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为不教”理念下小学数学自我调节学习心力研究

2021-07-20喻明

教育界·A 2021年6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喻明

【摘要】在“教为不教”教学理念下,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调节十分重要,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更高效。基于此背景,文章对“基于乐学,培养预学调节力;引导学生交流,培养合作调节力;引导自我反应,培养反思调节力”等策略进行了探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为不教;自我调节

当今时代倡导全面引导学生展开有效的自我调节学习,成为教育界探讨的热门话题。所谓“自我调节学习心力”,就是将学生置于多变、独立的具体学习情境中,鼓励其创造性综合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以及能力,从而实现学习目标。叶圣陶先生认为,当前教育教学的核心应当聚焦于“教为不教”,这一教学观念所倡导的是以学生为对象,唤醒其自我意识,由此形成以自我调节学习为核心的个性心理特征。学生只有具备自我调节学习能力,才能够真正实现终身化自主学习。

一、基于乐学,培养预学调节力

有效的课前预习能够为接下来新知的学习打下扎实稳固的根基。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增强学习愿望与主动性,为接下来的正式学习奠定良好的根基,并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获得满足感。预习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需要学习的新知识、新内容为对象而展开的自主初步探究和尝试。这一环节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初步学习体验,而且能够有效挖掘并激发学生的自学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基于教材的编排格局,教师首先应鼓励学生展开自主预习,使学生摆脱机械、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师可以设计课前预学单,以教材中所呈现的例题为核心,做适当的变式处理,要求学生写下完整的思考过程,记录学习困惑,当然,也要积极鼓励学生展开自我尝试。想要实现主动的预学活动,首先需要激活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积极情感。学生只有萌发强烈的好奇心,才能够更全身心投入其中,收获更显著的预学效果。

以“圆柱、圆锥的认识”教学为例,如果只是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前自主看书学习,很多学生都难以提起兴趣,但是如果转换视角,要求学生使用学具分别制作圆柱和圆锥,就能够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学生会迫不及待地拿起材料展开主动操作,甚至会在失败之后不断重做,不会感到厌倦。在实际制作的过程中,学生相互之间会对自己的操作过程与经验进行交流和探讨,对圆柱与圆锥建立初步认知,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这种形式的预学活动不仅落实了动手操作,而且体现了趣味性,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预学的积极性,使其在自觉活动中获得丰富的体验,还能够对新事物建立初步认知。

充满趣味性的预习任务是鼓励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要动力,使学生乐于自学,引发认知冲突,萌发求知渴望。

二、引导学生交流,培养合作调节力

我们不可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在实际预学过程中,由于方法不同、视角不同,学生会出现不同的错误,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和正确疏通,会对其日后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所以,要想提高预学质量,不能完全依靠教师的讲解,还应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预习后的课堂活动是讨论,预习效果如何、预学是否充分等,需要经过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来检验。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合作讨论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这是一个满载而归的收获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既能够倾听他人想法,也可以表达个人见解,如果在观点上产生分歧,会选择平和的态度与他人交流,这是一种思维层面的切磋,能够使学生得到历练。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不可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当学生出现意见分歧时,教师需要适时点拨与启发,提高学生的交流力,使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

(一)在交流倾听中互补提高

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形成互助互动的良好关系,如果出现了不和谐的关系,缺乏认真分享的态度,会对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在合作学习中,有的学生不遵守学习秩序,乱讲一通,坐享其成,或者人云亦云,不发表意见,不独立思考,不能够与他人积极配合。有的教师经常选择小组中的优等生来回答问题,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便不会主动倾听他人发言,只关注自己是否有机会表达,甚至还会压制其他学生的思想;而对于其他学生而言,因为始终没有表现的机会,会产生较强的依赖性,影响合作的积极性。所以,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仅要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而且要主动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对此,笔者经常在小组讨论后设置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回答,例如:“你的同桌是怎样想的?组内成员是否还有其他不同的意见?你认为小组中谁的意见最好?为什么?”设置这些问题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养成善于倾听的习惯,能够尊重他人,积极合作。这样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實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二)在分工合作中交流情感

