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瑞巴林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癌性神经病理痛患者的临床效果

2016-06-20蔡抒颖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临床效果

蔡抒颖

普瑞巴林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癌性神经病理痛患者的临床效果

蔡抒颖

【摘要】目的 探讨普瑞巴林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癌性神经病理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10月辽宁省本溪市金山医院收治的72例癌性神经病理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观察组患者采用普瑞巴林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情况、生命质量、睡眠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用药8 d、15 d后,观察组患者的NRS评分、QOL评分、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普瑞巴林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癌性神经病理痛患者,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生命质量,改善睡眠质量,安全性高。

【关键词】普瑞巴林;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癌性神经病理痛;临床效果

辽宁省本溪市金山医院,辽宁本溪 117000

癌痛是中晚期肿瘤患者常见症状,采取有效止痛措施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方法。但癌性神经病理痛属于难治性癌痛,具有疼痛部位不固定、疼痛感觉复杂、发病不规律等特点,均会影响治疗效果[1],临床尚缺乏特异性治疗。对于癌性神经病理痛患者,早期多采取干预控制疼痛,以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单一用药治疗癌性神经病理痛效果不理想,需联合用药。本研究就普瑞巴林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癌性神经病理痛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72例癌性神经病理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30~75岁,平均(56±11)岁;肺癌17例,乳腺癌7例,肝癌5例,胃癌5例,食管癌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30~76岁,平均(57±12)岁;肺癌15例,乳腺癌9例,肝癌4例,胃癌5例,食管癌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4分[2];②利兹神经病理性疼痛症状与体征评价量表(LANSS)评分>12分以上[3];③因肿瘤浸润、压迫神经或放化疗造成神经病变,而诱发癌性神经病理痛;④均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⑤本研究经医院道德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药物依赖史或过敏史;②精神、认知功能异常;③重度肝肾功能不全。

1.3 治疗方法 入院后,两组患者均及时予以心理干预,补充机体必需营养,充分休息,保持住院环境安静整洁。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第1阶段:口服盐酸羟考酮控制片,10 mg/次,2次/d,连续用药7 d,患者需整片吞服。每日用药前,需对患者前1 d疼痛缓解情况进行评估,若NRS在4分以上,适当增加药物剂量30%~50%;若NRS低于4分,则维持前1 d剂量。第2阶段:患者NRS评分低于4分时,可继续服用上日相同剂量,连续2周,每2天对患者进行NRS评分,若NRS评分超过4分时,可增加药物剂量30%~50%。

观察组患者采用普瑞巴林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进行治疗,给予盐酸羟考酮控制片,50 mg/次,2次/d;同时口服普瑞巴林胶囊,75 mg/次,2次/d。连续用药3 d后,第4天服用普瑞巴林胶囊每次150 mg,2次/d。最大剂量每次为300 mg,1周内每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50 mg。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8 d 和12 d的疼痛情况、生命质量、睡眠质量,并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4.1 疼痛评估 采用NR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总分10分,0分:无痛;1~3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4]。患者根据自身疼痛情况指出相应数字表示。

1.4.2 生命质量 采用生活质量评分(QOL)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生命质量,包括日常生活、躯体功能、情绪、生理功能、行走能力、社交功能、兴趣爱好、睡眠质量等内容,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命质量越差[5]。

1.4.3 睡眠质量 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患者睡眠质量,总分30分,0分:睡眠质量良好;1~10分:睡眠轻度障碍;11~20分:睡眠中度障碍;21~30分:睡眠重度障碍[6]。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8 d、15 d后,观察组患者的N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RS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RS评分比较(分,±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8 d   治疗后15 d对照组  36  7.4±1.1  4.7±1.3* 3.5±1.7*观察组  36  7.6±1.0  2.6±1.2*# 2.0±1.0*#

