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能力培养的高校艺术生英语学习动态过程重构

2021-08-09李凤霞

校园英语·下旬 2021年4期
关键词:英语学习能力培养评价

【摘要】动态系统理论主张在观察的基础上,用动态系统的观点考查英语习得的过程。本研究以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培养为基本点,调查分析了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呈现的动态特征,同时对学习动态重构和教学改革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研究。

【关键词】能力培养;动态过程;英语学习;评价

【作者简介】李凤霞(1969.02-),女,汉族,山东定陶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能力培养的高校艺术生英语学习动态过程重构”(项目编号:C2016M043)的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在大学英语的教学研究领域,动态系统理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动态系统理论(Dynamic System Theory,简称DST)源自数学学科,因为与语言和语言习得过程有许多相似之处,1997年被Larsen Freeman首次运用到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领域。二者相结合的逻辑基础在于语言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发展是从简易的语言形式迈向复杂的语言形式,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的年龄、学习动机、语言能力、学习环境以及信息输入量等是影响语言习得的主要因素。学生自身是一个动态过程,学生的学习认知环境(包括智力、记忆能力、动机和意图、母语和二语知识等等)、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包括学生受教育的程度、对二语的接触、与教师和同学的社会交往等)、学生的教学环境(包括课程、教材、教法等)以及所处的政治环境、客观物质环境等等(转引自王学峰,2016)。正是因为学习者自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所有这些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之下,才促成了语言习得的发生和发展(许春燕,2017)。根据动态系统的理论,研究英语习得应该建立在对学习者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在动态系统理论下,英语习得不仅是一个非线性、跳跃式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阶段性增长和充满变异的发展过程。因此,在对学生的英语习得的研究过程中,不能忽略学生的动态变化特征。在英语习得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因素的差异,可以说,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学习轨迹,不可能完全遵循相同的学习轨迹。

2020年教育部发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大学英语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提升和拓展,主要目的是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本文笔者从发现问题出发,以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译”五大基本技能培养为基本点,调查分析了在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所呈现的动态特征。

一、调查与分析

本调查经历了2019至2020学年两个学期,调查对象为2019级本科艺术类在校大学生。调查方法包括课堂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

1.听力理解方面的调查。调查工具为“英语听力理解焦虑诱发因素量表”(白丽茹,2016)。调查项目包括两项:学生个人因素和听力性质因素。调查过程包括在课堂上进行听力理解测试、测试后与学生进行交流、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等。

调查结果发现,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与他们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密切相关,学生如果缺乏英语语言知识、也不可能有较强的语言能力,那么在听力理解方面的表现就会相对弱。 学生对所听内容的话题熟知度不同,對所听内容的相关背景知识的了解不同,他们理解文本内容的程度就会不同。所以,学生的语言知识积累很重要。同时,个人的记忆能力和注意能力在语言技能的培养过程中,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为听力理解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积极捕捉听到的信息,将相关信息和无关信息区别开来,将注意力集中在有意义的相关信息上,并同时对相关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学生的情感状态在听力理解过程中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学生对所听内容的自信程度、兴趣、喜恶,都会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文本特征对理解听力内容的影响表现在生僻词汇的数量、句法结构的难度、篇章的长短、讲话者的语速、背景有无噪音等,这些都会对学生产生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有一定的影响。以上调查分析对大学听力教学有以下启示:

(1)听力课前的预习是十分必要的。很多人认为,听力课前,学生无需预习,盲听才是能考查听力能力的途径。其实,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相关的背景知识有所了解,对文本中出现的生词提前学习,将会利于理解听力材料。所以,不要忽略甚至否定在听力理解方面预习的重要性。

(2)在听力教学中的重视重复策略的应用。重复是引起学生注意语言形式的策略之一。语音、语调的跟读和模仿,对节奏的认知和把握,以及对词语知识的拓展,都需要在重复策略中不断地进行纠错和习得。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认识到重复策略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相应的重复策略训练,提高学生的策略运用能力。

(3)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学生在听力理解过程中,语言水平不同的学生对注意策略的偏好也会不同,他们会采取不同程度的认知策略。“大学英语教学应遵循外语教学规律,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风格,运用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王守仁,2016)。

(4)把新科技成果应用到听力教学中。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大大地推进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各类教学网站为听力教学提供了海量的学习资源,教师要引导学进行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听力训练,切实提高听力技能。

