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

2021-08-11倪凤娟

下一代 2021年4期
关键词:教学视频教学生活化小学数学

摘  要: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教学的改革与探索,需要有理论的指引,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但“先有理论后验证”的过程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得失必然共存。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常见误区,认为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正确理解、看待、运用“教学视频”教学模式,使学生明确“学以致用”重要性等方式,能够脱离误区,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常见误区;教学视频

引言:生活化教学一般是指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生活的框架下,目的在于激发学生作为生活、学习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使其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后能够更好地生活,不仅获得具有活力的知识,还能够使情操在真正意义上得到陶冶[1]。综合而言,课堂中的知识来源于生活,故高效率的教学过程必然能够客观地反映生活。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发展,以服务生活为目的,方可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会发现类似情况:一些学生的学习成绩总体处于班级中游水平,课堂积极性不高。但涉及一些特定的知识时,该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迅速提升至新的高度,学习状态判若两人,能够深入掌握知识点[2]。此种情况在情景喜剧《家有儿女》中也有所呈现,学习成绩较差的刘星在学习三国历史时,每次考试几乎都是满分。一时间,老师和家长均怀疑刘星是不是靠作弊才取得了好成绩。但细查之下发现,刘星在当期一直在玩一款三国题材的游戏,对有关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的了解深度远远超过其他同学,最终导致其成绩发生了质的飞跃。回到现实,如果一些学生的家庭开小超市,则学生对于“找零”、“圆、角”等单位的换算较为敏感,能够在短时间内便计算出问题的正确答案。上述案例表明,教学本质上与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多元方式,使教学与生活充分结合,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降低教学难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常见误区分析

(一)理解深度不足,以“形式”为主

随着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小学教学工作的繁杂程度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尽管很多新的教学方式确实具备积极意义,但部分教师并无深入了解的意愿,导致开展过程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并没有达到教学预期。以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为例,教研工作者计划中的教学开展方式在于,教师需要在备课的过程中,将目标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加以整合,使学生看到知识点时,能够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生活中的常见事物,进而加深理解,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但部分教师并没有充分理解,而是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增加学生的负担,形成了本末倒置、背离初衷的局面。比如在小学一年级“加法的初步认识”一节中,教材中给出的教学案例为,通过“折纸鹤”的方式,在积累纸鹤数量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渐了解加法的意义。但部分教师完全依照课本,毫无变通,导致很多学生将重心完全放在“折纸鹤”的环节,使数学课变成了艺术课。由此可见,教学生活化的典型误区之一在于,教师对“生活化”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教学目标偏离。

(二)教学方式千篇一律,缺乏趣味性和创造性

实际上,上文提到的“千纸鹤”案例中还包含另一项典型的教学生活化误区,即教学方式千篇一律,缺乏趣味性和创造性,加之教师控制课堂走向的能力不足,导致生活化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小学生年龄较小、活力十足,容易出现注意力不专注,对学习缺乏兴趣的情况。作为小学教师,应该对该类情况有着明确的认知,对课堂中课程出现的“失控”情况有所准备。比如,可以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品,如铅笔、书本等作为替代纸鹤的对象,完全可以达到“使学生认识加法”的目的。尽管改编后的教材中充斥着大量的生活气息,但教师不知变通,机械地按照教材给出的模式开展教学工作,实质上严重缺乏灵活性,必然导致教学生活化无法收获理想结果。综合而言,教学生活化要求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开发和处理,打破传统的“制度课程”、“专家课程”,使教学过程不再只是呆板、机械地实施课程计划。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传統教学工作中“教科书的代言人”,更不应该成为完全遵循教材的“教书匠”,而是成为学生遨游于知识海洋中的“领航者”和“指引人”[3]。

