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大学英语互动反馈教学模式研究

2016-12-19李川

亚太教育 2016年33期
关键词:泛在学习大学英语

李川

摘 要:互动反馈教学模式借助技术的发展,将班级全体同学的学习信息即时反馈给教师,帮助教师及时调整和改进课程教学计划和课堂教学策略。这种教学模式在目前的泛在学习环境下无需额外硬件投入即可实现。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学材料相对滞后、师生沟通不畅、教学相对低效、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教学评价失衡等问题,这与网络技术不断发展、智能终端设备不断普及的时代背景格格不入,本研究尝试构建在泛在学习环境下的互动反馈教学模式以推动大学英语教学的创新和发展,并在实践过程中对这一模式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关键词:泛在学习;大学英语;互动反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1-0128-02

一、引言

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浪潮中,要提高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需要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能够熟练运用外语的人才,大学英语教育在其中肩负及其重要的责任。然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值得改进的方面,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尤其要思考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借助无处不在的网络和普及率极高的智能终端来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对外语能力的需求这一问题。

泛在学习(Ubiquitous Learning,简称U-Learning)最早出现于泛在计算的概念。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泛在学习是对电子学习(E-Learning)的进一步发展,也可狭义的理解为是E-Learning的高级阶段(李卢一、郑燕林,2009)。泛在计算强调人们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进行信息的获取与处理,泛在学习则将这一理念应用到学习领域,强调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利用学习设备获取任何所需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服务。所以泛在学习也被称作5A学习,即anytime,anywhere,anyone,any device,anything,是以人为中心,以学习任务本身为焦点的学习。

国内外学者总结出泛在学习的若干特征,Ogata& Yano归纳了永久性、可获取性、即时性、交互性和教学行为的场景性等特征(2004:27-34);李卢一、郑燕林指出泛在学习还具有情境性、真实性、自然性、社会性和整合性等特征(2009:17-21)。这些特征在大学英语教学方面意义重大,利用好泛在学习的这些特征,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促进教学模式改革、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信息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的不足

大学英语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所开设,涉及千百万学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此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移动技术空前发达的当下,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和发展并没有跟上技术的发展步伐,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班级人数过多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评价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班级人数普遍偏多。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大学英语读写班级人数在50-60人之间,听说课在30左右。在与其他高校的同行老师交流时也发现各校大学英语班级人数大都在50上下,最多的竟达到100余人。这样的班级规模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首先,师生间互动不足,沟通不畅。语言教学注重的是对语言材料的熟练掌握。尤其是在听说能力培养方面,更要加强互动交流,但是,囿于现状,目前师生间的互动非常有限,学生得不到充分的练习机会。其次,某些学生的注意力易分散。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某些原本学习动机较弱、兴趣较低的学生往往逃避与教师进行目光交流,而老师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总是提醒这些学生认真思考、跟上课程进度,于是有些学生看似在低头阅读,实则正在神游或玩手机,长此以往,学习兴趣进一步受挫,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再次,教学评价不全面、不公平。平时成绩一般由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作业情况等决定,然而有的学生由于性格原因,即使精心准备了教学活动也不愿主动参与,或者由于班级人数所限而没有表现的机会,虽然老师可以通过作业和测试等了解学生情况,但是课堂参与和表现的评价还是会受到影响,并影响最终的成绩。

第二、教学材料相对滞后,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大学英语的教材由编者精心编纂,文本选取质量上乘,教材整体体现出系统性和阶梯性,不失为优秀的学习材料。但是相信不少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要想让一篇名作失去吸引力,就把它收录到教材中去”,这虽是一句玩笑,然而在信息时代,学生更感兴趣的往往是最新鲜的英语学习素材,就这方面而言,我们目前使用的教材略显不足。如2016年9月叙利亚三岁小难民Aylan Kurdi在海滩上的遇难照片在全球引发热议,笔者在国内外权威英文媒体上搜集整理了相关信息和社论并制作成PPT课件,在课上进行讲解和讨论。因为教学内容是大家关注的热点,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专注力强,教学取得了极好的效果。

第三、受手机等电子信息产品的冲击,大学英语教学相对低效

以手机为代表的高科技产品在大学生中的普及不仅带来了信息沟通方面的便捷,更对学生的信息获取方式、阅读习惯和学习态度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前的图书馆查资料学习,变成了现在的手机百度;以前的大部头著作潜心阅读,变成了微信、微博所推崇的碎片化、短时间的“轻阅读”;知识似乎“唾手可得”,于是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渴望度在降低,而对知识以外的事物更加的关注。由于课堂学习的过程相对枯燥,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关注度在减少,表现在课堂教学上就是学生和教师“貌合神离”,课堂很容易变得死气沉沉,这种情况势必会造成大学英语教学相对低效的结果。