2.2 治疗前后生命质量及睡眠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QOL评分、PSQ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药8 d、15 d后,观察组患者的QOL评分、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质量及睡眠质量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质量及睡眠质量比较(分,±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QOL评分  PSQI评分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8 d 治疗后15 d 治疗前 治疗后8 d治疗后15 d对照组 36 71±12 62±13* 48±13*24±4 18.7±3.5*9.6±1.2*观察组 36 71±10 43±12*#32±11*#25±4 13.4±2.2*#5.1±1.0*#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中,4例头晕,2例嗜睡,3例便秘,2例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6%(11/36);对照组患者中,5例头晕,3例嗜睡,2例便秘,3例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1%(13/36);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癌痛是世界卫生组织(WHO)面临的严重健康问题,治疗困难。癌性神经病理痛是癌痛常见类型,据相关资料显示,有超过40%癌痛患者伴癌性神经病理痛,其治疗难度较大,发生机制尚未明确[7]。相关学者[8]认为,癌性神经病理痛多因机体神经元和周围环境稳态平衡中断导致感觉功能障碍;同时也有学者认为癌性神经病理痛的发生是由于小胶质细胞活性增加,致疼痛异常;还有学者认为,肿瘤细胞浸润或压迫神经,外周神经受损,炎性细胞因子不断上升致癌性神经病理痛发生[9]。另外,放化疗、手术等应激性刺激也会诱发患者疼痛。

临床治疗癌性神经病理痛时,均采用药物治疗。姑息治疗在癌痛控制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用显著,可有效控制癌痛,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在患者癌痛控制阶段,应遵循口服用药、按时给药、个体给药、按阶梯用药的基本原则。阿片类镇痛药物在早期癌性神经病理痛治疗中,已取得一定效果,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疼痛。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属于纯阿片类受体激动药物,治疗癌性神经病理痛临床效果显著,是WHO止痛3阶段方案中第2梯的主要止痛药物,其通过作用于机体内μ受体、κ受体,发挥镇痛效果,其止痛作用是吗啡的2倍。盐酸羟考酮控释片通过利用控释技术逐渐释放药效,在体内呈双相吸收峰,用药1 h后38%药物快速起效,剩余62%可维持12 h镇痛[10],确保患者机体内血药浓度稳定,镇痛效果明显,患者耐受性强。其主要代谢物是去甲羟考酮,长期大剂量服用不会在体内蓄积,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但癌性神经病理痛发病机制较复杂,不仅包括组织损伤、炎症刺激神经元,同时神经损伤后可自发放电导致疼痛,外源性刺激等均会增加患者疼痛,而此时阿片类药物镇痛效果则会降低,主要是因脊髓背侧角传入感觉神经纤维突触前未端的阿片受体数量降低导致。因此,单独采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无法完全缓解患者疼痛,联合用药已成为治疗癌性神经病理痛的主要方案。普瑞巴林属于第2代抗癫药物,通过作用于机体外周神经,可起到显著镇痛效果。普瑞巴林可抑制电压依赖性钙通道,阻断钙离子内流,进而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减轻神经元兴奋性,降低神经元对疼痛的敏感性,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另外,普瑞巴林可增加睡眠持续性,减少睡眠周期性肢体运动,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因此,采用普瑞巴林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可提高镇痛效果,减轻患者疼痛。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用药后NRS评分、QOL评分、PSQI评分较用药前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RS评分、QOL评分、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普瑞巴林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可减轻癌性神经病理痛患者疼痛程度,提高生命质量,改善睡眠质量,临床效果显著。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无封顶效应,但剂量增加,不良反应也会增加,相应地提高了患者的抵触心理。而联合普瑞巴林,可减少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剂量,联合用药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采用普瑞巴林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癌性神经病理痛患者,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生命质量,改善睡眠质量,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 王娴,熊盾,杨波,等.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癌性神经性疼痛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1):117-119.

[2] 周斌,王品,孙浩,等.普瑞巴林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研究[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4,19(9):833-837.

[3] 向东东,温新生,张礼民.加巴喷丁联合羟考酮治疗中晚期癌性神经痛30例[J].人民军医,2013,56(8):947-948.

[4] 李小梅,刘端祺,吴航宇,等.羟考酮控释片单药或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0, 16(5):276-279.

[5] 王新林,彭军瑞,王湘辉.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联合加巴喷丁治疗晚期癌症神经病理性疼痛疗效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2,20(9):1930-1932.

[6] 陈强,李焕丽,何斐,等.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16):10-12.

[7] 谢晓原,陈理明,李晓洁,等.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中度神经病理性癌痛的获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8):33-35.

[8] 尹海峰.氨酚羟考酮片和盐酸吗啡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的成本一效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2,41(1):48-50.

[9] 章必成,章志怀,王俊,等.普瑞巴林联合盐酸羟考酮治疗癌性神经病理痛33例[J].医药导报,2015,34(3):325-328.

[10] 燕忠生,徐进,张慧渊,等.酸羟考酮控释片对癌性疼痛的疗效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0,25(4):389-390.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志码】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6.026

猜你喜欢

临床效果
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致宫颈扩张临床分析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早期应用大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