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角儿

2015-10-21田华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14期
关键词:课堂氛围数学课堂分层教学

田华

摘 要:数学知识具有深奥、抽象的特点。进入初中后知识难度增加,思维梯度提高,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注重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保持思维畅通;并实施分层教学,让所有学生学有所获。促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儿。

关键词:学生 数学课堂 趣味性 课堂氛围 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5(b)-0168-02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因此,数学学习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枯燥性。尤其是进入初中以后,数学内容从与生活联系的知识变为抽象的“数与代数”,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对学生的思维抽象性和思维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适应学习内容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出现了无法理解学习内容、不能主动学习的状况,导致学生养成被动接受的习惯。这与新课程理念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相悖,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与数学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克服学习上的障碍、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儿,仍然是初中教学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1 增加学习趣味性,吸引學生积极参与

只有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时,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教师要注重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带来的快乐,自觉投入到学习探究活动中去,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机,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1 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能促使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要善于借助图形、多媒体创设具体可感、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以鲜艳的色彩和具体可感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比如,在学习“有理数”正负数内容时,教师让学生观察温度计,直观感受正负数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个画面:一条鲸鱼在海平面下30 m,鲸鱼上方的海面上有一艘轮船,轮船上方15 m有一只海鸥。让学生用正负数表示鲸鱼、轮船、海鸥的高度,并计算他们之间的距离差?图像和多媒体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的思维有了附着点,符合数学的形成、发展规律。

教师还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亲切感,缩短思维距离;创设活动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知识的存在和发展变化,加深学生的理解;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吸引学生主动探究,促进学生认知和思维能力发展等等。

1.2 穿插数学史增加学习趣味

数学的发展历程中,有许多有趣的人和事,是增加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有利契机。在学习《勾股定理》的时候,向学生讲述我国古代人民是如何发现勾股定理的,最早记载在哪本书里,人们是如何利用勾股定理服务生活。学生被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所折服,感到十分惊讶,且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轴对称”内容时,从我国古代的著名建筑说起:北京老城、故宫博物院、赵州桥等,学生对“轴对称”这个数学问题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轴对称到底有何美感呢?让人们对他如此钟爱?学生带着这种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进入学习,定能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

1.3 力求教学活动的多样性

初中生仍处于爱热闹、求新鲜的年龄段,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会让他们产生卷带情绪。教师要保持教学活动的多样性,让学生时刻能感到新鲜、有吸引力。学习方式可以采取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师生探究等方式;教学手段也要结合学习内容采取相应的变化,或借助教具,或让学生动手操作,或利用多媒体等等。

2 营造良好课堂氛围,让学生乐于参与

在新教育理念下,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新观念,彻底改变教师高高在上、占据课堂“统治地位”的错误定位,建立全新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彻底改变教师讲课过程不许学生打断的“老规矩”,让学生随时提出自己的疑问、表明自己的观点,与教师形成及时的互动,以激起学生的质疑热情,让师生的智慧碰撞产生更多灵动的火花,让课堂教学更精彩,学生参与更积极。

教师还要采用多种方法和课堂调控手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当发现学生情绪不高或状态欠佳时,教师要及时反省:自己教学目标的指定是否过高,让学生多次“跳起来”之后也没有够得见“苹果”,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自己是否态度过于严厉,或者说了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让学生不敢积极发言;还是组织教学的方式过于刻板,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及时采取适当的课堂调控手段,对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方式进行调整,以改变沉闷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激活学生的思维,保证学生每节课都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求知。

教师还要改变数学课堂教学语言严肃、刻板的传统,以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的理解。比如,如:解分式方程时,把解出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中,学生发现这个值使分母为零,很奇怪:没有意义怎么办呀?我顺势引导:真是有意思,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他从哪跑出来的呢?学生迅速检查解方程的每一步,经分析讨论他们得出了结论:就是去分母这一步出现的。既然是半路上出现的,我们就叫它增根。学生高兴地说:“新增加的,名字不错。”再如:讲的化简时,学生往往不注意先确定的正负情况。这时教师可幽默地说:“要想走出围墙,你得先问一问它姓什么,是姓‘正,还是姓‘负,或者姓‘0,不通名报姓是不能走出来的。”

教师风趣幽默的语言,对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都有积极意义,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3 实施分层教学法,让所有学生学有所获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是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改变了数学是某些尖子生专利的传统教育观念,强调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位学生都在既有的基础上学有所获,取得进步。

到了初中阶段,学生的数学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优等生不但学习课本知识,还能进行纵深的拓展延伸;中等生能够学会课本上的知识;差生中很多人连分数加减乘除都不熟练。面对程度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师要建设性地执行新课程理念,对学生实行分层教学:为程度不同的学生制定与之水平适应的学习目标,布置不同的作业,使用不同的测试题。让学生的学习活动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保证学习的连续性和有效性,促使学生整体发展和进步。这样就能保证人人课堂上学有所获。学生数学成都虽然不同,学习内容也存在差异,但是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积极参与,做课堂学习的主角儿。

总之,教师要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结合数学的学科特点,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参与、探究兴趣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进行师生或生生互动,积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内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做课堂学习的主角儿。

猜你喜欢

课堂氛围数学课堂分层教学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促进学生课堂有效思考的几点做法
小议高中数学的兴趣教学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