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历史学科阅读能力培养探微

2016-12-01陈瑞芳

关键词:阅读能力教学改革

陈瑞芳

摘要: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是人才培养的需要。历史学科能力包含了阅读理解、语言和文字表述、整理和归纳、分析与运用四大类。而其中又以阅读为最基础的能力,其他能力都是建立在其之上,因此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教学改革;历史学科能力;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0-067-2历史学科能力包含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等一般能力,也包含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所有这些能力可以归纳为阅读理解、语言和文字表述、整理和归纳、分析与运用四大类。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能发展,则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有的学者也称阅读为“学习之母”、“智慧之源”。可见阅读能力是学生最基础的学习能力,观察、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培养和运用都以阅读活动为载体,并以阅读能力为基础,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运用密不可分。本文就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谈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培养学生历史学科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1.阅读是获得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历史学科的阅读不同于一般语文课,它要求学生领会教科书的篇章结构、大小子目和内在联系,哪些是基本史实,哪些是基本原理和观点。学生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通过感知,参与了观察、思维、想象分析、归纳、综合等多种思维活动。

2.阅读是课堂教学的需要。中学历史教学的课时容量之大,阅读记忆量之多,远胜其他学科。近年来教材的改革使课文内容富有弹性,例如《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中,除了正文、小字(楷体文字)外,还有一则资料、四幅插图、两幅地图、一个普通表格,课后还有材料解析题,这些内容无疑使课文的阅读量进一步增大,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如果学生不具备与教学要求相应的阅读能力,就会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无法全面完成教学任务。

3.阅读是改变高中生历史学习现状的需要。从高中学生目前学习历史的状况看,相当部分高中生不具备与教材要求相适应的阅读能力。由于不具备阅读能力,学习中不能准确获取有效信息,识记、理解、运用都有困难,影响了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教师应抓住契机,有意识有计划地利用课堂教学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并使之形成良好习惯,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不仅能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乐趣,提高成绩,而且会终生受益。

4.阅读是学生考试的需要。近年来,历史学科的会考和高考,能力考查的力度逐年加大。趋向是:以教材为依托,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不拘泥于教材。对历史阅读能力的考查,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侧重识记发展到侧重理解和运用,解决历史进程中的实际问题。而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因此如果在平时教学中不注重把培养历史阅读能力与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相结合,就会给高三历史教学造成较大的困难。

5.阅读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来临,在历史课程目标中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指导和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学习方式。而要在历史课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阅读能力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二、培养学生历史学科阅读能力的做法

1.开设阅读方法指导课。可专门开设学法指导课指导阅读方法,学法指导课应注意介绍历史学科特点,把记忆历史事件的“四部分”“四要素”教给学生。介绍历史发展的纵向线索和社会横向面貌的基本内容,使学生对历史结构有初步认识,然后结合教学内容反复强化认识。学法指导课的另一重要任务是介绍学习历史的基本理论武器,即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观点,并指导学生运用理论武器去观察、思考、解决历史问题。

2.加强教师的导读示范活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一个过程,而且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知识的积累逐渐培养起来的。因此,导读活动必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并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作导读示范,以教师的思维活动带动学生的思维活动。通过反复强调和不断实践,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例如在讲授新课内容时,应注重讲授教材中的章、节、子目的标题含意,讲清它们之间的联系,注意引导认识教材中史实与结论的关系,突出历史事件的四要素。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分析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性质、影响等,带动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阅读课文。

3.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要使教师传授的阅读方法转变为学生的阅读能力,还需通过大量的思维训练活动来完成。因此必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包括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点。采用活泼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思维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在思维训练中提高阅读能力。可采用以下一些具体做法:①强调历史课的预习作用,学生依照教师的预习思考题预习课文。通过预习,认识课文内容的基本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②发动学生设计板书标题,教师对他们设计的小标题进行评论、评比,培养阅读概括和提炼观点的能力;③讲授完某个历史事件后,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述历史事件,培养归纳、概括能力。这样在课堂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得到阅读能力训练的机会。阅读能力训练的另一个渠道是课外的习题训练。适当的、高质量的练习题能够起巩固知识,弥补阅读缺漏,培养阅读能力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科学设计习题,通过练习、考查,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三、培养学生历史学科阅读能力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引导学生认识并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历史记载了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它是由无数的历史现象、历史史实组成的,是历史的客观存在。历史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认识、记忆这些客观现象,记忆并掌握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是历史阅读的基本活动内容,占去学习历史的大量时间。如何帮助学生高效、省时、牢固地掌握历史事实是阅读的一项任务。这就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历史事件都包含原因、经过、结果、影响四个部分,其中经过和结果是历史事件的客观存在。历史的经过又分为时、地、人、事四个基本要素,也就是历史现象或事件的发生时间、空间、重要人物、基本过程。这四要素是历史事件的精髓。阅读要求做到准确、精要、完整,摒弃逐字逐句、整段整章地死记硬背课文的陈旧阅读方法。

2.引导学生认识并掌握历史的基本结构。人类社会是一个渐变的发展过程,许多看起来孤立的事件之间却有必然的内在联系。往往A事件的结果是B事件的原因,B事件的结果又是C事件的原因,同一类事件发展的进程就形成历史的基本线索。人类社会的发展又是立体的、多方面同时进行的发展过程。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因此必须把历史发展过程看做一个整体,而且是动态的整体。认识并把握这个历史发展的基本结构,是高考要求考查的能力之一。通过把握整体知识结构的阅读,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不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整体的、动态的、有联系的,使知识的认识水平能够由表及里逐步提高。因此,掌握历史知识结构,阅读采用结构式的记忆法,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增强学习兴趣,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3.引导学生采用层次阅读法学习历史。所谓层次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历史时间的发展过程从粗到细,从大阶段到小阶段不断分割的层次;另一是把历史的全貌所包含的内容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地分割,一直到每一个知识点。在归纳和分割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史论的结合,可以采用表解的方法,把某一阶段的历史知识及其联系展现出来。采用表解辅助的层次阅读法,具有要点突出、脉络清晰、层次分明等优点,既能从宏观上整体把握历史基本进程,又能突出各个阶段特点,落实每一个基础知识点。

“在面向未来的历史课程中占据中心位置的应是人,而不是学科本身。”人才的培养既要重知识,更要重能力。中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应是提高学生学习历史水平和能力、提高高考成绩的重要途径,但这一工作是艰难复杂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教师转变观念,科学探索,积极实施,坚持不懈,稳步推进,教学质量和高考成绩才会得到不断提高,这也是我们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努力的方向和最终归宿。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教学改革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刍议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