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农广校在农民教育培训中教学改革的探讨

2017-07-06张春梅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7期
关键词:农广校探讨教学改革

张春梅

(河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唐山分校,河北唐山,063000)

摘 要: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对于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农广校作为一所面向農村、面向农民、面向农业的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担负着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民的重任。为此,农广校应通过教学改革更好地完成这一重任。

关键词:农广校 农民科技培训 教学改革 探讨

众所周知,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也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的重要载体,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因此,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大批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对于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有效途径。而农广校作为一所面向农村、面向农民、面向农业的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担负着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民的重任。农广校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面应满足广大农民的求知和致富的欲望。那么,农广校如何通过教学改革来达到这一要求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改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农村实际需要是农民科技培训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1.设置适应性强的专业:目前,农村急需的一些专业还没有设置。比如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所需的农产品加工、饲料等专业,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所需的服装裁剪、微机应用、汽车、摩托车及家电维修等专业还没设置。面对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农广校应做到:农村需要什么专业我们就办什么专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为农村培养急需人才,同时也会发展和壮大农广校本身。

2.选择适宜的教材:农广校培养的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的新型农民,而不是从事科研的研究人员。他们不需要很深的理论,但对那些实用性强且简单易懂的东西却十分欢迎。因为农民最讲实惠,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有用的就学,学了就应用得上,用了就能致富。但是现行专业教材理论知识较多,有些又比较深,致使学员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而且学后在生产中又很少能用得上,所以教材的选用应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依据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适当削减文化课以及专业课中理论较深的内容,增加一些现实性、应用性、实践性较强且易于掌握的内容,以强化学员实践技能的培养,在提高学员知识水平的同时提高其实践能力。以农学专业为例,比如增加一些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新种、新肥、新药的介绍,新技术的应用知识,使学员真正能学习科学种田的本领,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发家致富,从而达到培养直接参加农业生产的新型农民的目的。此外,任课教师还要收集一些与当地生产实际联系紧密、指导作用较强的内容予以补充。

二、改革教学方法

1.因材施教。由于教育对象分布在农村,年龄不等,文化程度各异,这就要求农广校办学人员学习并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按教育规律办事,因材施教,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学员采取分类辅导的方法,使学员都得到满意的收获。

2.面授辅导与音像教学相结合。农广校培训的学员都是成人,他们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较强,而记忆力相对较差。教师授课应注意多进行直观教学,尤其是做好面授辅导与音像教学的有机结合。谈到音像教学,我作为一名专职辅导教师体会最深,上学期我辅导了5个乡镇教学班的《奶牛农户规模饲养技术》这门课,奶牛饲养是我市主导产业之一,每到一个乡镇辅导时我都结合着放录像讲解,深受广大农民学员的欢迎,课下总是有好多学员向我提出借阅录像光盘的要求。如果学校有条件多刻录一些与辅导培训内容相配套的实用技术光盘,使参加辅导培训的学员每人一套,充分满足他们课下反复看录像学习的要求,势必有利于他们更熟练更准确地掌握所辅导培训的内容,势必会提高培训教学质量。课下要组织好学员按时收听、收看电台和电视台播出的科技培训节目。此外,面授辅导时要讲清知识之间的连带关系,注意把握重点,画龙点睛,排难解疑。

3.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基于农广校服务于农业、服务于农民这个特点,教学可根据具体情况走出课堂,走向生产实践第一线,进行现场观摩示范教学,这样有利于参训学员当堂消化所培训的内容。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除了在授课过程中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外,还可以和学员共同承担一些示范推广项目,联系生产实践对学员进行指导,实现真正的学用结合,学员在实践中不仅学到理论,提高实践运用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增加一定的收入,事实证明这样做能够调动起广大农民参加农广校学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农广校在向学员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学员运用所学知识开展各种科教兴农活动,如指导他们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等,在实践中提高他们农业生产经营的工作能力,使学员能够学有所用,用有所长,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成为农民科技致富的带头人。

5.培训内容和方式应贴近农民需要。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应从培训内容和方式上向贴近农民、适合农民和方便农民的方向发展。根据区域特点,建立农民教育培训需求动态管理模式,围绕农民主要经营活动和资源优势,采用有效的培训方式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及职业技能等的培训,进而从总体上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增加农业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总之,农广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要始终坚持把农民是否需要、是否接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农民教育培训效果好不好、质量高不高的标准,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不断探索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新机制和新措施,推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倪慧,万宝方,龚春明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国际经验及中国实践研究[J].世界农业,2013.3.

[2]周一波,储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途径及政策保障[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2.

猜你喜欢

农广校探讨教学改革
科技示范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加强教学质量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加强教学质量 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农民培训在县级农广校的组织工作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