在小组合作中,分工学习是另一个重点所在。也就是说,在给出一个大问题或者大任务之后,需要对其进行分割或者分解,形成一连串小问题或者小任务,每一个小组成员需要主动承担一定的问题或者任务,先自主完成,然后再进行合作总结。

例如在教学“统计的初步认识”时,笔者首先带领学生统计不同颜色的小棒的数量,由于笔者出示的速度很快,很多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于是笔者引入小组分工合作,要求每个小组成员记其中一种颜色,在全部数完之后进行合作总结,并选派一人完成统计表的填写。最后,组内成员根据统计表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在组内独立完成。引入分工合作之后,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事可做,这样的合作学习活动便不会流于形式。

当然,笔者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发现,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很难从宏观视角出发,再加上大多是独生子女,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在进行任务分配时常常会出现几个成员争抢同一任务的现象,由此引发同学间的矛盾和争执。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关注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与顺畅交流,合理有效地发挥引导作用,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中渗透正确的分工方法,针对不同组员的能力布置难度不同的任务,以确保任务最终完成。

三、引导自我反应,培养反思调节力

叶圣陶先生认为,应当鼓励学生形成主动发展的境界,例如“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等,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应当关注学生反思性心理特征。弗兰登塔尔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在落实数学思维活动时,反思才是最关键的核心和动力。

(一)培养自我判断力

自我判断包含两个部分,其一为自我评价,就是评判具体的学习效果,是否与之前所预期的目标相吻合;其二为归因分析,也就是对现阶段已经形成的学习结果进行回顾,反思其原因并完成归纳分析。

想要实现有效的自我评价,需要从学习动力、学习策略以及知识掌握程度等诸多维度展开综合性评比。以知识掌握程度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反思:针对这一基本概念的学习,是否已经清晰地把握其内涵以及外延?是否能够将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新知串联在一起?根据已经学习的知识,是否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自我评价应当与数学学习相融合,这样才能体现出“数学味”。以“折线统计图”的教学为例,在教学的最后,笔者特别设计了一个实践环节,引导学生使用折线统计图完成自我评价,收获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对于学习者而言,其所选择的归因方式会对接下来的学习态度、行为等诸多方面产生显著的影响。不管是自暴自弃还是怨天尤人,这些态度都是不正确、不可取的。作为教师,应当正确引导学生客观面对成败,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首先应当聚焦自身,从自身找原因,例如个体的注意力、意志力以及所选择的方法策略等等,找到其中的可控因素。

(二)培养自我反应力

所谓“自我调节学习”,实际上是一种循环往复的学习回路以及学习状态,以形成更高阶段的学习。在这一过程中,积极的自我激励是开始新一轮学习的最关键的心理基石,这一点与“教为不教”的境界有着共同点。

以折线图的教学为例,当课堂进行到30分钟之后,仍然有三名学生未能完全理解;在進行到40分钟时,还有一位学生未能达到完全理解。于是笔者邀请其他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思维过程:“当时有哪些方面没有完全理解?后来是怎样完全理解的?是否能够和大家分享这一过程?”其中一位同学回答:“和统计图数据相关的文字反复读了好几遍。”另一名同学回答:“不仅要了解数据的变化趋势,而且要将其与实际情况相匹配。”可见,这两位学生对之前的学习策略进行了调整,调整之后涉及“图文结合”“实践应用”等学习方法以及策略。当最后一名同学听了同伴的介绍之后,笔者感受他渴望的眼神,能够体会其中的适应性反应。

总之,自我调节学习的心理发展,必然要经历长期的不断训练,需要教师的合理正确引导。教师在进行引导时应尽可能提供脚手架式的知识,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习惯,了解数学工具的重要性,并将其融入现实生活中。

【参考文献】

于江林,段微.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在一体化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2018(25):108-110.

任苏民.叶圣陶教育思想研究[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8.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里学(第二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优化例题呈现方式夯实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