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研究

2020-07-10盛莉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4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初中

盛莉

摘  要:概念是思维的工具,是知识结构的联结点,是学生学习的核心。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概念的兴趣,作者从“运用化学实验、超出预期策略、形象的比喻、幽默的语言”等三个方面,对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初中化学作为化学科学的启蒙课程,如果学生开始没有清楚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基本概念,那么随着知识的不断增加和深化,势必造成学生概念越来越模糊,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因此在义务教育化学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又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载体,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一、研究背景:

目前,造成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课艰难、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初中生的思维特点和错误的学习习惯:初中生的思维发展模式处于由具体向抽象、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度的阶段,在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时,容易出现片面性和表面性,从而不能深刻地理解概念,出现很多我们认为的“概念性错误”。同时,很多学生在学习概念时用的是“死记硬背”或者题海战术这种错误学习方法,而不是建立在理解上的记忆,造成学生做练习变成了徒劳之举,做得多、错得多。基于以上原因,学生在化学概念的学习上屡屡受挫、没有任何成就感。2、教师单调的授课方式和错误的引导:学生对化学概念的建立其实有很多方式,既可以是对概念本身的文字理解,也能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进而形成概念性的结论等等。但有时候教师在概念教学中的教学方式比较单调,仅仅限于讲授,或者对概念教学一带而过,只要求学生死记概念而不讲透彻,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是一知半解。由于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没有达到知识的内化,随着知识点越学越多、概念性的知识也变得越来越模糊,学生觉得知识繁琐复杂、毫无头绪,严重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越发对化学概念的学习缺乏兴趣,而这种后果是导致最终对化学学习失去兴趣。

二、研究内容及实践中的经验:

1.在概念教学中,运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学科的特点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而实验本身具有直观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因此可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概念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突破概念教学的难关的目的。比如化学的入门教学就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与联系,虽然很多生活中的变化学生非常熟悉,但之前却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些变化的区别,所以我选择一些生活中学生非常熟悉的化学和物理变化的实例,像水受热由液态变为气态,遇冷又凝结成液态,蜡烛燃烧后消失,对比用剪刀将纸剪碎和将纸点燃的两个小实验等,引导学生思考并分析得出:剪纸的过程中纸的形状变了,但纸还是纸,没有变;纸燃烧过程中,纸由白色变成灰黑色灰,灰不是纸。然后指出第一种变化纸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第二种变化纸燃烧生成了不同于纸的灰是化学变化,这样从这两个对比实验中引出了两种不同“变化”的概念,以及两者的本质区别,即化学变化是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而通过实验探究形成概念的过程也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在概念教学中,运用超出预期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挖掘在概念教学中那些与生活中密切相关的知识,拓展概念的外延,展示有趣的现象和知识,以及这些知识的实际工农业生产中的运用等,开拓学生的视野,用超出学生对学习的预期策略使学生产生惊奇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分子和原子》的教学中,我首先从学生很熟悉的生活中的现象着手引入课题:当我们把白糖往瓶子里装的时候可以用什么方法尽可能多装一些?学生很快会答出“将装满白糖的瓶子在桌上敲一敲,糖就会又下去一点,这样就又可以往里装一些了”。我就顺势问学生“那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因为白糖颗粒间有间隙”。“那下面同学们看看这个实验,你们能解释是什么原因吗?”,接着我将50毫升酒精和50毫升水混合后,让同学们观察是否混合后的液体为100毫升?同学们会惊奇地发现“50+50≠100”,而是少了。这时候学生就会明白我前面让他们思考的问题的用意了,原来水分子和酒精分子间也由间隙,由于彼此进入到了对方的间隙里,所以总体积固然变小了。这样的教学处理,既帮助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分子间有间隙的性质,而且也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懂得了利用这个原理去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比如他们会懂得如果要购买液体原料,买同体积的混合原料要比分开买划算。

3.在概念教学中,运用形象的比喻、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概念的逻辑性强,掌握概念主要是对文字的理解。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初中生来说还是有较大的困难,因此运用形象的比喻和风趣幽默的语言,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又能起到激发学生的学学习兴趣目的。比如在学习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划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时,因为是微观领域的理论知识,学生往往在理解上存在很大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过程,我想到用即将毕业的学生情况来加以解释:我们这个班级就好像一个大分子,我们每个成员就是构成这个分子的一个原子,当你们从学校毕业的时候(发生化学反应),这个分子就破裂开来了,其他毕业班也跟你们这个班级情况一样,你们中的一些成员将与其他班级的学生重新组成新的班級,这就是原子重新组成新分子的过程。这个过程,分子(班级)变了,但是你们这些原子没有改变。这个比喻由于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加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从学生欣然一笑的神情,我知道这个概念已“深入人心”了。

古人云:“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因此,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否,只有当学生对其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才会乐意去学,才会去积极思维,才会受教育于轻松愉快之中,这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及提高教学质量,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都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2]  祁阳县白水镇中心校桂琦老师:《初中化学概念教学初探》

[3]  陈鲲:2011年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研究》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初中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快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