三、互动反馈教学模式

根据Nation& Macalister的语言课程设计模型(图1),教师在大学英语课程设计中,应依据教学原则、教学环境和学习需求来确定教学目标,科学构建教学核心要素——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监控评价系统。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课程互动反馈教学模式。

首先,教师依据学生能力和需求合理地设置学习任务,使得学习内容系统化、多元化,突出泛在学习“整合性”和“真实性”的特点;然后,教师要选择合适的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大学英语教学要将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学习融于一体,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获得知识、进行练习,实现泛在学习“可获取性”和“情境性”的特点;最终,在教学的监控评估方面,教师应对学生学习全过程进行持续观察和及时记录以做出形成性评估,并根据同步的“评价-反馈”机制师生就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互动和反思,实现监控体系无缝化和评价过程互动化,满足泛在学习“即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

四、模型的实践与思考

(一)实践

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大学英语互动反馈教学模式进行了具体实践。参与的是大一学生,共有70名,教学时间为大一下学期,共16周。此次教学实践过程如图1所示。

1、课前

教师以主题为中心,选取相关英语视听和阅读材料,形成系统化、多元化教学内容,通过QQ交流软件将学习材料上传到师生群,请学生进行下载和预习,同时通过手机APP“蓝墨云班课”发布学习任务并利用其“答疑/讨论”功能给学生提供一个与教师、同学交流互动的平台。

2、课中

通过课前的准备工作,学生们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而且往往能够带着问题和思考来上课。上课是课程学习的主要过程,一方面要完成教材的教学,另一方面要让补充的材料发挥应有的拓展和深化主题的作用。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线上线下交叉进行,线上的主要形式是“蓝墨云班课”平台上的“头脑风暴”和“测试”功能。“头脑风暴”功能可以确保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测试”功能则能即时考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既高效又便于教师课后查看和记录平时成绩。

3、课后

作业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传统的纸质作业形式,也可以是电子文档形式、图片形式和语音形式。学生上传作业后,教师可以随时进行检查和点评,还可以展示优秀作业供同学之间观摩学习。同时再次开放“答疑/讨论”功能,师生进行课后讨论并就课程进行评价,双方都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和学习过程,实现无缝化、互动化评价。

(二)思考

通过实践和课堂观察、问卷调查等,我们认为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大学英语互动反馈教学模式的优点非常突出,包括: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形式的改变和智能移动终端在学习中的使用给学生带来了轻松、自由、有趣的学习体验,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拉近师生距离,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

泛在学习环境下,网络媒体给师生交流提供了桥梁,让学生更加充分地表达所思所想,拉近了师生距离,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他们的情感障碍、减少学习英语的焦虑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和表现欲望。

3、实现公正公平的形成性评估

因为网上学习平台能够记录学生每一次任务的完成情况,每一次测试的得分情况,甚至出勤情况,所以教师能清楚把握所有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从而实现了平时成绩的公正和公平。

4、提高教学效率

泛在学习环境下学生课前自学教师提供的材料,上课时在平台上与教师和同学互动。系统性和多元性并重的教学内容加上生动活泼、科技感十足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内在学习动力,提高了大学英语教学效率。

当然,这种教学模式的局限也很明显,如对硬件(网络,手机)有一定的要求,一旦硬件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学习过程;教师的备课量大大增加,不仅要搜集教学资料而且要针对学习内容设计练习题和测设并上传到学习平台。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

本文系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教学改革青年项目《基于泛在学习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4QN39)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Nation,I.S.P.& Macalister,J.Language Curriculum Design[M].New York:Routledge,2010.

[2]Ogata,H.& Yano,Y.Context-Aware Support for Computer-Supported Ubiquitous Learning[A].In Proceedings of the 2nd IEE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Wireless and Mobile 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WMTE04)[C].IEEE Computer Society Press,2004:27-34.

[4]李卢一,郑燕林.泛在学习的内涵与特征解构[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4):17-21.

[3]余胜泉,程罡,董京峰.e-Learning新解:网络教学范式的转换[J].远程教育杂志,2009,(3):3-15.

[5]周文娟.基于“云”资源的“泛在学习”生态语境特征与教师角色定位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12):53-58.

猜你喜欢

泛在学习大学英语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区域历史文化泛在学习内容设计研究
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用翻译人才的培养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