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陶行知“爱满天下”理论下初中班级德育管理探究

2021-09-13胡晓安

教育界·中旬 2021年8期
关键词:爱满天下德育教育班级管理

胡晓安

【摘要】初中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班级德育管理工作对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教师应当用恰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通过实践可知,陶行知“爱满天下”理论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因此在当前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应当注重爱的传达,用爱来引导学生,实现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本文针对陶行知“爱满天下”理论下初中班级德育管理进行论述。

【关键词】爱满天下;德育教育;班级管理

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应当将德育放在首位,在基础教育中德育尤为重要。做事先做人,这是处事原则;立业先立德,这是做人原则。在教育工作中我们无法保证人人成才,但是我们要做到人人成人,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品德良好的人。良好的品德离不开学校的培养,学校的德育工作意义重大,怎样落实德育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基于“爱满天下”理论,爱是推动德育的重要途径,只有让学生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以后学生才能用温暖的情感来对待他人。

一、借助校园文化推动管理

学生的德育发展水平会受到校园环境影响,学校创造出怎样的环境就会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学校应当注重校园文化建设,通过良好的校园文化来熏陶学生,这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践行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方式。校园是学生接受教育获得成长的重要环境,因此,校园的文化内涵、品味、特质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起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作用,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基于此,校园文化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与素质发展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会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一作用对初中学生的影响更为显著。通过对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进行分析,我们在进行思想教育时应当将“爱满天下”理论作为工作开展核心,为学生营造“爱心、和谐”的良好校园文化环境,强调“爱”的核心作用,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给予的温暖,并用爱来对待他人,进而实现学生德育水平的提升。

二、让教师的爱来带动管理

对于班级德育管理工作来说,排在首位的是师德,教师自身品德高尚、言行合規才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出发,才能打动心灵深处。”此外,《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同样对教师给予学生的关爱进行了强调。每名教师的言行都会在学生的内心留下印记,会对学生的个体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如果教师有大爱,对工作、学生、同事充满了爱,就会用更饱满的热情来对待教育工作。在校园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可以设计主题班会来展示爱心,同时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到班会中,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家长浓厚的爱。教师的爱体现可以是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课业水平,还可以是为家庭困难的学生举办一次生日庆祝活动,给予学生更多温暖与爱。如果学生能够在教师创造的温暖环境中成长,他们也会将自己的爱传达给别人,当他人有困难时伸出援手给予帮助,让道德水平得到稳步提升。

三、借助课题研究强化管理

初中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可以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学校要构建和谐德育环境为班级管理工作提供帮助,将爱作为管理基础,督促每名教职人员按照自己的职责完成工作,贯彻“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教育理念。学校还可以开展诗文朗诵等活动,通过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来带动学生品德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管理

中学的德育教育属于养成类教育,在实践中学校可以开展各项活动来促进学生德育水平提升,例如开展“爱心少年”“爱心中队”的评比,在此过程中促进爱心精神的弘扬。对于教师师德的引导我们也可以以日常管理为切入点,强化教师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紧紧围绕“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展开教师素质提升活动,引导教师将爱作为工作开展的契机,让每名教师的心中都充满爱,用爱来感染学生。教师在班级管理、教学活动、家校合作中都要以爱为基础,对待班级的学生要做到公平公正,让教师的爱心得到充分体现。以广西某中学为例,该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长久以来处于地方领先水平,学校的自治区级优秀教师数量众多,还有很多十佳班主任、先进辅导员等,也有很多学生荣获“全区十佳好少年”的称号,学校师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为了在学校中发挥出优秀人物的带头作用,鼓励师生不断努力奋斗,共创美好佳绩,学校还开设了校级荣誉室,借助学校宣传展板、师生感言等方法宣传优秀人物、先进事迹。这样的方法有利于良好校园文化的建设,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日常管理工作中,激发教师爱岗敬业、学生热爱学习的精神。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将爱心带到岗位工作上,带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从校园中的点滴小事做起,让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得到有效运用。

