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探究、发现:“时、分的认识”教学片段及感悟

2021-02-16韩玲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特殊教育教学情境数学课堂

摘 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聋校教师通常以聋生已有生活经验为着眼点,引导聋生在具体情境中处理现实问题,从而让聋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同时促进聋生认知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文章以“时、分的认识”教学片段为例,以聋校数学教学为对象,探讨如何帮助学生利用既有生活经验进行体验、探究、发现。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特殊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36-0038-03

引  言

“时、分的认识”编排在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数学第五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聋生已对钟面有基本的了解与认知,可以对其中的整时进行认读,此外,对时间这一概念也已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钟面的知识,认识时间单位“时”“分”;掌握时、分之间的进率。这节课要掌握的知识很多,而时间单位具有抽象性,时间进率具有复杂性,聋生掌握这些知识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指出的是,通过学习本节课内容,聋生要能知晓时针、分针在转动过程中所存在的位置关联性,且能够熟练说出钟面所显示的时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联系聋生的生活,直观展示数学知识,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1]。

一、教学片段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说一说。如图1所示,你能说出这个同学的作息时间吗?(多媒体演示)

①引导学生对图1进行细致察看,提出问题:图片上的小朋友正在做什么?做这些事情时的具体时间?

②同桌之间可以进行讨论。

③全班学生进行深入交流,说出此时你在忙什么?

(2)猜一猜,盒子里装的什么?师边问边拿出钟表。

(3)引出“钟表”。

师:你平时什么时间吃早饭?几时几分上课?什么时间睡觉呢?

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都在与时间打交道,与时间密不可分。需要指出的是,要想知道一天中的各个准确时间,首先我们需要学会并牢固掌握如何看钟表。现就此进行深入剖析。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1.认识钟面

师:仔细观察钟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1:钟面上有数字:1、2、3、4、5、6、7、8、9、10、11、12。钟面上最长的针是秒针,最短的是时针,还有一根是分针。

师:今天我们先来认识时和分(板书课题:认识时、分)。

生2:钟面上有数字和圆点,并且数字和圆点一一对应。

师:这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几份?(12份)通常我们把这12份叫作12大格,钟表面上一共有几个大格?

生3: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

师:一大个格之间有几小格?(5小格)你知道这一圈有几个小格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数一数)

师:现在你们知道了吗?钟面上有几个小格?

生:60个小格。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钟面上的12个数把钟面的一圈分成了12个大格,一个大格之间有5个小格,钟面的一圈也就有60个小格。

2.认识1小时=60分钟

(1)认识1分。让学生随多媒体拨钟,看钟面说出分针走了多少分;然后,让学生观察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多少。(揭示: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

(2)学生自由拨钟,互相说说分针走了多少分。

师:分针走一圈是几分呢?

学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知道钟面上有60个小格。对于分针来说,每走一小格就是1分钟,走两小格就是2分钟,走几小格就是几分钟。分针走一圈就是60分钟。

(3)认识1小时。

①先来看看时针是怎么走的?(课件演示:时针从1走到2是多少小时。)

②时针走1大格是多少呢?(揭示:时针走l大格是1小时。)

③想一想,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揭示: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都是1小时。)

(4)认识几小时。

①时针从12走到2是几小时?为什么?从12走到4呢?从12走到7呢?

②时针走一圈需要多少小时?

师小结: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小时,从12走到2,走了两個大格,所以是2小时。从12走到4,从12走到7,都用同样的方法计算。那么,时针走一圈就是12小时。

(5)拨钟练习:时针从数字1走到2,分针走了多少个小格?从数字5走到6呢?

(6)探索时和分的关系。

①师:通过对钟面所进行的观察,我们从中知道了许多有用的知识。位于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可以用“你追我赶”来形容,都在不停地向前迈进,毫无停歇之意,但你知晓它们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吗?现在我们就共同观察、探索!

②师:猜一猜,时和分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首先,我们需要对时针、分针的相应位置进行细致观察,即均指向的是数字12。(课件演示:时、分针走完1小时所对应的具体路线。)

③师:你们从中有何发现?刚才时针、分针到底是如何走的?

(对于时针而言,其自数字1到数字2,走的时间为1小时;而对于分针来讲,其则从数字1走到了数字12,正好走了一圈,時间为60分钟)

④师:你们是如何知道是60分钟的,有何依据?

