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泛在学习:打开学生数学学习的新时空

2019-09-12许明坚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泛在学习小学数学

许明坚

摘  要:“泛在学习”是“互联网+”时代数学教学的必然走向。“泛在学习”改变了传统数学教学的样态,拓展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场域,打开了学生数学学习新时空。作为教师,要翻转学习理念、变革学习方式、突破学科壁垒。通过泛在学习,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富个性、更富创想。

关键词:小学数学;泛在学习;学习时空

“大数据”时代,学生在生活中搜集、整理、分析、解读数学信息的能力愈来愈显得重要。“泛在学习”顺应“大数据”时代的教学要求,力图让学生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学生数学学习的跨界、翻转。通过“泛在学习”,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样态,拓展数学教学场域,打开学生数学学习新时空。通过“泛在学习”,能培育学生自主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进而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泛在学习:翻转学习理念

实施“泛在学习”,关键在于转变学生学习观念。过去,师生心中固着的学习观念就是:教师站在讲台上,学生恭恭敬敬地聆听。这里,教师是一个施教者,学生是一个被动的学习者,师生之间鲜有真正的民主、平等。泛在学习,翻转了学生的学习观念,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探寻信息。学习的场域不再仅仅局限于教室,而是向生活世界延伸。学习的时间也不再囿于课堂40分钟,而是既可以进行“在场学习”,也可以进行“缺场学习”“离场学习”;既可以进行“在线学习”,也可以进行“离线学习”,这是一种新学习理念。

有了这样的一种泛在性学习理念,学习就不再是学生生活的附属物,学习本身就是生活,生活也就是学习。在这个意义上,泛在学习实现了杜威、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理念、理想。比如在数学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带着疑问走进教室,更要带着更大的疑问走出教室。只有秉持“泛在”的理念,才能让学生和数学真实相遇。比如教学苏教版六上“百分数的认识”,教室可以将学生的数学学习前置,要求学生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数,要求学生询问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相关的百分数表示什么;也可以要求学生从网络上搜寻百分数,通过微信群、QQ群商讨百分数的意义;还可以让学生课前观看一些名师的“百分數的认识”的教学视频,如广东的黄爱华、江苏的张齐华,等等。学习“百分数的认识”之后,可以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交流,比如“生活中有十分数吗?在哪里运用得多?”“生活中有千分数吗?在哪里有具体的运用?”“请你展开学习调查,分数和百分数在生活中哪一个运用更为广泛呢?”“为什么百分数运用这样广泛呢?”等等。

“泛在学习”打破了“知识中心主义”,让“素养培育”真正从幕后走向前台。学生的学习场域不再逼仄,学生的学习心向不再被束缚,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再被操控。学生的数学学习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合作权、交流权。

二、泛在学习:变革学习方式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一种线性的学习方式,师生、生生之间往往进行着线性对话。泛在学习,变革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教师的要求,更多的具有了一种自发、自为的自组织色彩。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职责与使命就是:为学生的泛在学习打造学习平台,包括向学生提供数学学习的学习元、知识群、实验学具,等等。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连续性、整体性、系统性的学习,也可以在其他场域进行非连续性、碎片式、多元性的学习。泛在学习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人不在的。

比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苏教版五上),由于受制于课堂学习场域,因此在课堂上,学生主要用“倍拼法”将“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进行了深度探究,这也是教材教参所要求的。但作为学生,其“梯形的面积”学习绝不能止步于此,而应展开深度探究、深度交流。为此,笔者在教学中让学生运用班级微信群,进行“梯形的面积”推导群聊。学生的群聊令笔者刮目相看,当然,其间可能有家长的指点、支持。但正由于微信群,拓宽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参与面,扩大了数学探究共同体。有学生认为,除了可以用“倍拼法”外,也可以应用剪拼法,将梯形沿着对角线转化成两个三角形;有学生认为,还可以将梯形沿着中位线两端作垂线,然后旋转两边小三角形,将梯形转化成长方形,等等。这样的一种泛在性学习、交流方式,建构了友好的、形象直观的交互界面。学生置身其中,实现了数学化、生活化与信息化学习的交融。

在这种泛在学习中,学生不仅可以发表思想、观点,而且可以将学习的过程、思维的过程画下来、拍下来,形成可视化的交流界面。不仅可以观看、倾听,而且可以驻足、反思。有时候,还可以回看。同时,这种泛在学习,既可以实现在场的即时评价,也可以实行缺场的、离线的后续评价。

三、泛在学习:突破学科壁垒

泛在学习是一种跨界学习,能将数学与其他学科、数学与生活、数学与信息技术等完美融合。尤其是,泛在学习可以助推教师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等。也就是说,泛在学习,能突破数学学科壁垒,形成更为开放、多元、综合的整合性学习。因此,泛在学习,不仅能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更能培育学生学习技能,建构学生学习思想、方法等。

在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因为数学实验室缺失,因为数学实验素材的缺失,常常将一些数学实验搁置。最为常见的就是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有教师称之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其实,这是没有看到“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和价值。应该说,像数学中的“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对教师的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苏教版五下“蒜叶的生长”的教学,就不是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范式能完成的。在教学中,可以让数学教师和科学教师联手,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与科学学习联姻,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课外实验融合。如此,突破传统的结论灌输、方法告诉等教学弊端、陋习。这种学科之间的融合、教师之间的联手不是简单的“客串”,而是课程的整合、是教学的跨界。比如可以让学生猜想,应当运用怎样的科学实验法?比如可以让学生以记日记的方式,对观察的现象进行记录;比如可以让学生将观察的结果绘制成折线统计图,等等。同时,可以让学生将自我的数学实验结果与网络搜寻的数据进行比对,反思实验的注意点,对实验的结果进行科学分析等。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而且培育了学生数学实验能力,以及获取、解读数学信息的素养。

泛在学习,既让数学中有探究,又让数学中有科学、有艺术、有信息、有神奇、有魅力。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支持,学生的泛在学习变得越来越普遍。学习,不仅仅是在场学习,更包括在线学习、离线学习等。泛在学习,构筑了学生个性化、创想化、实践化的学习范式。

泛在学习,构筑了立体、综合、开放的数学学习平台,激活了学生多元化、智能化的数学学习潜质,增强了学生丰富、多元的数学学习体验。随着移动学习工具普及以及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泛在学习范式必将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成为一种最为普遍、司空见惯的学习范式,这种学习方式能助推学生核心素养、综合素养的生成。

猜你喜欢

泛在学习小学数学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区域历史文化泛在学习内容设计研究
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大学英语互动反馈教学模式研究
泛在学习资源的类型与应用研究
泛在学习中学习评价网络效用模型的构建与实践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