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有序思维”成为初中化学学习中的常态思维

2021-01-21杨洪伟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40期
关键词:初中化学

杨洪伟

摘要:初中化学的很多知识内容都存在合理的逻辑结构,但是对学生来讲,这种联系隐藏得较深,教师有责任挖掘课程资源中更多的关于秩序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领学生去探究秩序,去发现规律,帮助学生重构化学知识网络,来突破知识难点、梳理知识网络、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成为化学主人的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深刻性、敏捷性等,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初中化学;有序思维;学科思想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中考化学的基本知识点这几年基本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而题目是越来越灵活,学生在模拟考试或是中考中出现的错误很多时候不是知识点不会,而是在认识问题过程中存在思维的无序性,顾此失彼,答题混乱。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其一,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多而散,描述性的内容多,偶尔学到一点规律性的内容,又有不少的特殊性质或变化,让人记了这个又忘记了那个。其二,初中生的思维处于半幼稚半成熟时期,在认识问题过程中各知识点在头脑中呈孤立、间断的状态,学生机械记忆化学概念"原理"规律,忽视其来龙去脉,只注重内涵而忽视其外延,影响了思维能力的提高。其三,教师对学生能力培养缺少整体的设想,缺少计划性和系统性。

解决以上问题的主要途径是:探究寻找初中化学秩序,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化学中“有序思维”的“序”,从宏观上讲就是化学学科思想:如分类思想、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思想、提出假设实验探究等;从微观上讲就是事物变化的顺序、反应顺序、操作顺序、排列顺序及计算顺序等。作为以描述性为主的初中化学,教师要时刻注意引导和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做到触类旁通,使所学的知识由“无序”到“有序”,由“会”到“活”,由“活”到“用”。我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及成效如下:

一、利用化学用语的学习,感受秩序,秩序是存在的。

化学教材中蕴藏了不少有序性知识,教师如果在教材中多一些摸索,多一些发现,可以找到很多规律性强的知识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化学中是存在秩序的。

[案例一]讲述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的故事,引起学生对秩序探求的兴趣。

讲述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的故事后,教师提出问题:“在掌握的元素并不齐全的条件下,就画出了元素周期表,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呢?”学生有感而发:“我们应该学习他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自然界本来就存在许多的自然规律,只要我们探索,就一定能发现。”教师趁势追问“自然界中看似杂乱无章的事物背后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我们学习的化学知识看似千头万绪,但其中也蕴藏着许多规律,等待著我们去探索发现,试想如果门捷列夫只是掌握了几种元素的知识,他能发现元素周期律吗?”“不能”“同样,我们如果只学了化学的一点儿皮毛知识,就想发现很多规律,也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我们就有必要掌握更多的化学基础知识,为我们探索发现更多的化学规律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对元素周期表作必要的介绍之后,教师补充出示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规律性变化排列图。这次教学主要意义不仅在于学生了解了有关元素周期表的必要知识,更在于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自然界是有内在的秩序的,是有规律的,而且更重要的是这种规律是可以被发现,可以被认识的。

二、对比思考,理解秩序,培养有秩序地思考和操作的习惯。

化学中的实验操作顺序,特别能体现化学的秩序。因此,教师有必要充分利用实验教学的机会,通过有序操作与无序操作的对比,让学生亲身体会到遵循规则、有序操作的优势所在。

[案例二]实验室制氧气的实验。

在实验室制氧气的学生实验中,教师先不说明连接顺序和装配步骤,让学生按图连好,并计时,结束以后检查,并指出学生完成的装置中出现的问题,然后再一次说明,实验装置连接的一般顺序是:自下而上,从左到右,让学生明白正确的操作流程之后,再一次重新装配并计时,结果所有的实验组都能将各仪器放置在准确的位置,而且比原来缩短了时间。如果课堂时间不允许,也可以用课件,让学生作模拟操作,同样做个有序操作和无序操作的对比,学生有了亲身体验之后,能深深地体会到有序操作能大大地缩短装配时间,更有利于实验装置的稳定性、易操作性和合理性,确保实验顺利成功。

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中,很多化学实验都特别强调实验步骤的顺序问题,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教师同样可以通过先错误后正确的步骤作一对比实验,引导学生归纳出一氧化碳要“先验、后点”,通入试管要“早进晚出”的正确步骤,学生只有理解了为什么这样操作之后,才能真正掌握正确的实验步骤,加深对秩序的理解,提升思维的深刻性,同时也为化学实验秩序的严密性和精巧性而赞叹不已。

三、挖掘秩序,利用秩序培养有序思考

有序解题习惯初中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高中学习打基础,而最现实最迫切的目标,就是能够解题,因此,在浩如烟海的习题中,学生如何能够挖掘出习题中的秩序,归纳整理出解题思路,是关系到是否能够举一反三的关键。

例如实验题是中考化学中一类重要题型,思维容量大。练习中学生往往抓不住题中的关键信息点,分析起来顾此失彼,答非所问,往往得分低。因此,许多同学从心理上对实验题产生了畏难情绪。在这类题型中,我们要求学生将题中各种信息标出,并注明信息的类型和用途,引导学生重视所给资料的应用和隐含信息的挖掘,学会获取并占有信息,抓住关键信息、形成有序思维,总结出归纳解决这类题的解题程序:

1、实验目的——文字信息(干什么)

2、实验原理——反应、理论信息(怎么干)

3、药品、仪器——图形信息(用什么)

4、操作及注意事项——(注意什么)

5、现象、数据——(是什么)

在题中画关键词,做小笔记,注明信息的类型和用途。

对于问题的设计我们也不能随意设问,杂乱无章,分散学生对实验重点的注意力,而是要根据实验探究的目的和重点,通盘考虑整个实验教学提问的主次和先后,力求做到主次分明,先后有序,使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前后贯通,相互配合,有助于推进思考,分析问题。

通过多年的初中化学的教学实践,我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要有效地提高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关键在于日常教学中要做到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序”原材料。在各章节教学之中,我们教师要根据各种不同的内容设计各种不同的模型,深入浅出的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根据知识内容、教学要求,结合知识中的重难点来设计。通过较长时间对学生进行有序思维能力的培养,我相信学生思维习惯会变得有序,思路清晰,学习效率更高,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使有序思维方法成为他们的“自身经验”,引领他们的思维走向“有序”。

猜你喜欢

初中化学
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创新
基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初中化学教材分析
浅谈初中化学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策略
化学史在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渗透
浅谈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
常见初中化学“前概念”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试论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教学瓶颈及解决策略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