生:因为在钟面上均匀排列着60个小格,每当分针走完一格,代表着过了1分钟,因此将一圈走完的时间为60分钟。

师小结:经上述剖析可知,分针与时针通常是按顺时针同时跳动的,时针将一格走完的同时,分针需要走完一圈。

然后,教师再一次验证,多媒体演示分针走60小格,时针正好走一个大格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分针与时针的变化。

接着,教师让学生进行拨钟练习,体验分针走一圈即走60小格,时针正好走一个大格。

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当分针将60个小格均走完时,时针走了一大格;而对于时针来讲,其将一大格走完的时间为1小时,当分针将60小格走完时,对应的时间为60分钟。因此,师生可从中得到如下结论:1小时与60分钟对等。

(三)加强体验,巩固拓展

1.体验1分

教师引导学生做各种活动,如跳绳、数脉搏等,然后进行准确记录,并让学生之间展开深入交流。

师:1分钟其实比较短,但如果能够做到充分利用,其实可以去做许多的事情。所以,我们应珍惜时间,珍惜生命当中的每一分、每一秒。

2.体验1小时

教师向学生出示如下填空题:我们一节课的时间为(  )分钟,课间休息时间为(  )分钟,将这些时间相加后,还差(  )分钟等于1小时。

师:既然在1小时中我们能够做那么多事情,请大家在下课后进行一个小调查。下一堂课,我们再进行深入的交流。

二、教学感悟

对于整节课的教学设计,笔者注意贴合聋生的年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以聋生的真实生活为着眼点,大胆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辅助聋生参与到知识的获取、重建与形成过程中。

教师应善于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数学教学,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命力,促进聋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了解、知晓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提升探究实践能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的目的[2]。课堂上,全班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主体,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一)让聋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教学中,笔者首先让聋生将自己的日常作息、已学知识及生活实况作为着眼点,捕捉其中的一些生活现象,找寻一些有代表性的生活事例,以此实现对聋生学习兴趣的激发[3];然后引导、鼓励聋生对钟面进行观察、研究,回忆旧知,通过提出问题“你发现了什么”促使聋生进一步观察,在对新知的探索与学习中对钟表知识有更全面、深入的掌握。

(二)让聋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获取知识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儿童的思维始于动作,如果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切断,那么便难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留给聋生足够的时间,让其自主探索、发现、交流新知,并最终牢固掌握。笔者先让聋生观察钟面上的结构,使其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时针、分针、秒针,从而认识钟面。然后,笔者问:“你们知道这三根针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此时,聋生产生疑惑。有质疑就会产生兴趣,聋生兴致勃勃地拨一拨时针、分针、秒针,并通过对时针、分针、秒针的整个转动情况进行细致观察,从整体上认识时间,即1小时与60分钟对等。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调动聋生的各种感官,如眼、手等,还能够借助各种形式、多种题材的拨钟练习,将学习的层次性体现出来,使聋生在不断的观察、想象中了解每当分针走完1小格就是1分钟、每当时针走完1大格便为1小时的事实。

(三)让聋生在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中得到发展

数学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交往互动的活动[4]。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聋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教学中,笔者采用两人一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注重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在教学每个大格都有5个小格时,笔者先演示拨钟面,边拨边数,然后让聋生数,引导聋生在互动交流中发现分针走1圈,时针正好走1大格这一特点。接着,笔者引导聋生观察钟面上有多少小格,让聋生自己数,并进行相互讨论,大胆猜测1小时是多少分。最后,师生共同揭示:1小时=60分钟。聋生在“猜测—验证—归纳”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了深入了解和探索,形成了深刻的学习印象。

对于聋生自主习得知识,教师应积极给予物质或精神上的鼓励,引导聋生大胆探索、发现、尝试,并在探索知识的整个进程中对其合作意识、精神进行培养与强化。这样不仅能让聋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沉浸在充满探索气息及无限乐趣的数学知识学习中,还能发展聋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其参与意识与精神,提高其智力水平。

(四)注重知识的铺垫与渗透

数学知识是前后连贯的,教师要深入、细心地研究教材,分析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在数从12到6有几个大格、几个小格时,笔者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聋生动手数一数,让聋生获得真实的学习体验,为后面认识钟表上的时间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拓宽聋生的思维

在整堂课中,师生对话多,聋生之间合作交流多,聋生自主学习多,真正发挥了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突显出聋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重视拓展聋生思维,让聋生积极参与各教学环节,不仅能使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品尝到成功带来的喜悦,满足求知需求,还能使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  语

总之,发现是探索的根基。发现问题能够将聋生的探索兴趣激发出来,有助于其学习主动性和认真度的提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笔者深深体会到聋生只有亲手“做数学”、感知知识,才能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发现知识的奥妙,在学习数学时变得更加好学、乐学与会学,使课堂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仇中辉.以聋生为主体,构建数学适性课堂[J].现代特殊教育,2019(13):35-37.

[2]潘媛媛.巧设数学问题,引发聋生深度思考[J].江西教育,2021(33):70-71.

[3]张云.聋生小学数学学习障碍成因及对策[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0,34(01):121-123.

[4]毛安萍.提高聋校小学数学教学有效“三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19(09):30.

作者简介:韩玲(1971.10-),女,山东枣庄人,本科学历,中小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特殊教育教学情境数学课堂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