好地打开视野,让学习变得更深刻,所以我们看到学生虽然有不同的举例、不同的思考,最终他们都能够得到统一的意见。

二、渗透数学文化,加速学习建构

文化是一种积淀,也是一种传承。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紧扣数学知识内容的特点,科学地渗透数学文化知识,让学生在知识的熏陶中快乐地感悟知识,积极地理解知识,最终实现知识的有效建构。

例如,在“方程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教师就得重视数学文化的引入,让学生在方程文化的浸染中积极、高效地学习。

1. 导入紧扣方程思想

先抓实方程思想这根线,精心预设。如设计活动“猜猜苹果是几克”。先告知学生苹果的重量可能与80克、10克、30克、100克等有关联,引发学生去思考,从而让学生推想出一系列的等式和不等式;再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苹果的重量:有的学生用字母表示,有的学生用文字或其他符号表示。通过学生不断地尝试和探索得到一些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和不等式,如苹果<80克,苹果>50克+10克,苹果+30克=100克,苹果+苹果=180克,等等。

再遵照教材编排,引发比较。引导学生梳理其中的等式、不等式、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凸显方程的定义。这样预设的优点,一是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经历一个利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等式、不等式的本质意义;二是利用尝试写出的式子,区分等式与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的本质区别,同时还有利于学生通过建立等量关系去推导答案的方式,形成科学的、有序的思考思维,让学习充满智慧。

2. 训练紧扣方程思想

方程思想是人类代数史的开始,也是灵魂。为此,巧用训练渗透方程思想,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依托教材的精神,设计梯度练习,从直观看图列方程、找等量关系,再递升到在文本中寻找等量关系,让学习循序渐进、张弛有度。同时,强化说理引领,让等量关系的特征深入人心。

师:这是麦当劳的一份套餐,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1:x+x+12=30。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1:套餐的总价不变……

师:还有不同的思考吗?

生2:总价-汉堡的价格=2份薯条的价格,即30-12=2x。

生3:总价-2份薯条的价格=汉堡的价格,即30-2x=12。

其实,小学数学教材中类似的知识点有很多,关键是教师能否把握准确,吃透对应的知识产生的历史,并通过有机的教学谋划使教学更优化,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关注计算能力,助力学习深入

计算能力不只是数学学习能力的体现,也是学生走向未来的重要素养之一。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得抓实学生计算能力培养这一关,并在系列的训练与培养中助力他们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最终实现数学学习的不断深入。

1. 善用多媒体

灵活地使用CAI技术也是改进计算教学的有效措施之一。通过利用多媒体的声光电等特点,使单一的文本丰富起来,使静态的素材生动起来,使晦涩的内容直观起来,最终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例如,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中,先出现例题“ + ”,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计算的结果;然后指导学生利用学具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计算过程的困惑;再组织学生将自学的成果进行展示。面对部分学生的不知所措(部分学生算成 + = ,部分学生算成 + = + = ),一边让学生的代表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一边通过课件直观显现通分过程:使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把圆的 (红色)和圆的 (蓝色)都转化成六等份,这样能直观地显示出 是圆的 , 是圆的 ,当两部分进行合并时,就会在同一个圆中看到3份红色的和2份蓝色的加在一起,这样答案也就自然显露出来了。

以上仅仅列举出了常规的激发学生计算兴趣的方法,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有更多的思考与谋划,如游戏的策略、口算竞赛的策略、估算的策略等。

2. 重视创新计算的引导

培养运算技能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应设计部分有挑战性的习题、开放式的习题等,让学生在研究中获得不同的解题思维,得到不同的解题方式,从而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同步提高。

例如,4.8×7.8+78×0.52。当大部分学生认为没有简便计算方法时,教师就得给予必要的引导:4.8×7.8的乘积是几位小数,78×0.52呢?从中你有什么新的感悟呢?在这样的引导下,自然有学生就会计算了:4.8×7.8+78×0.52=78×0.48+78×0.52=78×(0.48+0.52),或4.8×7.8+78×0.52=4.8×7.8+7.8×5.2=(4.8+5.2)×7.8,或4.8×7.8+78×0.52=(48×78+78×52)÷100=[(48+52)×78]÷100,等等。

这样的简便计算指导学习,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又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更多的“奇思怪想”得以呈现,从而使计算学习充满魅力、充满智慧。这样的学习活动,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提高。

3. 重视计算学习的反思

引导学习反思,让学生在错误中提高計算能力,是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基本策略之一。例如,指导学生写“错例心得”,一边让学生把错例摘录下来,一边让学生写出自己做错的原因。如“我把小数点漏掉了”“这题明明中间是‘+,而我看成了‘÷”,等等。再则,让学生把习题重新做一遍。如指导学生收集错例,编成阶段学习的错题集,等等。通过不同层面的学习反思,学生的反思意识会得到加强,学生的计算水平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学情的需要等精心策划,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敢于尝试思索、乐于实践,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训练活动中得以增强,也使得他们的数学素养在知识学习、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等过程中得到发展。

猜你喜欢

筛选助学小学数学
晋北豇豆新品种鉴定筛选与评价
不同西瓜嫁接砧木的筛选与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核电厂电仪设备的老化评估筛选
关爱·帮扶·助学
为助学一诺千金
郭万里“三帮”助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