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设学习任务 优化教学策略 促进精准教学

2021-04-28徐志红张世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学习任务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徐志红 张世成

[摘   要]学习任务要围绕重要概念、关键能力、必备品格等精心设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暴露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以此作为依据进行合理分析,及时优化后续教学策略,促进精准教学,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并巩固物理观念。

[关键词]学习任务;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11-0039-03

学习任务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改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围绕重要概念、关键能力、必备品格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在教学中,暴露学生的前概念及存在的问题,引起学生有意注意,增强学习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有效的学习任务,并以此为依据,改进教学策略,促进精准教学,锻炼科学思维,完成科学探究,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下面结合实例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设计学习任务,优化实验策略,完成科学探究

基于核心问题,设计学习任务,暴露学习困难,判断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而优化实验策略,收集证据,完成科学探究,让“教”更好地为“学”服务。

[案例1]探究热传递的条件

教师演示:小烧杯A中装有温度较高的水,大烧杯B中装有温度较低的水,将A浸入B,同时用温度计观察两烧杯中水的温度是否发生变化。观察发现:A中水的温度降低,B中水的温度升高了。说明:A中水的内能减少了,B中水的内能增加了,发生了热传递,得出:内能从温度高的物体转移到温度低的物体。

此探究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仅仅是把热传递的自然现象展示了一下,然后告知答案而已,学生只是观众,没有主动参与实验设计、科学推理等环节,没有对物理现象产生应有的质疑,导致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

[案例2]探究热传递的条件

设计学习任务: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是从哪个物体转移到哪个物体的?

全班学生异口同声:“从内能多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少的物体。”教师追问:“你的理由是什么?”学生说:“因为转移的是内能,当然从内能多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少的物体。”充分、彻底暴露学生的想法,这就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起点。

优化实验策略:顺水推舟,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用大小不同的烧杯,装入温度相同且高度相同的水。很明显,大烧杯B中水的内能比小烧杯A中水的内能多,然后把A放入B中,同时用两支温度计测出各自的温度是否发生变化,以此来判断各自内能是否变化,从而得知内能是否发生转移。

一段时间后,发现两支温度计的示数都没有发生变化,说明没有发生热传递,也就否定了“热量是从内能多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少的物体”的说法。

学生非常惊讶,求知欲瞬间爆发:热量到底是从哪个物体转移到哪个物体的呢?

教师引导:“有什么方法使刚才两杯水发生热传递?”学生说:“可以先加热小烧杯中的水,使小烧杯中水的温度比大烧杯中水的温度高,然后把小烧杯浸入大烧杯中,同时用温度计观察两烧杯中水的温度是否发生变化?”一段时间后发现:小烧杯中水的温度降低,大烧杯中水的温度升高了。说明小烧杯中水的内能减少了,大烧杯中水的内能增加了,发生了热传递,得出: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转移到温度低的物体。

改变错误的前概念是很困难的,要先“破”而后“立”。要先彻底暴露问题,并通过实验等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原认知是错误的,引起思维的冲突,产生认知不平衡,这就是“破”。由“破”激发求知欲,设计新的实验,锻炼科学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建构新的认知,这就是“立”。

要想让一杯浊水变清澈,仅仅加入清水,这杯水还是浑浊的,必须要把原有的浊水倒掉再装入清水,所以想建立“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的认知,只完成第二个实验是不够的,需要打破原有错误认知,故第一个实验也是必须要完成的。

二、设计学习任务,优化数据分析,锻炼科学思维

通过设计学习任务,暴露思维问题,了解学生分析数据的起点,依据“特殊”数据,运用追问等教学策略,优化数据分析过程,进而促进学生“有依据地思考”,保证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

[案例3]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

实验中,學生认为需要多次实验,于是教师问学生:“本实验中,多次改变数据重复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抢着举手回答:“求平均值,减小误差。”全班学生齐刷刷地举手表示支持,那自信的表情告诉老师,对此问题是胸有成竹的。

学生对“多次改变数据重复实验的目的”理解上的漏洞暴露无遗,而且问题还很严重。是强行告知,还是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科学认识多次实验的目的?

设计学习任务: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原教学计划是,分析数据得到杠杆平衡条件后,在实验评估时讨论多次实验的目的。有了刚才这个“小插曲”后,笔者准备改变教学策略。在不影响本实验目的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多次实验的目的。

选择某组“特殊”的数据填入表格中,如表1:

师:根据实验数据,得到杠杆平衡条件是什么?

生:[F1l1=F2l2]。

由于受到书本结论的影响,学生无须思考便说出这个结论。看似很顺利,但是数据分析没有推理,没有思维,“探究”失去了该有的意义,实验形同虚设,核心素养从何谈起?