五、借助时代发展升华管理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的教育活动不能停滞不前,教育事业要紧跟时代脚步,重视教育变革,优化校园管理。爱是学校教育永恒不变的主题,这就需要教育者对教学管理策略进行探索,让校园中充满爱,营造温馨和谐的校园氛围。在校园工作开展中,教师要提升爱、挖掘爱、升华爱,具体到操作上可出现多元化的实践方法。例如在学校的空地上可以进行植物园的建设,将具有地域性、特殊性的植物种植其中,还可以增加一些学生在生活中很少见到的植物,帮助学生拓宽眼界,使学生对更多植物有所了解,让学生感受到校园中的美,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美,让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意义,构建起更加美好的校园生活。如今,中华民族精神的培养与弘扬是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教育活动,初中学校可以将其作为工作切入点,在校园中增加民族展示区,向学生展示五十六个民族的生活习俗以及民族特点,使学校师生都能对中华民族大家庭有更深刻的了解,用包容的态度与他人相处,逐渐提升自身德育水平。

六、借助激励落实管理

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感悟“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能够对教育起到促进作用,每个学生在班级中都是特殊的存在,是星空中独一无二的星星,闪耀着属于自己的光辉。作为教育者,要在教育管理中践行“爱满天下”的教育理念,挖掘学生的优点,引导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用自己的光亮照亮求学生涯。在初中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紧紧把握教学规律,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通过对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进行分析可知,他非常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在教育中注重表扬方法的应用,通过对学生的表扬来启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启迪,从而落实德育教育。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唤醒学生自我认知,指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自我反省,让自我教育渗透到班级管理工作中,这就实现了教育的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成长。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理念具有很好的实践效果,作为教育者应当对其进行深入分析,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每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感情与思想,需要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初中教学中教师要将“爱满天下”理论深入贯彻到德育教学中,用客观的态度来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给予的尊重。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学是教育活动的重点内容,而德育则是教育的根本,教师要将以人为本理念贯彻在教学活动中,落实因材施教的观念。

七、借助氛围实现自我管理

刚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会对新的环境感到难以适应,会产生一定心理波动,教师在展开班级管理时要为学生构建和谐且愉悦的氛围,让陶行知“爱满天下”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落实,激发学生的班级生活感,带动学生为班级管理作出贡献。就学习层面来说,班主任可以带领全班同学共同设置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并把握重点学习内容,为自身完成学习规划奠定基础;对于班级交友来说,班主任可以丰富教学活动内容,将游戏教学应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团结协作来增进相互之间的感情,有助于班级氛围的构建,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学习生活环境。由此实现人文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落实德育教育。初中阶段学生情感细腻,心理活动丰富,是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班主任在与他们交流时要注意方式方法的应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交流平台,避免学生之间产生误会,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了解学生遇到的困难与实际需求,鼓励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进而实现更加良好的管理效果。

八、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初中班级德育管理工作中陶行知“爱满天下”的理念仍然适用,对工作开展有很大启发。教师在对班级进行管理时要渗透“爱满天下”理念,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自身的行为习惯、人格魅力来打动学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外在因素的影响能够带动学生内因的改变,让学生的德育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毛道生.以爱满天下育人做陶行知式教师:成都七中师德建设群像[C]:成都市教师师德涵养基地创建暨成陶师德丛书编撰研讨会论文集. 2019.

[2]陆梨花.弘扬行知真善美爱满天下育花卉:浅议“爱满天下”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应用[J]. 新智慧, 2019(13).

[3]张芬芬.小议如何用陶行知先生的方法抚平现代幼儿教育的理念冲突:学习和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促进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和学校发展[J].时代教育,2013(05).

[4]邹紫嘉.论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综合版),2019(06).

猜你喜欢

爱满天下德育教育班级管理
以德立教“爱满天下”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陶行知“爱满天下”思想在幼儿教育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