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脱离误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一)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智能信息时代。诸多新型智能设备的出现,在多个领域均改变了人们的习惯。以课堂教学为例,80后、90后的记忆与60后、70后大致相当,教师在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中,会手拿手写笔、粉笔等,在黑板中留下板书。学生在记笔记的过程中,了解教师的思路,有助于提高理解。但时至今日,在很多学校中,黑板、粉笔早已成为历史。类似于智能手机的触屏感应功能早已应用于现代教学。比如,黑板已经转变为大号触摸屏,教师无需手拿粉笔,即可完成板书的书写。得益于技术的改变,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堂中创设出生活情境,以便全面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小学数学二年级“长度单位”一节为例,教师引出长度的定义之后,可借助多媒体智能设备,创设出对应的场景。如课后第一道练习题,列举了胡萝卜、大葱、韭菜、芹菜等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教师可以将课前收集而来的与“菜市场”相关的视频片段进行播放,将学生的思绪短暂带入生活中,回忆与父母去菜市场购物的场景,并对每种蔬菜大概的长度进行预估。针对第三道练习题(列举蜡笔、橡皮、手工刀具等学习用品),教师可以将与文具店有关的视频进行播放,帮助学生回忆父母为其购买铅笔、橡皮等物品的场景。当生活中的碎片与课堂教学完全融合后,学生对“长度”的理解便不再空洞、乏味,而是基于生活中的具体物品,对“长度”和“长度单位”进行理解,进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记忆。

(二)正确理解并看待“教学视频”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录制

目前,国内外均在探索多元生活化教学方式。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方式为“微课”短视频教学模式。一般而言,“微课”短视频是指教师围绕单一知识点,将讲解过程录制成8~15分钟的教学短视频,原本的目的在于,将之提供给学生,用于课后自主学习时,对自身知识的薄弱环节查缺补漏,避免学生在无人辅导的情况下,面对疑难问题束手无策。前文提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一大误区在于,一些教师机械地按照教材中枚举的例子,不知变通,缺乏灵活性。事实上,“生活化”内容几乎无处不在,对于“生活化教学”的相关理解也需打破常规。如“微课”教学短视频的“载体”即为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在当前的社会中,几乎每个家庭均拥有此类设备。基于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仿照,可将自己学习数学的过程录制成短视频,进而在相互借鉴的过程中,既能够“吸纳”生活气息,又可以引导学生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与学习有关的事情”上,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仍然以“长度”章节为例。学生可以将“验证图钉长度的过程”拍摄成教学视频,在与其他学生共同观看时,既能对“厘米”这一长度单位加深理解,又可增強动手能力(通过直尺检验图钉长度)。

(三)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的关联度,使学生明确“学以致用”的重要性

知识来源于生活,通过学习的方式加以掌握后,除了在考试中取得良好成绩之外,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应用于生活,解决现实中客观存在的问题。因此,避免生活化教学陷入误区最根本的方式在于,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的关联度,使学生明确“学以致用”的重要性。例如,学习加减乘除运算之后,随着“熟悉度”的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会逐渐提高。那么,在生活中,究竟存在哪些能够应用加减乘除运算能力的场合?“高能力”与“低能力”相比,是否会对生活产生重要影响?教师可以围绕上述问题,引导学生产生思考。如此一来,“学以致用”思维与“创设生活情境”两种生活化教学方式便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具体而言,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智能设备,创造出“百货商场”等四则运算能够得到实际运用的场合,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在“购物算账”的过程中,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从生活中获得知识,再应用于解决生活问题”的目的。

结语:“将教学放置于生活的框架”或是“让生活走进课堂”的根本目的在于,使教学“活起来”。为了实现该目的,在新课标下,“课本”逐渐转变为“教材”,纸质的书籍以及令人根深蒂固的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也逐渐被智能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所替代。此种变化表明,将生活元素融入课堂教学,能够降低学生对课堂的陌生感、恐惧感,当熟悉度、适应度提升至新高度,教学质量也会随之提升。

参考文献:

[1]司敏.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21(03):81-82.

[2]黄佳娴.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29):144-145.

[3]崔亚妮.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误区及优化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20(41):78-79.

作者简介:姓名:倪凤娟;性别:女;出生年月:199305;籍贯:江苏昆山(具体到市)民族:汉;最高学历:本科;目前职称: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

猜你喜欢

教学视频教学生活化小学数学
教学视频资源的获取与处理
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与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途径分析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