2. 口语交际方面的调查。调查主要集中在教师对学生做课堂报告的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在课堂报告的过程中,口头英语交流是学生的语用能力的重要体现。学生在汇报过程中,也是一个动态的表达过程。课堂报告的形式是让学生通过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来进行英语学习,是一种边做边学,在做中学的学习模式。在课堂报告中,如果学生交替使用中英文来表达,就是语言重构的一个体现。课堂汇报必须具有交流价值,必须表达意义,这样的语言应用活动对学生的非语言综合技巧的要求非常高。同时,课堂报告会展现学生的自主感悟和体验,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了主动思考的机会,还有了发现问题的可能性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权。所以,这个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从经验转化到知识重组的过程。学生从自身经验出发,通过查阅获取资料到分析、观察和反思,进而提升自己的知识认知,完成知识内化,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就形成了。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他们真正学会学习。

3.阅读方面的调查。学生的阅读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作为阅读活动的主体,对语言输入进行组织、重建、反馈、输出,如此循环,不断对自己的语言系统进行调整,这样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便是一个动态过程(李炯英,2017)。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否从整体上理解文本、在浏览全文时能否定位关键信息、遇到理解困难时能否采取策略去解决,都体现了学生的认知风格、阅读策略和阅读效率等。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动机、思维特点、个性特征等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在性别、专业、学习焦虑等方面的差异,鼓励学生选择合适的策略,进行自主阅读,提高阅读速度,提高阅读效率。同时,教师要对阅读策略的评价进行改革,不以测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通过口语阐述、交流、问答等多种方式,进行过程性评估。

4. 写作方面的调查。在写作方面,调查的结果是艺术类大学生相对于普通文理科大学生而言,他们掌握的词汇量偏少,对语法知识知之甚少,语法能力相对较弱,应用英语的能力先对较弱,英语基础知识的薄弱限制了他们的写作能力的提高。用词簡单重复,较多地使用简单句,语篇结构松散、不连贯是学生在写作方面的突出问题。在语法方面,倾向于直接用中文思维,然后再将思考的内容简单直接地翻译成英语,没有形成英语的语法框架,文中出现明显的大量的中文句式,叙事也是停留在表层表述,缺乏进一步分析和思辨的内容,即“思辨缺席”(黄源深,1998)。究其原因,因为平时阅读积累少,没有思辨而显思想贫乏,缺乏个性。

要解决以上问题,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通过增加阅读量,进而扩大词汇量,输入语言和人文知识。只有足够的输入,才能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通过以读促写以及写作方面的训练,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首先,要学会采取英语的思维方式,避免直接使用汉语思维而造成的翻译腔;其次,应当让学生熟悉英语语篇的连贯特征,习得正确的语义表达,实现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学习动态重构与教学改革

针对上述调查和分析,在英语教学中应建立思辨型的学习模式,将语言素养和思辨能力的培养相结合。教师要深入进行教学研究,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根据学校的总体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体现本校特色、科学合理的、动态开放的英语课程体系;在开课之初,教师必须把课程目标和教学安排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说明,让学生对课程总目标或者对每节课的目标明确了解,以免造成听课学习的盲目性。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既让学生牢固掌握英语的基础知识,又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

三、结语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自主性,突出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反馈信息,保持良性的师生互动,只有让学生将外显知识转换成内隐知识,才能真正地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动机,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教师应继续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不断完善英语课程设计,研制适应艺术类大学生需求的英语课程标准和评价方法。同时,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优化英语教学步骤,改良英语教学过程,使英语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所设计的教学任务更加有利于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在评价方面,要做到能够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评价反馈,进一步完善形成性评价体系,更好地促进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从而对英语教学产生正面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白丽茹.英语听力理解焦虑诱发因素量表编制[J].外语界,2016 (5):79-88.

[2]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18-19.

[3]李炯英.我国二语阅读策略研究:回顾与展望[J].外语教学, 2017(3):62-67.

[4]刘龙根,苗瑞琴.外语听力理论与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5]彭青龙.新时代外语学科研究生教育教学“1+2+3”高校人才培养新体系探索[J].外语教学,2018(5):40-43.

[6]王守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J].外语界,2016(3):2-10.

[7]王学峰.形成性评价对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动态影响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6(4):102-110.

[8]许春燕.动态理论视角下跨洋互动写作课程学生英语作文的复杂度、准确度和流利度研究[J].中国外语,2017(6):53-61.

[9]杨莉芳.中国高中英语学习者语篇连贯特征迁移研究[J].中国外语,2017(1):68-75.

猜你喜欢

英语学习能力培养评价
刍议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微信对大学英语学习的辅助作用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优化教学方法轻松过“词桥”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