优化数据分析,追问:还能找到别的数量关系吗?

学生开始认真分析数据,又得到了一些结论:[F1+l1=F2+l2],[F1-l1=F2-l2],[F1=F2],[l1=l2],等等,这下学生懵了。

难道书本上的结论是不完整的?学生的认知产生了冲突,激发了探究欲望,讨论在学生中展开,杠杆平衡条件有这么多?显然是不可能的,那问题出在哪里呢?

有学生建议再补上一组数据,于是便有了第二组数据,如表2:

生:根据第二次实验的数据,就可以把[F1+l1= F2+l2],[F1-l1=F2-l2],[F1=F2],[l1=l2]排除掉。因为以上结论不是“万能”的,它们不满足第二次实验的数据。

师:你这个“万能”用得不错,物理学中的规律就是“普遍”的意思,就是满足所有实验数据。很显然,[F1+l1=F2+l2],[F1-l1=F2-l2],[F1=F2],[l1=l2]这些结论不够普遍,现在只剩下[F1l1=F2l2],这个结论普遍吗?

生:再完成第三次实验,第四次实验,实验次数越多,得到的结论越普遍。

初中阶段多次实验有两个目的:其一,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其二,多次实验使规律具有普遍性。很多情况下,学生是不经思考地猜答案的,其他学生随声附和,撞对了运气好。只有暴露问题,让学生先错后悟,通过反思,找到正确的模型,这样学生对新模型的领会才会更加深刻。

三、设计学习任务,突破构建难点,形成物理观念

很多课堂对概念教学不够重视,不会挖掘概念的核心问题,更不懂得如何突破难点。概念教学的学习任务要指向核心问题,让学生暴露问题,并以此为依据,优化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概念。

[案例4]燃料的热值教学

此概念的核心问题是“完全燃烧”,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燃料比较放出热量的多少(水温度的升高量)来认识热值,此实验是为形成热值概念服务的。

教学发现:学生都选择了“通过燃料燃烧相同时间时比较放出热量的多少(水温度的升高量)”,为什么会这样呢?经了解发现,是因为前面比热容的学习——相同的热源,加热相同时间,比较相同质量的不同液体温度升高了多少。原来是惯性思维作怪,可见学生的思维含量是较低的。

设计学习任务:比较两种燃料燃烧一定时间时,水温度的升高量是多少?

全班学生都認为应比较“燃料燃烧相同时间时,水温度的升高量”。

突破构建难点:笔者没有反对,把答案写在黑板上;然后进行实验,记录燃料燃烧不同时间时,水的温度值,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酒精和纸片的燃烧现象。学生发现纸片燃烧完需要2.5 min,而酒精燃烧完需要3 min,即质量相同的酒精和纸片,燃烧完所用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如表所3示。

时机成熟,及时追问:“这个现象对你有什么启示?”

全班学生:“要比较酒精和纸片完全燃烧后水温度的升高量,就应选择48 ℃和35 ℃进行分析。”

教师追问:“是什么原因让你们产生180度的转弯呢?”

学生:“我们观察到酒精和纸片不是同时燃烧完的,而实验中要控制燃料燃烧的质量相同,所以只有全部燃烧后才能控制燃烧的质量是相同的。”

当学生暴露问题后,教师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够皱起眉头用表情表示反对,相反要耐心地把这个“公认”的答案写在黑板上,要与学生“同流合污”,同时优化教学策略,把这个资源的“利益”最大化。

“完全燃烧”是本实验的核心问题,当学生认识到出现问题的时候,当场否定、立马纠正,是灌输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是苍白无力的。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策略,挖一个“陷阱”,陪学生一起掉下去,正所谓“不撞南墙不回头”,再通过自己的努力爬出来,不急不躁,耐心等待,总有花开的时候。

既要精心设计学习任务,敢于、善于暴露学生的问题,收集并分析,更要时刻培养自己的教学智慧,恰当利用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策略,在关键问题上,运用“合理追问”“延迟评价”“质疑创新”“设置陷阱”等教学手段,培养真思维,进行真探究,促进精准教学,形成真正的物理观念。

[   参   考   文   献   ]

[1]  张世成. 证据物理[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 2011.

[2]  张世成.镶嵌评价 精准促学:以“欧姆定律”教学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8(13):30-32.

(责任编辑 易志毅)

猜你喜欢

学习任务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用面向科学思维的教学方法改进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
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存在的几个偏差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基于学习任务分析的教学设计
如何让信息技术课堂生活化
科普学习任务在网络RPG游戏中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