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探讨

2021-09-28李娟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数学教学初中数学

摘 要:创新能力作为人才所必备的一项素质,同时数学作为初中教育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促使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承担重任.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渗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可在满足学科要求的同时,推动自身综合素质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6-0036-02

收稿日期:2021-06-15

作者简介:李娟(1979.8-),女,安徽省亳州市利辛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在新课改持续推进背景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而创新能力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采取多样化教学策略达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意义

1.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创新为民族生息繁衍的灵魂,也为助力国家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21世纪为全面创新的时代,伴随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才是否具备充足的知识并拥有灵活应用知识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科学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国际间竞争日益激烈,此竞争归根结底即为人才的竞争,为创新力的竞争,目前国家发展、民族发展的重要因素即为创新能力,而中学生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及建设者,在初中阶段所接受的教育质量,将会对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否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产生重要影响.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千变万化,而新时期针对创新型人才所提出的需求也日渐紧迫.教师在新教育阶段,需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初中学生除应具备活学活用的创新思维能力外,还要具备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并勇于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约束,具备良好的创造能力,而上述能力的发展均需学生具备健全的基础知识体系及广阔的视野.实际上,上述能力的培养为一项长期工作,为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逐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可满足国家及社会对于人才所提出的要求,促进民族不断发展.

2.发挥学科教育价值

分析素质教育发现,核心内容即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首要任务,分析现阶段初中阶段的课程教学活动,应积极靠拢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所提出的需求,将创新精神落实于教学全程,促使所展开的数学教学活动具备启发性,逐步引导学生具备独立分析数学问题、独立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可在基础数学知识的掌握及学习过程中,推动自身运算能力的不断提升,还可推动学生空间观念、思维能力的发展,引导学生对于社会现象、自然界产生求知欲,充分调动已掌握知识经验,并以数学角度出发对问题加以发掘,分析并利用所掌握的数学方法展开问题的研究及探索活动,推动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逐步形成,借此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养成创新精神,充分发挥数学学科教育价值.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措施

1.精心设计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课堂问题的精心设计可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调动,首先,教师应设计适度性问题,对学生快速思维能力加以培养,其中适度性即指教师所设计的课堂问题应同大部分学生认知规律相符,同学生的能力水平及知识水平相契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借助合理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思维,此时教师再予以适当点拨,长此以往,学生思维敏捷度将会大幅度提升,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部分内容时,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直接向学生提问,如何利用配方法方式解答x2+6x+7=0此方程,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直接将此方程转化为(x+3)2=2的形式,并利用直接开平方法方式解答此问题,常规化的解题方式,使得学生思维无法得以启发.针对此现象,教师可设计如下教学环节入手,可先向学生提问如何解方程(x+3)2=2,再让学生探讨(x+3)2=2、x2+6x+7=0两个方程在实质上的异同之处,然后思考如何将x2+6x+7=0转化为(x+3)2=2,最后由师生共同分析方程并完成一般规律的归纳,借此除可对学生认知能力加以考虑外,还可发挥过渡的作用.学生在课堂过程中可积极回答教师所提出问题,学生思维得以启发,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其次应设计比较型问题,对学生求同思维能力加以培养.求同思维实则指学生通过多种已知材料的应用、归纳、总结及比较获得规律性知识,并探求问题的统一答案,以求同思维能力发展及形成过程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比较型问题的设计,可有助于学生求同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原因在于求同过程即为借助归纳并总结大量相关联的具体资料获得结论,从中探寻共同点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相似三角形”部分内容的学习后,便可让学生以性质、判定、定义等多角度出发对“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二者的异同之处加以比较,对其中区别、联系予以明确.借此,除可帮助学生加强知识间的纵横关联,还可帮助学生对于知识内容形成深层次的记忆,还可相应提高学生思维活动抽象程度,强化学生求同思维能力.

2.创设真实课堂情境,调动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须对学习活动中学生所占据的主体地位形成充分认知,对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以知识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加以转变,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勇于尝试并重视真实课堂情境的构建,促使学生可在情境引导下,将自身内在潜力充分发挥,调动学生对于某种事物的兴趣,促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活跃自身联想,并调动自身思维敏捷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设计者同学生积极探讨学习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此部分内容时,便可借助情境的创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可借助此时机,肯定性评价学生的学習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自信心,对学习的乐趣加以体验.此可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动.有心理学家指出,学生学习主动性及学生的求知欲即为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动力并非自然所出现的,同教师所创设的课堂教学情境密切相关,若学生对于某些事物产生探索兴趣时,多会以积极、快乐的心态展开探讨活动,并不认为所展开的探索活动为一项学习负担,甚至会为解决某难题而废寝忘食.学生在良好心境指引下,还可保持思维敏捷度,自身创新敏感性得以提升,借助积极的情感,还可实现创新意识、创新积极性的激发.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借助此种手段引导、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3.设计数学探索实验,培养学生操作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即为猜想,此也为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式及推动学生科学思维模式养成的重要途径,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探索实验的设计,针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而言,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将验证实验及模拟实验重新设计为探索实验.以“摸球游戏的概率”实验为例,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展开探索实验活动,按照实验——分析——讨论的程序展开教学活动,教师在实验的活动展开前,可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展开探索,引导学生以实验结果为依据展开分析及探讨活动,针对此教学活动,学生产生参与积极性,且活跃自身思维,部分学生主动发言,甚至向教师提问.此教学活动的设计不仅具备启发性、探索性,同时还可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加以强化,还可有助于学生探究心理的激发,活跃学生思维,为学生创造力的提升创造良好条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此部分内容时,便可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其一,应将课前所剪裁完成的△ABC纸片中的∠A、∠B、∠C分别剪下,并重新组合观察所构成的角.其二,引导学生展开猜想,并获得结论.其三,引导学生思考拼图过程中自身所受到的启发,主要即指,学生如何借助辅助线的应用对自身的猜想加以證明.教师借助此情境的创设,可帮助学生形成认知∠A+∠B+∠C=180°,借此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形成感性认知.除此之外,学生借助拼角还可对定理证明方式加以掌握,学生在动手、动脑、动眼的实践中,还可有助于自身观察能力的养成,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需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此也为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借助设计数学探索实验、创设真实课堂情境等诸多教学策略的采取,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喻福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之我见[J].信息周刊,2018(03):1.

[2]覃利认.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11(020):68.

[3]刘欣.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J].赤子(上中旬),2017(05):245.

[4]屠元刚.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散文选刊(中旬刊),2019(06):217.

[5]嘎藏东知.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J].中文信息,2019(10):129.

[6]陈军标.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究[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8(7):10.

[责任编辑:李 璟]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数学教学初中数学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